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被扣押西安後,對外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揭露了人性

2021-01-09 半醒半痴的你

一九三六年十月,蔣介石躊躇滿志地飛往西安,親自指揮實行「剿共」的「通渭會戰」。以蔣介石的眼光來看,國共之間的武裝鬥爭已經進行了將近十年,現在紅軍已經到達陝北,國民黨軍已經佔有絕對優勢,只要再打最後一仗,就可以收兵。在東北軍將領張學良、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和陝西省主席邵力子等人的陪同下,蔣介石一到西安,就遊覽了陝西的著名景點。

張學良早就不滿內戰為先、抗日為後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直言不諱地對蔣介石說,現在國難當頭,千鈞一髮,只有停止內戰、統一對外,才能打內戰。並且說「停止內戰,統一抗日」,這是東北軍全體將士的要求;楊虎城在與蔣接觸時也說過,個人服從命令參加「剿共」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部隊抗日情緒高,「剿共」士氣低。這句話是對蔣介石說的,他自然也明白了蔣介石的意思。

十月三十日,蔣介石飛往洛陽,表面上是「避壽」,實際上卻是在緊鑼密鼓地部署「通渭會戰」。然而,蔣介石沒有料到的是,公然反對這場「剿共」戰爭的竟然是這場戰役的主力——東北軍的張學良和西北軍的楊虎城。

顯然,蔣介石的計劃遭到了抵制,當時日寇攻入中國國門已有五年,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國已成為全國共識。這時蔣介石正在考慮軍事問題,就是他所面臨的問題:現在是十年「剿共」戰爭的緊要關頭,消滅紅軍已是當務之急,無論如何不能放棄「剿共」,以報答他十幾年來的功勞。

蔣介石已經下定決心,他到西安來,是為了迫使張、楊服從他的政策。在「剿共」全面勝利的最後五分鐘裡,蔣介石親自宴請東北軍、西北軍的軍、師高級將領,表示要他們作出貢獻。他還發誓說,只要把紅軍消滅,就一定能把東北軍帶回東北去。與此同時,對於張學良、楊虎城將軍,蔣介石則明確攤牌:東北軍、西北軍全部開往陝甘前線,中央軍隨後接受其監督;否則,東北軍將調福建,西北軍將調安徽,中央軍將「進剿」陝甘。

毫無疑問,這是將張學良、楊虎城逼上梁山。全上前線作戰,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東北、西北兩軍已經和紅軍達成了互不侵犯的協議,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打內戰;南下兩軍分開,打破「三位一體」,顯然是為蔣介石分治提供條件。對於張學良、楊虎城來說,「剿共」和「分治」,都是他們不願看到的結果。為實現抗日目的,也只能採用特殊手段。

十二月四日,蔣介石再次飛往西安,住在距西安城東四十裡的臨潼驪山腳下華清池中。十二月七日,張學良再一次請求蔣介石,請求他:「……打內戰,必失人心,決不會有好結果!」「您三思而後行吧!」此時的張學良,已泣不成聲。蔣介石沒有採取行動,與張學良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3個小時過去了,兩人仍各執己見,最後蔣介石拍著桌子說:「你們現在就是用槍打死我,我的『剿共』政策不能改變!」與張、楊的苦勸相比,蔣介石堅決不聽,反而更加嚴厲地訓斥和威脅他們。

張學良的「哀諫」沒有效果,在離開蔣介石之後,他和前來討論會的楊虎城決定,只採取最後一招:發動兵諫。以前當兩人在洛陽向蔣介石祝壽的時候,就有過用非常手段逼迫蔣抗日的事。時至今日,兩人覺得「和而不同」、「勸而不言」的辦法已經沒用了,尤其面對著東北軍與西北軍分別南調,各自為政,又打起了反共內戰的仗,不採取行動,就要坐以待斃。

十二月八日晚,張學良秘密來到發府街芷園,與楊虎城商議軍務。具體部署是:東北軍負責到華清池去捉拿蔣,只能活捉,不能傷害蔣介石。西北軍負責牽制中央所有軍政人員。十二月十二日凌晨,華清池響起了兵言。拂曉時分,躲在驪山虎斑石後寒風瑟瑟的蔣介石被活捉;與此同時,西安城內的蔣介石軍政要員陳誠、朱紹良、衛立煌等十餘人也被逮捕。

這件事發生以後,蔣介石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13號蔣介石給宋美齡發電報說:「美齡吾妻:餘下決心殉國。餘生後,餘的所有財產都歸汝所有。願汝善視經緯兩兒,如己出,以慰餘靈。願主賜福給汝。蔣中正25年12月13日。」蔣介石將電文轉給了宋文梅,宋將電文轉給了張楊將軍,所以電沒有發。

這次是蔣介石下獄後第一次對外作出的決定,其中顯示出蔣介石最初的意圖:一是他確實沒有向張、楊作出讓步;二是讓宋美齡關心剛剛成年的蔣緯國,並斷絕了音信,遠在蘇聯的蔣經國,說明他在大難來臨之際最擔心的是宋美齡和兩個兒子的關係。男人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老婆孩子,這也是人性的使然。

相關焦點

  • 西安事變民國牛人寫了一封信,52年後張學良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
    1936年冬,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共產黨派副主席周恩來前往談判,與蔣介石達成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協議,最後由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剛剛發生的時候,國內國外的記者就都對此給予了極高的關注。那時候著名報紙《大公報》也對其極其重視。其創始人兼主編張季鸞與蔣介石交好,是整個民國少數幾個見蔣介石不用門衛通報之人。
  • 2018年張學良女兒102歲,透露蔣介石為何關父54年,理由只有2個字
    張學良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作為東北一大軍閥,擁有強大的軍隊和號召力,所以蔣介石一直視張學良為「東北虎」般的存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何況是一隻猛虎。西安事變,張學良扣押了蔣介石,使他深刻的認識到:這隻放蕩形骸的東北猛虎,比其父親大軍閥張作霖更讓人害怕。而一旦放虎歸山,張學良只需振臂高呼,旗下數十萬的東北軍必定重振旗鼓,蔣可不願再陷入危險的境地。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蔣介石曾開出3個條件還他自由,但被少帥拒絕
    張學良被國民黨軟禁54年,蔣介石曾開出3個條件還他自由,但被少帥斷然拒絕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蔣介石,逼蔣聯共抗日。第二年1月,國民政府委員會下令將張學良交給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自此張學良失去自由。1990年後才恢復自由,被軟禁54年。
  • 蔣介石有兩個「不殺之人」, 70年後,蔣家後人說三個字
    但此後蔣介石所做的一些事,引起了張學良的不滿,這事便是蔣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當時國內存在兩個政黨,一個共產黨,另外一個則是國民黨,蔣介石為了把紅軍扼殺在萌芽中,為此不惜動用百萬軍隊進行圍剿。張學良曾多次勸阻蔣介石,現在應該把槍口一致對外,而不是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蔣介石不聽,張學良就跑去延安,同周恩來商議此事,並說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在他11歲那年的7月31日,距他150公裡的嘉興南湖一艘遊船上,10餘名代表秘密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蔣經國的命運就和共產黨糾纏在一起——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在蘇聯接受了共產主義教育;蔣介石反共後,他公然與父親決裂;「西安事變」後,他帶著史達林交給他的「促進國共合作」的使命回國;抗戰結束後,他放棄共產主義理想全力支持父親;初到臺灣時,他牽頭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積極「反共」;晚年,他又堅決反對臺灣獨立,開放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
  • 蔣介石的軍統頭子,差點阻止西安事變,為什麼一生沒加入國民黨?
    在考入黃埔軍校後,戴笠被蔣介石看中,成為了復興社處長。這個復興社,就是軍統的前身。戴笠在擔任復興社處長期間,還暗殺了大漢奷張敬堯。從這時候起,戴笠就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幹將,一直追隨蔣介石南徵北戰。在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爭權奪利此起彼伏。戴笠能夠獨攬軍統大權,主要原因是他忠於老蔣。他有多麼忠於老蔣呢?平時,跟蔣介石都是以校長相稱。在蔣介石任命他為軍統副局長時,戴笠向蔣介石表忠心:「我的腦袋現在開始不屬於我了,工作做得好,我就是被敵人殺,工作做得不好,我就被領袖殺,反正是一個死,所以了,我就是全心全意的為總裁服務。」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抗戰勝利後,特別是隨著重慶談判的進行,中國一度出現了和平局面。實際上,蔣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其自恃擁有美國現代化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共產黨放在眼裡,置全國人民的反戰的聲音於不顧,決意要發動內戰。這時蔣介石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後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高達430萬人;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只有61萬的正規軍、66萬的地方部隊和後方機關人員,總數127萬,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因此,蔣介石有資格驕傲和自負。1946年6月,蔣介石在國民黨高層會議上忘乎所以地說:「我們部隊的長處是什麼呢?
  • 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原標題:4月5日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逝世 蔣介石去世時的臺灣 蔣介石遺容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突發,在臺北市郊草山(蔣介石改名陽明山)官邸內病逝,時年88歲。  據當時的臺灣政府新聞局發布公報,稱蔣介石病逝為「崩殂」,並明令從4月6日起歷時一個月為「國喪」期。蔣介石遺體停放在臺北市「國文紀念館」5天,供人們瞻吊。  蔣介石,1887年生,名中正,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讀保定軍官學校。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蔣表示擁護,取得孫中山信任,被派往蘇聯學習軍事。
  • 從1925到1949,桂系憑什麼抗衡蔣介石24年
    說到桂系,第一個應該提到的人,既不是李宗仁也不是白重新,而是陸榮廷。陸榮廷(1859年—1928年),廣西南寧人,清朝的遊勇出身。何為遊勇?即失去統屬而流散的兵卒,通俗點說,沒人管沒人問沒人要的兵痞子。清光緒年間,陸榮廷受清廷招撫,為清廷所用。因陸榮廷的能力頗為強勁,職務一路飆升,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已升任廣西提督。
  • 西安事變,宋美齡曾找「算命大師」問卜,韋千裡說了什麼驚天的話
    1936年12月13日,戴笠正在廣州擴充廣東緝私部隊,可是軍統局西安情報站站長,給他發來了一份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加急電報,戴笠看到這個消息,就好像一個焦雷劈到了腦門上,他跟著老蔣多年,鞍前馬後,出生入死,才得到了「特工王」的寶座,一旦老蔣有個三長兩短,他的官位可是坐不穩當了!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但是就在北伐進展順利之時,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隨後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蔣介石的叛變使武漢革命政權陷入四面為敵的境界。 1927年,馮玉祥是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人物。汪精衛想拉攏馮玉祥,許以高位,但沒有成功。
  • 毛楚雄:毛澤東侄兒,19歲被活埋,39年後母親才知遇害經過
    在7月15日,中原主力部隊突圍出丹江後,國民黨當局為了拖延李先念部,讓軍調小組連續給李先念發了兩封信,讓李先念務必派遣代表與軍調小組取得聯繫,為「和平」作最後的努力。王震在攻克鎮安縣城後,為了表示和談誠意,進一步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假和談的真相,派出幹部旅旅長張文津、幹部旅政治部主任吳祖貽,毛楚雄,採用化名前往西安進行談判。
  •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為何仍讓閻錫山掌管山西,和日本人有很大關係
    之後蔣介石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原,被他打敗的軍閥勢力大大衰弱。其中,就連一直主政山西的閻錫山,也被迫離開山西。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在1930年10月15日宣布下野,12月潛赴大連。這種狀況在民國很常見,打敗仗就宣布下野,之後找其他地方好好養老,勝利的一方也不會再找你的麻煩。可以說還是比較文明的。而且一旦時機成熟,還有機會登山再次。在當時的民國還是不講究趕盡殺絕的。
  • 1949年,國民黨敗走臺灣,蔣介石:只怪3個「叛變者」!
    隨著解放戰爭勝利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倒臺,蔣介石敗逃臺灣。看起來是大勢所趨的局面,其實是背後有人「從中作梗」,按照蔣介石日記中的話來說,自己失敗只因為三個「叛變者」,他們是導致國民政府失敗的罪魁禍首第一個「叛變者」就是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
  • 揭露出了人性的黑暗!
    揭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齊白石最先看中的,便是一種類型的東西,它是畫壇中極為罕見,它便是蟲子,像什麼螳螂、蝗蟲一類的蟲子,百姓嫌棄還不來及,要是畫出來掛在家裡,豈不是自找心煩?齊白石練習手稿繪畫風格確定了,齊白石也開始走向了「北漂」之路,這條路讓齊白石走向了成功,廣交好友,但是也讓他感受到了人性的黑暗,在齊白石的筆下,充滿童真、童趣以及鄉村美好的景色數不勝數,但是揭露人性的畫作可不多見,而他到京城後
  • 男子6名畫被檢方扣押僅存1幅 索賠5千萬僅獲4萬
    新京報訊 河北黃驊市檢察院扣押「名畫」一事經新京報披露後引起網友熱議。日前,張家瑞向黃驊市檢察院遞交國家賠償申請書後,於7月31日收到由檢方出具的刑事賠償決定書,稱對賠償請求人索要5000多萬元賠償金的請求不予支持,酌情賠償人民幣4萬元。
  • 暗黑法則《羅織經》:揭露人性的4句話,幫你遠離小人,看破人性
    小人與禍害都由人導致,如果你能洞察人性,便有了讀心術,能儘快解決一些導致禍害與小人的人。尤其是老實人,有太多的老實人由於不懂人性,本來自己有實力,卻被小人陷害、禍害到前途一輩子昏暗無光。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懂得在小人與禍害眼前自保。
  • 84年了,你還記得那年的西安事變嗎?
    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中國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亦稱雙十二事變。1935年,中共發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張、楊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事變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