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太久,所以只爭朝夕。
萬年時光在物力恆久的宇宙中,也是眨眼一瞬。
而在渺小的我們眼中,卻是千萬個輪迴。
中國的存在超過五千年,是萬年的一半。
但是我卻不能說中國的這五千年太久。
因為中國的五千年,每一刻都富有意義,不可缺少。
是黑夜和白晝持續的交替,才換來如今的中華民族!
中國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期間的酸楚和輝煌不言而喻。
當然,除去我們超乎想像的發展速度以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民族精神。
中國的傳統美德數之不盡,這是被世界公認的。
從我們骨子裡滲透出來的一些道德觀念,或許早就存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不需要外界可以的提醒,就能自然而然的表露。
所以我們的民族特徵,也一直沒有概括的研究。
東、西方神話
只是沒有想到,一位哈佛教授,居然通過解讀中國神話。
提出了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民族特徵。
他就是哈佛大學神學院的教授大衛!
大衛熱衷研究和專讀各個國家的神話故事。
其中就主要分為兩個類別,那就是西方神話和東方神話。
從我們從小學習的課本,和興趣類課外書中,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發現。
西方神話和東方神話存在很大的不同。
西方神話故事中,以宙斯為開端。
所有的物質產生都離不開各類的神仙。
而反觀東方神話,似乎更加的貼切事實!
舉例來說,西方神話中,火種的來源是上帝所賜,或者是普羅米修斯偷來。
而在中國的神話中,卻是由古人鑽木取火得來!
古代的鑽木取火併不容易,並且發現這個原理的過程也不簡單。
鑽木取火這樣原始的方式之所以一直被流傳下來,自有道理。
它想要揭示的道理,實則是堅韌和鬥爭的精神!
所以從此出發,東方神話故事中似乎都有一個明確的共同點。
它們想要表達的不是浪漫虛幻的神話。
而是故事背後告訴我們的道理,並且都有抗爭意義!
大衛在他的演講之上,舉例了大多數中國廣泛流傳的神話。
其中包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
關於大禹治水,也有很明顯的東、西方差距。
發大水,是自然的憤怒,是人類不可抗力。
西方的故事中在面臨這樣的情節時,選擇的是躲進諾亞方舟。
靜待自然平息它的憤怒。
而大禹治水中,大禹選擇的是站出來。
洪水來了,那就戰勝洪水!
表現的正是和自然鬥爭的精神!
神話故事的背後
不止這個,包括愚公移山,表面上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故事。
愚公門前的大山擋住了道路,他不搬家。
而是搬山!並且還讓自己的後代都繼承他的這個目標!
世世代代都在為了移山而奮鬥努力。
中國人或許根本不會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差錯,因為這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
但是講給西方人聽,他們或多或少會覺得有一些愚蠢。
大衛不同,他不認為這樣的行徑是愚蠢的。
愚公移山,用盡一輩子的時間,豈不就是在和世界抗爭?
為了自己的目標,花費一生的光陰,不是迷茫。
而是找到了明確的方向,生活有目標才有意義。
而不是為了有意義去找目標!
另外的還有夸父追日,在西方有太陽神。
一位神聖不可侵犯,並且權威的太陽神。
不要說追日,就連侮辱或者輕視也是不可以的。
夸父就僅僅因為太陽太熱,就孜孜不倦的開始追逐太陽。
妄想把太陽給摘下來,這是不自量力嗎?
只能說,那是因為古代不知道太陽存在宇宙,而做出的徒勞努力。
但是在古時候,他們只是在完成自己的願望。
並且竭盡生命的力量!
其餘的神話故事還有很多,后羿射日和精衛填海。
可以說是更加富有神化意義的故事了。
天上有九個太陽,讓人民痛苦不堪。
英雄后羿便出現了,不同夸父追日。
他要挑戰的直接是將太陽給射下來!
而且故事的結局,還是完美的,九個太陽被射下8個。
所以才有如今一個太陽帶來的的溫暖陽光。
精衛一個普通的小女孩,不幸在大海中溺亡。
之後她不屈服這樣無辜的死去,就化作一隻鳥。
日日夜夜的叼來石頭,想要把大海填滿!
雖是杯水車薪,也沒有停歇過一分一秒!
中華民族特徵
當然,中國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
可無一例外的都表達了鬥爭的精神。
不管是個自然鬥爭還是和太陽鬥爭,或者是個和大海鬥爭。
都離不開這個中心含義。
大衛的一番演講引起一陣轟動和唏噓。
或許就連中國人也沒有細細的體味這些故事的背後。
如今被哈佛教授提出,中國人也恍然大悟!
從古代到近現代再到現代。
中國人的抗爭精神不止存在故事,還存在真實的經歷。
無論是朝代更替,還是一致對抗外敵。
又或者是我們中國現代的發展。
我們不都是在做抗爭嗎?
如此,神話故事就不再只是故事了。
更多的是要把中國精神烙印在這些字裡行間中。
讓中國人的特質口口相傳,永不泯滅。
我們不可置否的是,中國也是有很多神仙論故事的。
只是到如今,那些故事都不再流行了。
不止因為神仙一說早被推翻,人們信仰的是無神論。
還因為神仙論帶給我們的只是一時的驚奇。
而諸如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故事。
不僅被我們每一代人熟知,還被選進了教科書。
它們是富含教育意義的神話故事!
最後,中國人都不知道的民族特徵是什麼呢?
想必大家都已經明白了,那就是抗爭精神!
如今的昌盛,離不開這樣的精神!
郭小川曾說,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我們歷史何嘗不是現代的前奏呢?
只是我想說,我們的前奏和高潮。
一樣的輝煌且繞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