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村落壩口子,由白道城遺址和村口古戲臺想到的敕勒川文明

2021-01-09 旅行在線

壩口子村是古白道上的重要驛站,漢代、北魏都在這裡築城,名曰「白道城」。

白道城遺址壩口子村百年古樹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訓象等。隋唐與突厥時期,這種交流更為頻繁,從發掘初唐時期隨葬的絲綢織錦紋飾品,均呈現出濃厚的波斯風格。這就是中原與中亞經濟、文化交流的珍貴歷史物證。

白道嶺頂峰

1965年在壩口子村白道古城內,出土了4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因此,從草原絲綢之路上的貨幣交易事務來看,證明中伊兩國經貿往來自古綿延不斷的史實,也說明草原絲綢之路是非常繁榮鼎盛的。

白道城東北側城牆遺址

遼金宋元時期,各民族空前融合,豐州故城裡的展覽館裡記載著義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帶著馬可·波羅到中國,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極高的待遇。從此,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生活了17年,撰寫了《馬可·波羅行紀》,書裡詳細記述了上都的宮殿、寺院、宮廷禮儀、民情風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紹了上都,讓世界了解中國。後來,馬可波羅筆下的元朝盛世,也一起被埋進了元上都。

遼代萬部華嚴經塔

到了明清時期,阿拉坦汗和夫人三娘子建設庫庫和屯,即歸化城,乾隆年間建設了綏遠城,以至民國的歸綏省、縣。不論名字怎麼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在發展進步,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矗立眼前,變換的是朝代,唯有青山依舊。壩口子村就這樣自然地形成了古村落。

白道嶺上的敖包

說起來,咱呼和浩特真可謂歷史悠久,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成語故事「胡服騎射」的產生地,是王昭君出塞和親的目的地,是北魏王朝軍事重鎮白道城所在地,是旅蒙商家之互市之地,是萬裡茶道貨物中轉地,是慈禧太后少女時光綻放地……

白道嶺南側呼和浩特市區

如果喜歡訪古,呼和浩特有大窯文化遺址、戰國趙長城遺址、塔布陀羅亥故城遺址、豐州古城遺址、明內外長城遺址、綏遠古城牆遺址

白道嶺北側段家窯影視城

如果喜歡研究歷史文化,一定要去拜謁昭君墓,塔布陀羅亥古墓、萬部華嚴經塔、石人灣古墓、甲蘭板古戲臺、壩口子古戲臺,還有將軍衙署、佐領衙署、土默特旗務衙署、土默特文廟、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蒙博博物館、呼和浩特博物館等。

塔布陀羅亥古城遺址文保碑

如果喜歡藏傳佛教文化,呼和浩特被冠以「召城」之稱。一定要了解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免名召。

石人灣古墓石像生

呼和浩特七大召包括:1、大召(無量寺)、2、席力圖召(延壽寺)、3、小召(崇福寺)、 4、拉布齊召(弘慶寺)、5、朋蘇克召(崇壽寺)、6、班第達召(尊勝寺)、7、乃莫氣召(隆壽寺)。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七大召之弘慶召碑記

呼和浩特的八小召包括: 1、喇嘛洞召(土左旗廣化寺) 2、烏素圖召(慶緣寺) 3、什報氣召(土左旗慈壽寺) 4、東喇嘛洞召(土左旗崇禧寺) 5、巧爾齊召(延禧寺) 6、章嘉召(百靈廟鎮廣福寺) 7、太平召(寧祺寺) 8、美岱召(土右旗壽靈寺),八小召的太平召已經成為清真西寺,巧兒齊召只留下了家廟。

八小召烏素圖召法禧寺山門

相關焦點

  • 浙江最美的古村落!美到驚豔的石頭古寨你看見過嗎?
    巖下村布局肌理相對緊湊,清晰有序,較好地保存了村落傳統風貌,村內建築特色明顯,具有浙中南山地石居風格,用材簡潔粗獷。現存200餘幢房子依山而建,最古老的四合院據今已有310餘年歷史,另有古祠堂、古寺廟、古戲臺、古橋、古道各一處,牆體多為山石壘築,所以大家更喜歡稱呼它為「石頭村」。
  • 專家:內蒙古白道嶺圜丘系罕見北魏皇家祭祀遺存
    原標題:專家:內蒙古白道嶺圜丘系罕見北魏皇家祭祀遺存 圖為白道嶺圜丘遺址 張文平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11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文平11日在呼和浩特表示,經其持續考證,考古界頗具爭議的內蒙古大青山蜈蚣壩白道嶺圜丘
  • 白道川上的隋唐風雲——呼和浩特歷史漫話(二)
    沙缽略的突厥部落所寄居的漠南之地,便是北魏時期的敕勒川,這時有一個新的名稱——白道川。因為隋初的大青山被稱為白道嶺,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中最險要的隘口稱作「白道」。1926年春,時任綏遠警務處長的吉鴻昌將軍率軍重修蜈蚣壩,將古白道從山頂改至谷底,親書「化險為夷」四個楷書大字,刻於大青山鄉馬家店村東石崖之上。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參加工作以後,多次穿越蜈蚣壩去大青山後邊的旗縣採訪。如今,人們不用再走險要的蜈蚣壩山梁了,穿山嶺過隧道的呼和浩特市至武川縣高速公路早已使天塹變通途了。
  • 80餘年良渚遺址考古歷經四代 守望五千年華夏文明曙光
    從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24歲的施昕更先後3次代表西湖博物館對棋盤墳、橫圩裡、茅庵前、古京墳、荀山東麓以及長明橋鍾家村等六處遺址進行試掘,獲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實物資料,並在此期間經調查,發現了以良渚為中心的十餘處遺址。
  • ——從一條河的改變看豐都生態文明建設
    在豐都龍河岸邊矗立近20年的興旺化工廠,廠房被拆除、廢舊設備被運走……為了保護長江母親河,它只留下了一座焚燒塔,成為龍河溼地公園裡的一處工業遺址。位於龍河上遊的三建鄉綠春壩村,岸邊一處僅住著16戶人的古村落,卻悄然變成遊客競相打卡的熱門旅遊勝地。
  • 浙江慶元8處古村落,山水間隱藏的絕美風景
    村口的「來鳳橋」和村中央的「如龍橋」是「舉溪八景」之一的「龍鳳兩橋」,也是仙靈之地月山村的精髓。 這是目前已發現緯度最低、規模最大、最具典型的第四際古冰川遺蹟——冰臼,是地球演變歷史的見證者,它在我國東南地區十分罕見。 2 西川村 慶元縣五大堡鄉西川村,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樸村落。村落的景象美到極致,在青瓦黃牆間跳躍,掠過村子底下200多畝的梯田,從山頂下來的綠色,繞過斑駁的黃牆,一直鋪至山底。
  • 諸葛坤亨:諸葛八卦村是屬於所有遊客的古村落
    當時,村集體可支配收入不足10萬元,在這900多戶、約3000人的大村裡,既要承擔保護1.2平方公裡古村落的任務,又要帶著村民集體走向富裕,其間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村裡賺到第一桶金後,諸葛坤亨立即想到了推廣宣傳的重要性。「我記得那一年,村子拿出旅遊總收入的四成,也就是約34萬元,投入了媒體廣告,藉此提高我們的地域知名度。」
  • 【黃山加速度】這處千年古村落有石窟、花海、古渡、網紅雞頭石...
    給各位幾個提示吧:1、目前我們正在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歙縣段第一村,距離市區大約10公裡 ;2、屯溪篁墩至歙縣雄村新安江兩岸的漸江風景名勝區內;3、這裡是安徽省首批省級古村落。宋代教育家朱熹曾遊學至此吟詩道:「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水火無情,千年古村落中的老屋被燒毀,洋船屋深藏遊子孝心
    拱橋、街樓、粉牆、廊棚、水閣、宅院、天井、空鬥、磚雕、戲臺,這些農耕文明的特徵,在這個古老的村莊重複出現,遺傳的基因是如此的強大,就像水中的漣漪一圈圈放大。古村落是文明的種子,在江河、溪流的流淌下,世代將祖訓與地方習俗流傳,形成如今芙蓉古村落的「家國天下」。芙蓉古村依山臨水而建,還未進入村子,遠遠便可望見那粉牆上的大屋頂,它們像是山的延續,更賦有水的動感。
  • 渝北大盛廖家灣古村落,風景絕美恍若世外桃源!
    廖氏宗族 背后蒼翠青山環抱 門前汩汩清泉流淌 在渝北大盛鎮天險洞村 有一座風景秀美的廖家灣古村落
  • 重慶考古近70年來最大發現 冬筍壩遺址現「古代百科全書式集群墓葬」
    來自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消息,重慶冬筍壩遺址新發掘出28座巴文化墓葬,這是繼20世紀50年代對冬筍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後,時隔近70年後,首次對冬筍壩遺址開展科學系統考古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考古人員已清理出土船棺葬4座、長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磚室墓1座,時代涵蓋了戰國晚期、秦、西漢早期、新莽時期等幾個階段。
  • 溫、香、陳、和!新會藏著一個極具韻味的古村落……
    會城茶坑村,以「啟超故裡,陳皮之鄉」遠近聞名。這裡走出了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梁啓超。近年來,作為新會區政府致力打造「三產融合」典範的陳皮村,成為茶坑村乃至新會的又一張名片。由農業部等主辦的2015年度「中國十大最美鄉村」評選活動,茶坑村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的村。
  • 探源良渚文明的閃耀「星鬥」——梅嶺玉遺址
    為進一步挖掘梅嶺玉作為良渚文化玉料來源的佐證,5月27日—28日,梅嶺玉與良渚文明學術研討大會在天目湖畔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考古學會、溧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溧陽市梅嶺玉文化研究會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考古界權威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梅嶺玉與良渚文明。
  • 南京發現500年明城牆遺址 暴露野外無人問津(圖)
    網友推測,從現有的遺蹟來看,估計不是城牆牆體本身,而是地下的牆基部分,因為附近施工,這段古城牆遺址才重見天日。  記者探訪得知,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淘洗,浦口古城牆遺址早已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就連當地70歲以上的老人也沒有見過城牆原有的風貌。
  • 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雲南畫卷
    這裡是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因納西族人世代守護大自然而滿山蔥鬱。大山涵養出清澈而充沛的水源,從數不清的泉眼噴湧成流,常年不斷,淙淙而下,匯入金沙江。「讓我給你們吹一支曲子吧。」70歲的納西族阿媽和菊芬拿出一片樹葉銜在嘴邊,悠揚的納西音符伴隨著汩汩山泉傳開,遊客聽罷興奮地掏出現金想要表示對這美妙一刻的讚許。
  • 黃鎮山:陝南安康伏羲山下太極城
    伏羲山及比鄰東北部旬陽縣女(汝)皇山(主峰孟塗山孟王寨海拔1018米),由古稱汝水的壩河(今中遊支流仍名汝河)串聯,汝水從伏羲山東腳拐彎經女(汝)皇山南腳而流,水北為陽。這是全國最早記載伏羲兄妹所處地理位置。7、《史記◎封禪書》:「聞昔泰帝(原注「太昊」),興神鼎一。」《孝武本紀》:「聞昔大帝(原注「伏羲」),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
  • 黔東南有個古法造紙村,奇怪的是這個村落好像一個天然的八卦圖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而我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勤勞和智慧的民族。社會雖然發展到今天,四大發明的技術的工藝已經改進了許多,但是仍然在現代文明中起著重要的應用。比如紙張就是不可或缺的,現在基本是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生產,傳統的工藝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了。
  • 【外國青年看惠濟】外國青年走進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追尋寶劍...
    啟動儀式後,由河南工業大學的6名外籍留學生和外教組成的外國青年看惠濟採風團來到了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實地探訪了解漢代冶鐵文化和大運河文化。外國青年一行觀看用漢朝鍛造技藝鑄就的鐵劍 攝影 萬慶麗  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位於滎陽故城西門外,是建於西漢中期漢武帝時代的一處冶鐵工場,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出土了很多熔爐耐火磚和大批陶模。
  • 大佛寺石窟、秦鹹陽城遺址……鹹陽37處文物遺址攻略請收藏
    鹹陽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遺址數量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有秦鹹陽城遺址、鄭國渠首遺址、西漢甘泉宮遺址和沙河橋遺址等。古墓葬分布廣泛,自西周至唐末,葬在鹹陽境內的歷代帝王共有27位,西漢11位皇帝中有9位葬於鹹陽塬上,關中唐18陵有9座在鹹陽,東西綿延百裡,氣勢磅礴。
  • 「十一」國內景點添堵,去柬埔寨看世界最大古寺廟遺址吳哥窟
    吳哥寺廟是公元802-1220年間由高棉文明建造的,是人類最令人驚嘆、最經久不衰的建築成就之一。從吳哥時代開始,高棉國王統治了一個遼闊的疆域,從越南到孟加拉灣,直至與中國接壤。今天在吳哥窟看到的建築物,總共有100多座石廟,是一座宏偉的宗教、社會和行政大都市的遺蹟,其他建築如宮殿、公共建築和房屋,因為這些建築物都是用木頭建造的,早已腐爛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