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一座歷史古城
也是一座美食之城
有沒有吃泡饃、臊子麵
等流口水美食?
有沒有讓你回味無窮?
不過,雁雁想問
泡饃你吃對了嗎?會吃了嗎?
教你如何正確解鎖西安這些美食
泡饃
在陝西,一切把饃塊掰碎泡湯吃的東西,都能冠以「泡饃」之名,比如葫蘆頭泡饃、雜肝湯泡饃、粉湯羊血泡等等。而這麼多泡饃裡,牛羊肉泡饃是名氣最大。外地人來旅遊,也總會去慕名品嘗。不過,這牛羊肉泡饃看似粗獷,其實從原料到吃法都有講究,絲毫含糊不得。
雖說現在叫「牛羊肉泡饃」,但在古代,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力,私自宰牛、吃牛都是重罪,羊肉往往才是泡饃的主角,所以,老西安人最早只管將這泡饃稱為「羊肉泡」。
吃泡饃第一步就是淨手掰饃。洗淨手,將饃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再對半劈成兩片(這一步是菜鳥和高手的區別),然後動用「撕、擰、掐、揪」四字訣,將饃仔細掰碎。
俗話說「掰饃兩小時,煮饃五分鐘」,要是隨便掰成幾塊就煮,是對泡饃的不尊重。
饃粒兒大小很關鍵,太大煮不透,太小沒口感。理想大小當如黃豆粒,但最體現食客功力的,還在於「均勻」二字。對老西安人而言,手工掰饃可不光是因為味道。老友圍坐桌邊,一邊掐饃一邊諞閒傳的悠然自得。
煮饃
饃掰好後,交給煮饃師傅,師傅自會根據饃粒大小粗細來煮,這叫「以饃定湯」。湯汁的量也有講究,從多到少分別是「水圍城」、「口湯」和「幹刨」,這也代表著泡饃入門小白到發燒友的進階之路。
吃泡饃
老西安人吃泡饃也有講究,要從碗邊上,用筷子一點點地扒著吃,以免燙嘴,就像蠶吃桑葉一般,所以又叫蠶食。
泡饃伴侶
一碗火候到位的泡饃,還得經調料點化,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潛力。
一是糖蒜,好的糖蒜看上去微黃似玉,咬上去清脆爽口。甜酸適度,入口化渣。
二是鮮椒醬,用新鮮辣椒加上鹽和酒醃成,辣勁兒溫和但鹹味重,千萬別放多。正確打開方式是挑一疙瘩放在碗中間,用筷子頭蘸上一點兒,再和饃粒兒一起沿著碗邊往嘴裡劃拉。如果你吃得來香菜,也可以放一小撮,提味兒又解膩。
除了泡饃
西安還有這些好吃,鉤住你的胃~
肉夾饃
肉夾饃大家都熟悉,但這種叫法,實為陝西人對「臘汁肉+白吉饃」這一經典組合的暱稱。
肉夾饃的肉,分為肥肉、瘦肉和肉皮,互相排列組合,就能衍生出一大串術語:純瘦、肥瘦、皮瘦、皮肥瘦、純皮、皮肥、純肥.....咋樣,繞暈了嗎?
吃的時候講究「熱饃涼肉」。新鮮出爐的白吉饃燙得人接不住,把臘汁肉剁碎夾入,利用饃的熱度激活臘汁肉裡封存的美味,這才是老陝心心念念的肉夾饃。
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遠近聞名的陝西關中特色傳統風味美食,據說是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
陝西八大怪,其中「麵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面。最古老的biangbiang面是擀厚切寬像褲帶,面上澆上油潑辣子,最是惹人垂涎。
甑糕
甑糕,就是以紅棗和糯米為原料,用「甑」蒸製成的「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
一碗熱騰騰的甑糕,香氣撲鼻、綿軟粘甜、味道醇厚,非常好吃。到底有多好吃,相信看過《那是花開月正圓》的布粉們,一定不會忘記,所以喜歡甜食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
胡辣湯
西安的胡辣湯有三種,肉丸胡辣湯,肉丁胡辣湯和素胡辣湯。吃肉丸胡辣湯要配陀陀饃;吃肉丁胡辣湯是和水煎包或油饃頭(類似油條,個頭較小)一起:而吃素胡辣湯才是吃油餅或油條。
對於大多數西安人來說,每天早上起來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那絕對是皇上級別的享受。
涼皮
三秦套餐(涼皮+肉夾饃+冰峰汽水)一個都少不了。涼皮無疑是陝西人的心頭好。價廉味美,夏吃酸辣開胃,冬吃清爽解膩;進可入國宴,退可路邊攤,簡直是全能型選手!「老闆,來碗涼皮,辣子醋(còu)多!」
攪團
攪團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的特色小吃,定義為「用面攪成的漿糊」,陝甘寧尤其好吃。根據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陝北用蕎面做攪團,更筋道味美。
在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攪團的吃法多種,有水圍城、漂魚兒,陝北也有燴攪團、炒攪團和涼拌攪團等多種吃法。
餄餎
餄餎是中國民間傳統麵食小吃,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麵食吃法之一。將豌豆面莜麥麵、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面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製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通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麵條要粗些,但比麵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麵條差不多。
轉載於微信公眾號:西安發布
圖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