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導 最近,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嫦娥四號吸引。的確,嫦娥四號的成功落月以及實現的月背探索是一個重大裡程碑。實際上,不止嫦娥四號,中國這些年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獨一無二的「中國速度」無一不讓國人驚喜、引世界讚嘆。就在18年前的1月10日,也發生了一件令中國人激動不已的喜事。
2001年1月10日凌晨1時0分3秒,中國第二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11艘神舟系列飛船。《參考消息》這些年來收錄了很多外媒對於中國航天迅猛發展的報導。那麼在外媒的眼中,神舟二號的成功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
首次載動物升空
神舟二號雖然不是載人飛船,卻也承載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樣本。
據香港《明報》2001年1月11日報導,神舟二號雖然仍是不載人飛行,但卻迥異於1999年發射的神舟一號,其技術狀態與載人太空船基本上是相同的。神舟二號運載了若干特殊「乘客」,包括由中國科學院提供的動物和微生物細胞組織樣本。
載動物升空表明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
神舟二號發射資料圖。(此圖經過電腦處理,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載人上太空的國家
神舟二號發射成功的重要意義中,有一個技術性的重大進展——它標誌著中國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成為第三個有能力載人上太空的國家。
據香港《太陽報》2001年1月5日報導,西方專家指出,如果中國能三次成功發射和回收無人太空船,就顯示有關技術已經成熟,很快就能實現中國人上太空的夢想。
西方專家的預測已成現實。在神舟三號和四號飛船接連發射成功之後,2003年,神舟五號——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也成功飛天。「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如今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航天英雄。
資料圖片:執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出發登艙前揮手致意。(新華社)
中國與美俄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在上世紀90年代,美俄的航天實力一度遠超中國。而2001年神舟二號的成功發射,讓日媒都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中美俄的宇宙開發實力日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據日本《東京新聞》2001年1月12日報導,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了可以載人的神舟二號飛船,在宇宙開發上也逐漸與美俄平起平坐。21世紀在軍事、宇宙開發領域,似將呈現中美俄「三足鼎立」之勢。
2016年10月17日,酒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點火。(視覺中國)
2016年10月17日07時36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中國的第11艘太空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從神舟二號到神舟十一號,中國發射飛船的速度令人驚嘆。
據德國《世界報》2001年1月11日報導,神舟二號的飛行是「神舟號」系列飛船在不到14個月的時間裡進行的第二次無人飛行試驗。與飛船安全著陸後才公之於眾的第一次飛行不同,中國在進行第二次發射後不久就宣布了這一消息,並提供了更多有關飛船和火箭的信息。
對於神舟二號的「高調」上天,美國和外國航天計劃資深分析家詹姆斯·奧伯格這樣評價:「這是自信和自豪的表現。」
想了解更多海外媒體對於中國歷史大事件的記述,歡迎繼續關注漲知識的「參考日曆」。(文/孫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