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途嶽,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肯定聽說過,但是在腦海裡快速檢索之後,又無法浮現這輛車的具體面貌。此時如果再問,途嶽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的呢?你可能就更暈了。其實區分南北兩大眾合資SUV有個特別簡單的方法,上汽大眾的SUV命名都是「途」字開頭,從大到小排列分別是途昂、途觀、途嶽和途鎧;而一汽大眾的SUV命名都是「探」字開頭,從大到小分別是探嶽、探歌和探影。掌握這個秘籍之後,我們就能知道途嶽是上汽大眾生產的緊湊型SUV了。
雖然是緊湊型身材,但是途嶽的外形儘量向大哥途昂靠攏,試圖通過魁梧的設計給人高檔感。實際視覺體驗看起來車頭確實很霸氣,可是一旦轉到側面和車尾,先天尺寸不足就導致外形設計有些頭重腳輕了。
試駕車是280TSI兩驅豪華版,也就是1.4T的中配車型,大眾這套1.4T加DSG的黃金動力組合,已經在多款車上用過了,非常成熟。但是在不同車型上的表現有很大區別,比如在這臺車上就比高爾夫8開起來更順暢,變速箱動作更細膩,堵車時油門突兀感要更少一些。而途嶽的主要問題是,在起步時變速箱有高頻抖動,隨著車況的老化,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代號為EA211的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50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放在途嶽上絲毫不會讓人覺得乏力;尤其是速度起來以後,油門響應也比高爾夫8更積極,變速箱也更願意降檔。這可能與途嶽車身較重,廠家希望通過積極的油門響應來換取更好的動力性有關。通過實際測試,這臺車的平均油耗大概在百公裡九升左右,不算特別的低。說油耗就不能脫離環境,最近天氣特別冷,小排量發動機生熱少、散熱快,低溫環境下油耗高一些也很正常。
操控性方面,日常駕駛車頭指向性很好,車身跟隨性也很快,開起來感覺是一輛很利落的小車;而激烈駕駛就不太好了,雖然極限不算低,但通過極限後車尾會明顯往外甩,也就是常說的轉向過度,駕駛者能明顯感覺到車身穩定系統在努力工作,但就是拉不動向外劃出的車尾,這種姿態對於普通駕駛者來說駕馭難度非常高。
舒適性方面,前排坐姿和人機工程都很好,方向盤調節範圍比較大,車內橫向空間非常寬敞,很有開大車的通透感。雖然試駕車是臺中配車型,但舒適性配置已經很高了,像帶加熱的電動真皮座椅、導航、雙區恆溫空調、全景天窗以及無鑰匙進入都有了。需要批評的是,全黑內飾搭配銅色的飾板,顏色過於老成,年輕人很難接受。後排空間依然好評,但是坐墊較硬,靠背有點陡直而且不可調節,降低了舒適性。後備箱進深不大、門檻較高,取放大件行李不太方便。
整車隔音尚可,胎噪和發動機噪音都不大,但超過100km每小時以後,風噪明顯增加,降低了檔次感。底盤偏硬,大小震動處理都一般,而且有餘震,舒適性是整車的最大短板。
這輛中配途嶽,官方指導價為18.98萬元,目前市場終端優惠在4萬元左右,也就是說開票價和低配高爾夫8差不多,而途嶽有更大的車身尺寸、更大的空間和更高的配置;雖然兩車的動力系統硬體相同,但途嶽的調校明顯更細膩。這就驗證了,在銷量大的車型上,廠家能以特別低的邊際成本,做到更高的配置和更低的價格。反觀高爾夫,作為小兩廂車,目標客戶群體越來越窄,只要有一點兒空間需求的客戶,都會去選擇相同價位的三廂轎車或者SUV,這就是兩廂車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死循環。像大眾這樣把SUV產品線做得這麼密集,讓消費者出現選擇困難,並不是好事;倒不如像日系對手那樣,把核心產品做強、做精,效益才會更高。
其實,這一切還要從大眾過去在SUV產品布局上的失誤說起,最近十年剛好是SUV市場井噴時期。但是大眾直到2017年之前,南北兩個合資廠就只有途觀一款SUV在售,這是大眾品牌重大的戰略失誤。於是大眾亡羊補牢,矯枉過正,2017年之後的短短兩三年時間,接連向市場投放了接近十款SUV車型,但市場並沒有放大十倍,於是大眾的SUV產品線就陷入了自相殘殺的局面。這些車型產品定位差異太小,價格區間又高度重疊,價格戰就成了這些產品的唯一出路。大眾途嶽本身的產品力沒有問題,終端價格也很有競爭力,但是消費者在選車時很可能會選擇性地跳過它、忽略它。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