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天鵝」不斷出現,加速傳統行業從線下到線上的賽道轉換,更讓原本火熱的電商直播大放異彩,從原有的頭部主播帶貨潮,到現如今領導人、品牌總裁以及各類明星名人紛紛走進直播間,一時間「直播帶貨」被全民關注,真正上演起「萬物皆可直播」的壯麗景象。
在此風口下,電商直播平臺更是與明星名人等合作籤約入駐,以擴展自身平臺的發展可能性。最近,有媒體曝光,認真做音樂的國內搖滾代表人物汪峰近期將「下場」直播帶貨,還將從淘寶、京東、抖音等平臺當中選擇一家平臺獨家入駐。汪峰本人也在微博上高調回應,證明確有其事。但對於「籤約哪家平臺」尚不確定,這也不禁讓人好奇,這場多平臺「搶人大戰」究竟花落誰家?
堅持長期主義,汪峰式直播帶貨或成其「第二事業」
在音樂領域,汪峰一直是才華與勤奮並存的創造者,出道20年,他包攬自己十幾張專輯的詞曲和編曲工作,用近乎完美主義的態度堅守著音樂品質,使得他的每一個作品都能打動人心,可以說,汪峰的音樂影響並鼓舞了很多追夢路上的年輕人,擁有大批粉絲。
和他對音樂的執著堅持一致,汪峰對於直播帶貨這件事,也絕對不是簡單試水的小打小鬧。從汪峰前段時間的直播帶貨首秀也可以看出,整個直播過程中,汪峰式種草是帶著對產品的了解,而且讓直播間的觀眾雲體驗產品,特別是在樂器的推介上,憑著強大的專業水平和現場試用表演,帶貨能力顯而易見。汪峰此次進軍電商直播帶貨界,根據其微博發布的內容——「做音樂要認真,直播帶貨也不能含糊!」,也足以見得汪峰直播帶貨並不是說說而已。
明星下場直播帶貨的消息本身不足為奇,而直播翻車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比如這兩天新聞炒的沸沸揚揚的「明星直播泡沫」。這也給所有想進直播行業的人上了一課,電商直播決不是開個直播間、有個攝像頭、輕鬆上場播幾個小時就叫完成任務的。實際上,從選品到策劃、到主播人設匹配、到腳本、到互動營銷設置等等,整個流程控制都要精心安排,甚至要精細化到分鐘級,才能保證一場正常直播的產出。播完之後,還要考慮如何把直播內容碎片化,去做短視頻的二次分發和發酵,這些都是專業性很高的事情。
與那些將直播帶貨視為短期利己主義的明星主播不同,從汪峰認真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汪峰是將直播帶貨當作長線來做。據說在選品以及商品售後等方面,汪峰也要親自把關,儼然把直播帶貨當作「第二事業」。這種認真的性格,以及做事認真的態度會獲得直播電商頭部陣營拋來的橄欖枝也是必然的。
直播平臺差異化顯著,「花」落誰家待見分曉
眾多網紅明星的加持為電商直播帶來勃勃生機,僅今年上半年,直播帶貨平臺就已經成為人們在購物選擇上的重要依靠,而明星網紅的入駐平臺則大大參與了消費者的購買喜好,顯得至關重要。直播平臺在明星選擇和內容生產上的定位顯然是不同的,比如淘寶憑藉多年積累的品牌資源,培育出了直播帶貨界的一哥一姐——李佳琦和薇婭,加上劉濤化名「劉一刀」入職淘寶直播間,風風火火的直播帶貨。無論是李佳琦、薇婭還是劉濤,這些都可以看出,淘寶直播非常關注頭部網紅明星。不知道對於將直播帶貨作為長期經營事業的汪峰來說,與淘寶直播合作的發展軌跡是否和自己一致。
更注重內容生產的抖音和快手,也開始在直播商業化上發力。雖然抖音快手的「小店」初見成效,但面對不斷差異化的消費者需求,商品往往還需要藉助傳統電商平臺的優勢實現銷量轉化,供應鏈資源的短板依然是這兩個平臺面臨的核心問題。如果明星主播只是短期空降為談好合作的商品代言那自然不成問題,而若是像汪峰這樣準備長期經營的事業型選手,那麼抖音和快手在短時間內合作難度就有些大了。
至於今年618期間異軍突起的京東直播,在大眾的認知裡一直被電商購物平臺的印象束縛,「娛樂「似乎是一個跟京東直播沒有關係的詞。但是在今年618期間,反而是京東直播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高品質娛樂內容,比如將摩登天空草莓音樂節、鄭鈞和崔健的演唱會搬進直播間。依照觀看數據以及直播間商品銷量數據來看,很顯然這種純內容形式的直播非常受消費者歡迎,以草莓音樂節為例,臺上演出的音樂人專注於演出,不需要任何帶貨,也不需要提及任何商品,但是在草莓音樂節京東直播期間,售出酒類商品達814噸。可見,京東直播巧妙完成了內容和購買之間的轉化,讓帶貨成為了自然而然的結果。
在京東直播看來,直播不是以帶貨為主,而是一種購買決策的輔助,更是一種品牌商家的營銷場景。京東直播一直以平臺營銷為引領,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和品牌訴求深度綁定,從而不斷獲得深層的品牌認可,並依託品質化的直播內容自然而然地形成銷售轉化。京東直播注重內容、追求品質的做法與汪峰關於直播帶貨認真態度的初衷不謀而合,我們也不妨大膽猜測,汪峰獨家入駐京東直播的可能性最大。
現如今,京東、淘寶、抖音、快手四大電商直播平臺「四強爭霸」局勢已定,無論汪峰這一強勢流量IP入駐哪家電商直播平臺,都能給電商直播發展注入一劑猛藥,也勢必能為電商直播加速前進帶來更多創新可能。讓我們也來一起期待下,汪峰直播帶貨的選擇到底在哪?
聲明:中華娛樂網刊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非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版權歸作者所有,文字和圖片均源自網際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更多同類文章敬請瀏覽:綜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