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人們將會記得,7月14日是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實現它們多年來夢想的一個日子。」
這句來自《尚比亞時報》時任副主編弗朗西斯·卡索馬一篇特稿裡的話,描述了43年前發生的一件大事:1976年7月14日,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幹線——坦贊鐵路正式開通。
眾所周知,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從1965年中國派出勘察設計團隊前往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兩國開展全線踏勘,到1976年正式通車,再到2017年5月,由中國援非承建的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竣工,《參考消息》報紙記錄了外媒對這些「象徵愛的鐵路」的重要歷程。
尚未開建便引起西方不安
在坦贊鐵路正式開通前的幾年時間裡,這條鐵路備受世界矚目。
外媒一直關注它的前期籌備工作,只是有些報導字裡行間充滿了複雜的情緒。看到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有些國家感到「中國在非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而他們對此的反應,似乎是……害怕了。
1967年7月,當時的坦贊鐵路還在勘探過程中,英國《每日電訊報》就刊發了這樣一篇文章,表示「如果中國人取得成功的話,他們就將打通一條路線,直接跨越非洲大陸……西方要麼設法進行競爭和用更便宜的投標辦法打進去,要麼待在一旁等待中國人的過火行動。」
位於三蘭港火車站的由中國製造的坦贊鐵路運營列車(新華社)
兩個月後,路透社也刊發了一篇文章,這次西方的外交官表示擔心,如果坦贊鐵路真的建成,中國最後可能在非洲中部找到一個「堅固的基地」。
這還沒完,隨後的1968年和1969年,德新社又發兩篇文章,一篇是攻擊中國建設坦贊鐵路是「輸出革命」,一篇是害怕中國援建坦贊鐵路對非洲產生不良影響。
無論這些外媒當時的報導充滿了多少「檸檬的味道」,坦贊鐵路在幾年後的建成和平穩運營都用實力讓這些謠言不攻自破。
「第三世界的勝利是自力更生」
早在1969年底,當時的坦贊鐵路還未正式動工興建,日本《朝日新聞》就刊文提到,坦贊鐵路的建設費幾乎全部是中國方面提供的無息貸款。據說,約有三千名中國的技術人員支援坦贊鐵路的工作,此舉更加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譽。
坦贊鐵路40周年紀念展(新華社)
1970年,也就是坦贊鐵路正式動工興建的那年,坦尚尼亞報紙《坦尚尼亞旗幟報》和執政黨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的機關報《民族主義者報》都發表評論,為中國、坦尚尼亞和尚比亞之間的友好、合作和團結熱烈歡呼,並讚揚中國給予的兄弟般的援助。
除了增進國際友誼,這條鐵路還有一個不可替代的意義——讓坦尚尼亞和尚比亞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能夠實現真正的「自力更生」。評論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通過採取的兄弟般的援助行動使尚比亞有可能取得更為有意義的自由,使坦尚尼亞有可能開發這個國家的重要地區。"
《多哥新聞報》這樣評價坦贊鐵路——它代表了第三世界的勝利。
懸掛在三蘭港的坦尚尼亞端起始站的列車運行全圖.(視覺中國)
對當時這兩個非洲國家來說,它們最需要的勝利便是自力更生。英國《泰晤士報》這樣闡釋:「促進發展而不是僅僅提供援助……中國提供的援助大部分目的在於使受援國得以迅速在某一工業部門自力更生。」
日本《東京新聞》認為,坦贊鐵路的建成不僅讓坦尚尼亞的港口可以更好地被利用,而且對當時年產銅七十萬噸的尚比亞來說,終於可以把出口銅的渠道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了!」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蒙內鐵路是中國在非又一力作
圍繞在坦贊鐵路上的光環很多。日本《經濟學人》說它是「非洲的曙光」,坦尚尼亞《星期日新聞》把坦贊鐵路形容成「世界奇蹟」。
這些幾十年前的外媒撰稿者不知道有沒有想到,中國人在幾十年後又為非洲創造了另一道曙光、另一次奇蹟。
當地時間2017年5月31日11時10分,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蒙內鐵路(肯亞蒙巴薩-奈洛比標軌鐵路)首班列車發車。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在誇讚中國承建鐵路讓肯亞人受益的同時,還順帶吐槽了一下自己的國家修建鐵路的速度,「我們聽說,英國人斥巨資建造公路,但他們從未建成。但如果你看到兩個中國人幹活,你就知道,那條公路將在兩個月後建成。」
《參考消息》2018年6月28日報紙截圖
正如拉各斯《新奈及利亞人報》說的那樣,了不起的坦贊鐵路和蒙內鐵路告訴全世界,中國一直站在支持非洲人民的前列!(文/孫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