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為中國挑選「國家名片」,作為「國寶」的大熊貓一定榜上有名。
儘管它們看似除了睡覺和吃竹子之外,無所事事,但這些毛茸茸的「圓球」實際上為中國扮演著重要的外交角色。
很多國家為了得到大熊貓的租借權擠破了頭。8年前的2月21日,中國大熊貓「比力」和「仙女」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
毛茸茸的「外交官」
多年來,大熊貓一直被當做可愛大使送往世界各地的動物園。這種做法被稱作「大熊貓外交」。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兩隻熊貓寶寶在「爭球」。(新華社)
據日本《讀賣新聞》2015年12月25日報導,一位中國前外交官說過,贈送和租借大熊貓的歷史就是一部微縮的中國外交史。這段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57年到1982年,這一時期大熊貓以「親善大使」的身份被贈送給友好國家。大熊貓每到一國都會掀起熱潮,承擔起促進中國與各國友好關係的職責。
第二個階段,中國以大熊貓瀕臨滅絕為由,原則上只實施租借。租借對象也多是有過實際飼養經驗的國家,開始向著重視繁育和生態研究的方向轉移。
第三個階段始於2002年。中國已然是經濟大國,在確定大熊貓租借目的地時主要考慮的是能否對強化雙邊經濟關係產生積極作用。
我們再回到本次故事的主角,「比力」和「仙女」赴日的時機正值2010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後的緊張時期。
據法新社2011年2月21日報導,在這對大熊貓抵達日本的幾個月前,中國和日本陷入了一場激烈的領土爭端,但日本政府發言人對大熊貓促進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善意充滿希望。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說:「雖然不能否認日中關係中存在各種挑戰和問題,但我相信此舉(贈送大熊貓)將有助於深化兩國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
據美聯社2月21日報導,日本希望兩隻來自中國的5歲大熊貓能幫助改善兩國因領土爭端而緊張的雙邊關係,並刺激東京經濟。
日本時任外相前原誠司說:「我希望大熊貓深受歡迎,許多日本人都來看它們,這樣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也會進一步改善。」
日本「熊貓熱」
為了迎接來自中國的大熊貓,日本方面花足了心思。
據美聯社2011年2月20日報導,這對大熊貓此行的目的地——東京上野動物園已經準備了數月時間,為大熊貓提供貴賓級的款待。
大熊貓館花費9000萬日元(約合549萬元人民幣)翻新,並安裝了地暖、帶沙池的遊樂場、布景和各種安全設施。這對大熊貓將吃上來自日本中部山區的珍貴竹子,其口味與它們在家鄉所吃的竹子類似。
「比力」和「仙女」抵達日本的前一天,上野地區洋溢著濃厚的大熊貓氣息。街道上裝點著繪有卡通熊貓圖案的條幅,商店裡也在出售精美的熊貓玩具。
上野動物園附近的咖啡店推出熊貓主題的咖啡和點心。(新華社)
據法新社2月21日報導,隨著兩隻可愛的大熊貓從中國啟程前往日本,「大熊貓熱」席捲日本。
兩名男子身著「熊貓」服裝舉著「比力」和「仙女」的名字等候中國大熊貓到來。(新華社)
2011年3月9日,日本東京都政府公布了為中國大熊貓起的日本名字,雄性大熊貓「比力」改叫「力力」,雌性大熊貓「仙女」則叫「真真」。
「真真」和「力力」原計劃在抵達日本1個月後的3月22日與公眾見面,但由於3月11日地震的原因,東京動物園暫時關閉,大熊貓的亮相也隨之推遲。
經歷地震後的日本被悲傷的情緒籠罩,這個時候,來自中國的大熊貓為日本人民帶來一絲慰藉。
參觀者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觀看大熊貓。(新華社)
據法新社4月1日報導,當天,東京上野動物園的兩隻大熊貓開始與公眾見面。為了一睹「明星」熊貓的真面目,約有3000多人排隊等候,原先上午10點的開園時間也提早了15分鐘。
大熊貓與日本遊客見面入選了2011年度的中日關係十大新聞。
「新熊貓外交」
大熊貓幼崽「香香」與它的媽媽「真真」一起午休。(新華社)
「真真」於2017年6月成功產崽。熊貓寶寶取名「香香」,它的一舉一動在日本成為焦點。據日本《讀賣新聞》2017年12月28日報導,大熊貓「香香」的首次公開亮相在日本再次掀起大熊貓熱。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在對外戰略中積極運用了「新熊貓外交」。中國外交官員承認,「熊貓外交具有提高與對方國家關係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曾說,熊貓成為一種「獨特的外交工具」:它們提升了中國的知名度,也提升接受國的知名度。
據牛津大學研究者在《環境實踐》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大熊貓外交進入了新階段,這種瀕危物種的出借「與向中國提供珍貴資源和技術的國家有關,而且象徵著中國願意與之建立關係」。(文/餘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