央行放出大招,這次是硬錢包,未來脫離手機支付指日可待

2021-01-09 騰訊網

忘了有多久沒有使用過現金去買東西了,可能在一二線城市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無論是買菜買水果,還是買車買房,似乎提著一捆錢去交易,會顯得與這個時代有些格格不入。行動支付在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心照不宣的潮流。

但其實,這些行動支付公司背後都受國家支付中心監管,只有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才能夠自己做第三方支付平臺,其中便有我們所熟悉的微信和支付寶。據數據統計,目前中國的三方支付總規模已經達到56億人民幣,其中支付寶佔54.5%的份額,微信佔39.5%份額。這兩家巨頭已經佔據中國三方支付超過90%的份額。

不過就在最近,央行也正式推出了自己硬錢包,這也預示著在未來,脫離手機支付即將成為現實。

央行正式推出「硬錢包」

央行此次推出的硬錢包,首先將正式在上海落地試運行。上海同仁醫院率先成為了試點,除此之外是深圳、蘇州,用戶只需要碰一碰,便能夠完成支付。而之所以稱之為硬錢包,便是因為,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與我們日常所使用的人民幣具有同等的效力。而同仁醫院的試用,相當於我們直接拿現金支付。

除此之外,在此前的2020年10月,深圳就首次進行了數字人民幣的試用,當時發放約1000萬紅包,領取後便可以直接在指定地點進行使用。

數字人民幣的三大優勢:

央行此次推出的第三方支付,並不需要手續費。這是優於支付寶和微信的。另外與這兩者不同的是,數字人民幣直接相當於紙鈔,只需要碰一下就能夠完成支付。

此外,還有一個優勢。支付寶等三方機構和消費者屬於單離線模式,即消費者只要拿出二維碼,商家就可以完成收款。而數字人民幣直接實現了雙離線支付模式,即雙方只要拿出設備碰一下,就可以脫離手機完成支付。

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卡片可以離線使用,不受限於電量、信號的束縛。這樣的高效率模式,直接將超過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這對於微信和支付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微信、支付寶面臨挑戰

雖然早在2018年,支付寶的蜻蜓刷臉就曾宣稱要,儘快落地,完成全覆蓋。但是直到今天,這款刷臉還是沒有能夠全部覆蓋,開始應用起來。這其中涉及到的隱私、安全問題,依然讓很多人擔憂。

而數字人民幣正在強勢崛起,行動支付市場也即將面臨格局性的大變化。「去中心化」的真正落地,最終目的是要打造一個屬於人民幣的結算體系。所以說,數字人民幣不僅對於微信、支付寶來說不簡單,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寫在最後

中國科技和未來超前的意識,一點也不比西方差。反而四平八穩更適合於中國的性格,求穩心態便是優於西方各國的基因,行動支付不僅超前於西方各國,現在的數字人民幣也將帶動中國再次在行動支付領域騰飛。

相關焦點

  • 上海試點實現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支付模式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一位醫生正在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的技術,率先藉助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於醫生取出醫院新辦理的屏顯卡式硬錢包,在員工餐廳的支付終端上輕輕一刷,立刻完成了支付。硬錢包卡片右上角的水墨屏窗口中,消費金額、卡內餘額、支付次數一目了然。
  • 央行數字人民幣支付新功能你了解多少
    央行數字貨幣天然的數位化形態在數據反饋和在統計方面的優勢,未來可以成為央行洞察經濟微觀狀況的重要途徑,並進而可能成為央行實施調控的新手段和新工具。CBDC可以廣泛地滲透到現在微觀的零售場景,雖然今天有談單層架構和雙層架構,雙層架構裡面央行並不直接面向公眾提供CBDC的發行和流通,但是不管哪種模型,CBDC都會像現金一樣作為中央銀行提供的公共產品直接參與到零售和支付業務,可以延續和提升央行在數字時代的公共服務能力,在微觀層面的滲透和參與剛好可以彌補各國央行在當前數字經濟轉型中間的不足。
  • 蘋果還在「擠牙膏」,小米卻突然放出兩個大招的,數億米粉有福了
    對於手機的使用,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在如今科技快速蓬勃發展的年代,各種各樣的手機品牌出現,給了更多消費者選擇的餘地,但目前而言,全球最為現象級的手機品牌莫過於蘋果,蘋果手機每一年發送的信息都能夠獲得巨大的口碑。
  • 央行重罰易寶支付5296萬:支付牌照續期並不是萬事大吉
    視覺中國 資料儘管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已經續期到手,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對支付違規行為開起罰單卻絲毫不手軟。央行北京營管部8月16日掛出行政處罰公示《銀管罰〔2016〕8號》,因「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易寶支付有限公司被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0592246元,並處以違法所得4倍的罰款42368984元(合計5296.12萬元),公示顯示作出處罰的日期為8月5日。
  • 央行數字貨幣DCEP是什麼?DCEP錢包是什麼?
    當然也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未來有待央行的進一步披露。  主要聚焦下面幾個問題:DCEP為何能替代M0?DCEP具體怎麼投放?DCEP的載體是啥?普通用戶怎麼獲得DCEP?DCEP怎麼用?誰會用?怎麼雙離線支付?支付安全嗎?DCEP用到哪些區塊鏈技術?DCEP和微信支付、支付寶有何異同?這也是大多數人對DCEP不清楚的地方。  1、DCEP為何能替代M0?
  • 金融領域年度風向標來了,央行會議圈定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
    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2020年,央行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提供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前瞻性引導利率下降,推動實現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隨著經濟持續復甦,一些應急政策也在有序退出。央行表示,2021年,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DC/EP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意思?會完全代替現金嗎?
    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開展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該負責人表示。  那麼,什麼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怎麼用?與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現金會被全部替代嗎?會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將帶來哪些影響······  一問: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與虛擬幣的區別在哪?
  • 為什麼說微信支付未來沒戲-微信,微信支付,支付寶,電商 ——快科技...
    智慧型手機上,最直接的體現便是,最短的操作,最少的點擊,來獲取服務。微信是個很了不起的應用,在微信體內孕育的微信支付有著很美妙的前景和很成功的可能,但是,有前景和有可能並不意味著這些前景和可能都必能實現。接下來,我們探討下,微信支付成功的可能與問題。
  • 支付的前世今生,未來之路又在哪裡?
    隨著時代發展,現金的消亡幾乎是一件沒有懸念的事,翻看任何一本描繪未來的書籍,支付介質的演化都將使世界財富愈加脫離物理形態,變成資料庫中隨時變動的數字。1996年,中國銀行率先建立網上銀行服務,同年我國網際網路用戶為10萬。1999年,招商銀行全面啟動國內首家網上銀行,網絡銀行服務體系逐漸完善,電子支付開始在中國初步展現。
  • dcep與Libra的比較分析,為什麼要發行央行數字貨幣dcep?
    而在如今全球經濟數位化變革之中,與其他國家央行相繼推出的數字貨幣比較,除了具備基本支付便捷安全,儲存成本較低,資金流向可追蹤可監管等優勢,醞釀開發達6年之久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又擁有何種背景優勢?
  • 「我不會手機操作」快捷支付的今天,爺爺奶奶卻淚目了
    二維碼支付已經不是最便捷的方式。近幾年科技進步太快了,手機應用功能日新月異,其中最明顯的要數網路購物、支付、轉帳功能越來越便捷,由此導致現在出門基本沒什麼人帶現金了!現在無論大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其中很多超市都明確說明,「不收現金」、「不找零」;商場、超市、門店、小攤販都是直接掃微信二維碼、支付寶二維碼,為此,大部分的老頭老太太很不適應,畢竟手機支付太便捷,同時還要安裝微信、支付寶,還要註冊、綁定支付寶等等,老人心裡很不放心,一是操作不熟練怕出錯造成損失,二是心裡不踏實,怕被騙。
  • 央行回應:沒有時間表
    方案提出,數字人民幣試點由人民銀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據此前媒體報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已經在內測「數字人民幣」電子錢包,考慮到系統負荷等因素,目前還屬於內測階段,尚未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