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曾稱被上帝忘記

2020-12-01 東方網

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走了,曾稱被上帝忘記

  

  昨日凌晨3點半,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

  而就在13日,周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上帝糊塗,把我忘了!」這曾是他最愛說的一句話。

  周有光1906年出生,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對漢語拼音的貢獻,讓他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一生做成一件事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張馬力是周有光的外甥女,周有光妻子張允和待之如親生女。昨日,她回憶舅舅最後的日子,前日裡突然發病,很厲害,兩個小保姆很焦急;他喝營養液,已經不說話了。「我原本打算春節後就去看他。但是人間寂寞,那個長壽的老人等不及了,已去天國與允和先生相會了。」

  張馬力回憶道,去年去看舅舅時,兩人之間曾有一段對話,舅舅,你從國外回來到現在,有後悔嗎?他說沒有,我畢竟做成一件事。他說的就是漢語拼音。

  張馬力說,舅舅早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就已開始研究漢語拼音,「舅舅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的兩個弟弟在上幼兒園,他就開始做實驗,讓弟弟學他的拼音,看看小孩子能不能接受。他說,我一定做成這件事。」

  周有光的一生,50歲前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85歲前是語言文字學家,85歲之後是關注時代變化和歷史演進問題的文化學家。1951年,周有光調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拼音化研究室主任,參與擬定《漢語拼音方案》。他提出「三原則」和「三不是」,其中「三原則」指的是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語化。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感慨:「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了,最成功的就是白話文的普及。但是大家能夠說、能夠聽得懂白話文,離不開拼音。如果沒有拼音,它很難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在講漢語的時候用同樣一種語言。」

  與張允和「舉杯齊眉」

  在周有光漫長的一生中,最讓人稱羨的莫過於他的婚姻。他娶了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中的二小姐允和。

  相比大戶人家張家,周有光不過是個家世清貧的讀書人。他給張允和寫信:「我很窮,恐怕沒法給你幸福。」張允和倒是熱烈堅定:「幸福要靠自己去爭取!」一舉打消了周有光的所有顧慮。

  結婚七十多年,這對才子佳人始終琴瑟和鳴、情比金堅。有趣的是,兩人還始終「舉杯齊眉」。

  周有光曾在書裡這樣寫,「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們每天上午10點鐘喝茶,有的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喝茶的時候,我們兩個『舉杯齊眉』,這當然是有一點好玩,更是雙方互相敬重的一種表達。下午三四點鐘,我們又喝茶,又『舉杯齊眉』。有朋友來家裡,特別是記者,看到我們『舉杯齊眉』,都覺得有趣得不得了。這就對家庭和諧起到作用。還有,我們相信外國哲學家的一句話:『不要生氣!』許多人問我們長壽之道,我們想不出什麼道理,可是我們相信不要生氣。」

  滬上電視節目主持人曹可凡曾有幸在周有光106歲時採訪過他,他說,「我和周老僅一面之緣,但他給我的人生啟迪特別大。」曹可凡記憶中的周有光,耳聰目明,兩個半小時的採訪中,除了兩個問題重複問了一下,其它所有問題都一遍過。「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可謂舉重若輕。我問他和愛因斯坦當年見面還記得哪些細節?他的回答是:都是些普通的相處,沒什麼價值,早就忘了。」

  當天曹可凡還問起周有光關於長壽的秘密。「他說了三點:少吃多食素、少生氣以及夫妻和睦。他說自己妻子是個急脾氣,他是個慢脾氣,挺互補。」

  生活中像個天真的孩子

  生活中,周有光是一個樂觀寬厚的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張森根回憶,周有光先生年輕時身體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說他只能活到35歲,但現在他活過了三個35歲都還長。周老曾幽默地說: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為科學發達了,還有就是上帝把我忘記了。他從81歲開始,作為1歲,從頭算起,他還要繼續讀書、思考和寫作。

  111歲時,他又說,我111歲了,等於1歲。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對這個世界依然有著幻想和好奇心。

  在寫作上,他始終筆耕不輟,100歲時出版《百歲新稿》,105歲出版《朝聞道集》。

  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大作為,「千千萬萬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都是沒有大作為的人,都是隨波逐流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
    佩戴著常州大學校徽的周有光。(資料圖)包海霞 攝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14日,在過完虛歲112歲生日的第二天,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駕鶴西去。
  • 周有光為何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因著名學者周有光先生去世,致「漢語拼音之父」一說再度引起熱議,有網友質疑道:首先,漢語拼音法自明末便已開始;其次,1955年2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為文改委,1986年後該機構易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成立時,吳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周有光等人為委員,獨尊周老,
  • 108歲漢語拼音之父不斷書寫「被上帝遺忘」的傳奇時光
    1月13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迎來了108歲(虛歲)的生日,著名學者資中筠、吳思、張維迎、吳青、雷頤、章立凡等與周有光家人歡聚一堂,在北京舉辦以「新啟蒙與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為題的座談會,為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祝壽。雖然由於身體原因周有光沒能親臨現場,但他在視頻中跟大家打招呼:「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
  • 111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111歲等於1歲 一事無成
    他發明了漢語拼音,解決了我們識字讀字的煩惱,他就是周有光,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13日,周有光先生迎來了111歲(虛歲)壽誕,人們紛紛在網上祝他生日快樂。  沒有誰的生日,如他這樣被人惦記。周氏有光,成了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一百一十一歲等於一歲」  111歲,周有光依然豁達、堅強。  他思考著國家、世界和人類的未來。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因此,在他還在讀經濟學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白話文了。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 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周有光將這八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很普通的往來,主要在蘇州;第二個階段,到了上海開始交朋友,但是還不算是戀愛;第三個階段,就是戀愛階段。周有光稱,「當時她(張允和)到杭州的之江大學借讀,我在杭州教書。在杭州的一段時間,就是戀愛階段」。關於兩人的婚姻,有一個說法頗為流傳,那就是「結婚後從來沒有吵過架」。對此,周有光曾在受訪時坦言,「其實我們也吵架」。
  • 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小書房曾被外甥女稱為「知識的汪洋大海」
    網絡配圖 14日,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生於1906年,是江蘇常州人。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在大學任教。1955年10月,周有光「改行」了:他到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被留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很大程度上,正是為此,周有光被人們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在北京辭世,享年112歲(虛歲)。周有光曾出版多部專著,105歲仍有很大的閱讀量;從經濟學家到語言學家,他亦能遊刃有餘。
  • 此人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還和愛因斯坦是好友,活到了112歲
    他又是怎樣發明出漢語拼音的呢?正文這位發明出漢語拼音的人就是周有光,他出生於1906年。由於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重要官員,因此,整個周家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有著顯赫的家世。而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周有光也在國內的新華銀行入職了,在一次外派的過程中,周有光來到了華爾街工作,而在這期間,周有光也認識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後來,兩個人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曾經,在兩人的一次聊天中,愛因斯坦的一番話讓周有光堅定了文字改革的決心。
  • 周有光去世 簡詩看老先生的一生:遠不止研究漢語拼音
    今日(1月14日)凌晨3點半,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周有光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作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他的學術方向改變,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
  • 窮小子攀上富家女,50歲學語言成漢語拼音之父,112上帝才想起他
    窮小子攀上富家女,50歲學語言成漢語拼音之父,112上帝才想起他周有光先生生前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但是在他112歲生日之後,上帝想起了他。他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可以和他的妻子、兒女、老友們相會了。他的生前好友蔣彥永悲傷的說道。
  • 漢語拼音:從讀寫工具到文化津梁
    和漢字漫漫數千年的歷史相比,漢語拼音在我國推廣的短短60年,不過是拈指一瞬。然而,就是這一個甲子的輪迴,漢語拼音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乃至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曾說:「漢語拼音方案是一座現代化的文化橋梁。它一方面方便人民大眾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方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周有光111歲 三更半夜想起過世的兒子,還是會哭
    100歲出版了《百歲新稿》、104歲出《朝聞道集》、105歲出《拾貝集》、108歲出《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問世。「我的身體狀況還是好的,只是年紀大了一些。年紀老了,但思想不老。」昨日,著名經濟學家、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迎來111歲生日。
  • 周有光與民國才女張允和,戀愛8年成眷屬,中年喪女風雨同行78載
    張允和的丈夫周有光,曾經學習經濟學,1955年專門從事語言研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張允和與周有光16歲相識,相伴78載,走過歲月靜好,也歷經風雨,百歲老人的愛情故事感動無數國人。1925年,周有光還是上海光華大學的一名學生。某個周末,他正在蘇州老家小住,張允和恰好來到家中找妹妹周俊人玩耍。周有光第一次見到妹妹的同學,可愛活潑的張允和。
  • 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近代奇人——周有光先生。思想的外衣——啟蒙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在江蘇常州出生,他的曾祖父是清朝雲騎尉,家世顯赫,但是在鹹豐年間時,由於太平軍被攻陷,常州失守,曾祖父跳水身亡,因此家道中落。12歲時,只能靠父親教書維持生計,生活的很不理想。
  • 「漢語拼音之父」的妻子:富家女嫁窮小子,86歲還會向丈夫撒嬌
    王小波曾在自己的作品當中表示,兩個人相處是好是壞,就如同兩人在對話,適宜的相處,兩人說話就會像與自己說話一般。或許很多人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幻想,愛情到底是什麼樣子?如何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適合的那個人?其實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夠遇見讓自己舒心的人,那便是最好,因愛情而結合的兩人,穿越過茫茫人海,牽起了彼此的雙手,最終不辜負彼此。
  • 漢語拼音一甲子:從歷史走向未來,從中國走向世界
    不過,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認為,這些外國人給漢字注音只能算是「外國人為外國人而拼音化」,「是他們自己為了便於學習中文而創造的權宜之計」。中國人對拼音的探索,始於盧戇章1892年所著《一目了然初階》,創造了57個音節雙拼的符號。在此之後,相繼出現了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章太炎的注音符號、趙元任的國語羅馬字、瞿秋白的拉丁化新文字等。
  • 周有光百歲有六身體硬朗 名副其實「四朝元老」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作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他的學術方向改變,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
  • 紀念拼音之父:老用戶才懂的中文輸入法故事
    最近Google頭版紀念「拼音之父」周有光。「拼音之父」的偉大毋庸多言,周有光先生並非站在聚光燈下的娛樂明星,大家或許不一定了解其人其事;但漢語拼音的意義之重大,相信大家都瞭然於心——只要找一段舊時代名人演講的歷史影像,就能知道拼音沒普及前的各地方言是多麼令人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