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萬人次雲遊首義紀念館 敢為人先的武漢人民從來都是英雄的人民

2021-01-10 荊楚網

2011年9月落成的辛亥革命博物館。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無論是100多年前的武昌首義壯舉,還是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武漢從來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從來都是英雄的人民。」今年5月1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首義微課堂——牽手博物館探尋英雄城」系列課程走進武昌區水果湖第一小學、水果湖第二中學,以「雲課堂」直播方式為2000多名學生講述辛亥英雄的故事,在青少年中傳承首義精神。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長魏德勳告訴長江日報記者,3月下旬,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通過「雲遊·春光中的武漢」系列全媒體直播活動,讓全國626萬人次觀眾「走進」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重溫首義精神,感受英雄城市的榮光。

5月初,一直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率領軍事醫學專家組一行15人來該館參觀,讓專家組成員對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不少高校和機關事業單位組團來該館參觀學習,主動傳承首義精神。去年3月,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2017級、2018級學生來該館開展「追尋先賢風採 弘揚愛國主義——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活動。學生們表示,要將首義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貢獻於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從來沒有在前進的腳步中忘卻根骨。2011年12月,由首義精神等提煉而出的武漢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被寫入武漢市黨代會報告。城市精神既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升華、廣大市民精神氣質的提煉,也反映著武漢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相關焦點

  •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摘發   日前,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聯合組建「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
  • 回到文學現場|邀您雲遊朱自清紀念館
    本周日14:00,「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即將開啟「雲遊」系列直播第十站——揚州朱自清紀念館,喜歡朱自清的讀者朋友們不要錯過。記者獲悉,本次「雲遊朱自清紀念館」線上直播活動首次使用全新的拍攝技術,不僅運用航拍技術為您呈現故居全貌,更採用多機位拍攝手法,多視角呈現故居景致。
  • ...聯動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2020年9月3日上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為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發起單位以及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秘書處單位,組織協調國內外80餘家博物館、紀念館共同開展聯動紀念活動。
  • 公安楷模,人民的英雄
    「公安楷模」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熱血保平安、奮進新時代,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任務新使命。  你們,無愧是人民的英雄!  本次發布活動特別設置了「致敬英雄」板塊,向所有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利益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公安民警、輔警致敬。凝望他們逝去的身影,廣大民警誓要帶著他們未竟的使命奮進不息。  捧出一顆丹心,獻與億兆生靈。
  •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巾幗英雄故事
    年獲得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獲得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學位;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200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2006年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長;2011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2年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2015年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201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
  • 捨生取義的逆行者都是人民的英雄
    捨生取義的逆行者,都是人民的英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能夠捨生取義的人。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
  • 禮讚70年⑧:從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資料圖片)      開國大典前一天傍晚,毛澤東、宋慶齡、朱德、劉伯承、賀龍、粟裕等人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毛澤東宣讀了他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趙立堅: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好久不見,武漢!》展現了武漢人民...
    記者:近日,生活在中國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議,網絡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該片通過深度採訪10位普通武漢人,描繪了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狀況,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與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我也看了這部紀錄片,並注意到它在中日兩國引發的積極反響。
  • 彭德懷紀念館獲批收藏「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紅網湘潭縣分站訊(記者 李思源) 1月7日,湘潭縣人社局和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一行到彭德懷紀念館,送去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志願者,溫暖這座城(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影像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有白衣戰士、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還有無數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他們自發地行動起來,為前線戰士添補給,為後方群眾送溫暖,為武漢出力盡責,齊心協力守衛「我的城」。
  • 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啟示之三 力量源泉:14億人民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這股氣,是14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是中華民族在困難挑戰面前不屈不撓的強大意志力。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對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檢視。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 67年前,94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是如何從山東運到北京的?
    北京天安門廣場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天安門外其實還有一個建築,那就是屹立在廣場中心的英雄紀念碑。1952年動工的英雄紀念碑重達103噸,耗時6年建造完成。而建造過程中最難的一步不是雕刻打磨,也不是設計施工,而是將94噸的碑心石從山東運往千裡之外的北京。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直播...
    9月30日上午10點,獨山縣廣大幹部職工自發組織收聽收看在京舉行的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直播,在緬懷烈士中追尋初心力量,傳承中華民族氣節血脈,增強建設大美獨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烈士紀念日,黨和國家領導人通過敬獻花籃來表達對革命英烈的緬懷和景仰,先烈們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的政治本色,在艱苦歲月裡無私奉獻、嚴守紀律的優秀品質,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平歲月的來之不易,鞭策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立足本職、紮實工作,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長治久安。」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崔偉說。
  • ...向「人民英雄」張定宇同志學習的決定 (2020年9月13日)
    大戰大考鑄就偉大精神,英雄氣概成就英雄壯舉。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共同堅守下,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充分彰顯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網評:致敬人民的守護者,致敬人民警察!
    「我宣誓:我志願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獻身於崇高的人民公安事業,堅決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矢志不渝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而努力奮鬥!」聲聲誓言,是人民警察對自己肩負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的承諾和保證。
  • 湘西州人民醫院:守護生命的「幕後英雄」們
    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州人民醫院磁共振成像技術早已響譽四省市邊區。 據介紹,州人民醫院磁共振室現有德國西門子公司Skyra3.0T、Avanto1.5T磁共振成像儀兩臺,除能夠提供常規的檢查外,還能夠開展彌散成像、血管成像、腦白質纖維束成像、磁敏感成像、灌注成像、血管壁成像、心功能成像、腦功能成像等一系列先進的檢查項目,年完成檢查量達7萬餘人次。
  • 《英雄武漢,春天重生》
    唐駁虎/文武漢解封了,整整76天!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始於暮冬初春的新冠瘟疫,荊楚受難,人民疾苦。一城危急,全國之力救援;醫者仁心,螢火匯聚星河。白衣天使披堅執銳,武漢人民眾志成城。最終冰雪散去,大地復甦,終於迎來了鮮花重新盛開的春天。
  • 在共和國的史冊上——聚焦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人民軍隊
    新華社於9月19日起播發「護航中國」系列報導,反映70年來人民軍隊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勇於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今天推出第一篇《在共和國的史冊上——聚焦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人民軍隊》。(編者按完)新華社記者黎雲國慶節臨近,90歲的空戰英雄那啟明的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慶。
  • 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9月30日上午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
    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9月30日上午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 2016-09-28 20:47:00 來源:新華網
  • 900萬武漢人劫後餘生,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噩夢才剛開始!
    武漢疫情爆發,500萬人離開,900萬人留守。武漢封城後,我們密切關注這些離開的這些人去了哪裡,為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安全,摸清路徑、逐一排查。其實說自私一點,是怕跟自己惹上關係。防控卓有成效,可是輿論幾乎沒有人在意那留在武漢的900萬人過著怎樣擔驚受怕的日子。「不到萬不得已,沒到最後一刻,大家應該繼續堅持,不出門,也不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