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研團隊擬製造人工上升流 恢復海洋漁業

2021-01-09 浙江科技新聞網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04月06日訊(記者 張吉 通訊員 陳登 俞振偉)每年總有一半的時間在出海,這些年,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張大海和他的科研團隊將大海當作了自己的實驗室。他們希望通過採用人工上升流的方式讓浮遊植物成長,提升海洋生產力,綜合利用起海洋這片「藍色耕地」帶給人們的豐富資源。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張大海正和團隊成員在港工館觀察往返式波浪水槽的實驗情況,每年他都要把學校實驗室裡的大量數據收集整理好,然後隨漁船出海,在大風大浪裡逐一檢驗。

  張大海介紹,通過製造人工上升流,能夠最大限度的將海底富營養鹽水體提升至海水淺層,這些營養鹽給浮遊生物提供了成長環境,可以極大地提升海洋生產力。實驗表明,人工上升流有助於作用海域初級生產力的提高,而這正是漁業尤其是海洋養殖漁業的迫切需求。

  除了給海洋生物生長帶來必需的營養外,製造人工上升流還可促進海洋碳匯、抑止赤潮等的發生,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提供了新方法。並且製造人工上升流所需的能量也來自風能、太陽能、海流能和波浪能等海洋中較為普遍的多種能量形式的綜合利用。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張大海團隊完成了「基於多能互補的中小尺度人工上升流試驗研究」項目,有效解決了製造人工上升流能源長期穩定供應的問題。針對單一常規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在大洋中不能長期持續不間斷供能的缺點,科研團隊重點開展人工上升流供能和泵氣技術方案研究,建立經濟有效並可長時間持續運行的基於多能互補的人工上升流實驗平臺,對波浪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協調利用,提高系統利用率和可靠性。同時在人工上升流裝置空間分布上,科研團隊也進行了合理優化,提高大面積海域上下水層交換效率,為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改善氣候和海洋防災減災等研究領域提供理論基礎和必要的技術支持。

  據了解,在完成了省基金課題後,張大海團隊繼而申報成功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雙行程做功的浮力擺波浪能液壓傳動關鍵技術研究」、「基於海洋能自供給的人工上升流技術機理與關鍵技術研究」等,並且已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SCI期刊論文近20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十餘件。他表示在不久的將來,舟山近海會首先進行人工上升流的測試,東海漁業資源的恢復獻計獻策。

  【相關閱讀】孵化中的新技術——「浙江基礎研究進行時」系列報導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建"快速反應部隊" 幾小時可知食品安全

  浙師大發現:核酸鹼基損傷或是靶向抗癌藥物研發"攔路虎"

  因這項自主創新技術 餘姚機械手生產企業產值迎爆炸式增長

  推動曼氏無針烏賊人工養殖 用科技手段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姜羅羅:網際網路能促進人類之間的合作博弈

  外籍專家紮根中國尋找「血管清道夫」

相關焦點

  • 浙大「國獎哥」眼裡的星辰大海~
    他就是「深海勇士」號上的年輕科考者、浙江大學海洋學院2017級研究生何杭琦。2013年7月,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正式成立。何杭琦成為海洋學院建院以來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同時,他也是第一批入駐舟山校區的海洋學子。六年時光,從本科生到研究生,何杭琦在浙大,在海洋學院不斷挑戰自我。
  •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熱帶印度洋赤道上升流季節內變化機制
    近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東曉團隊及合作者,利用觀察數據並結合數模,闡述並揭示了熱帶印度洋赤道上升流(簡稱為東印赤道上升流)的季節內變化特徵和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f upwelling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 青島這33位青年科研「骨幹」擬獲傑青、優青基金...
    經統計,2020年度,青島有3人擬獲國家「傑青」支持,3人擬獲國家「優青」支持;15人擬獲省「傑青」支持,12人擬獲省「優青」支持。在青島33位擬獲支持的人選中,中國海洋大學共有11人在列,數量居全市科研院所及高校首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市海洋領域科研實力突出。
  • 浙大正合科技園
    浙大正合科技園成立於2014年5月,是由杭州高新區(濱江)黨委人才辦與浙江浙大正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創建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坐落於濱江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簡稱「海創基地」)。
  • 這份貴州生態漁業年度「帳單」請查收
    貴陽市創建「黔湖品牌」助推生態漁業發展,遵義市通過「引智入遵」引領生態漁業發展,六盤水市建立「協作機制」共促進生態漁業發展,安順市填補「設施漁業」助力生態漁業發展,銅仁市強化「政府引導」助推生態漁業發展,黔南州圍繞「助農增收」推進生態漁業發展,畢節市首創「整市推進」生態漁業發展模式,黔東南州探索「全產業鏈」生態漁業發展模式,黔西南州創新「漁+」生態漁業融合發展模式。
  • ...訂單明顯上升④聯芯科技擬以辰芯科技32.57%股權與電信科研院等...
    ★聯芯科技擬以辰芯科技32.57%股權與電信科研院等成立合資公司11月26日,大唐電信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聯芯科技將其持有的辰芯科技32.57%股權作價2.67億元,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聯誠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國創投資引導基金、國新央企運營(廣州)投資基金、國新雙百貳號(杭州)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杭州華澍天澤投資合夥企業、深圳紅馬華清創加投資中心、上海澤晟投資有限公司
  • 保護海洋空間資源 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新時期,海洋區位優勢和海洋資源優勢地位將更加凸顯。以問題為導向,確立新時期海洋工作重點當前,海洋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包括:沿海地區「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交疊,寶貴稀缺不可再生的潮間帶空間仍面臨被佔危險,海洋生態系統亟待保護,恢復生態服務功能。一、沿海陸域發展空間亟待優化涉海產業園區問題突出。
  • 共商海洋發展 共謀藍色未來
    面朝大海,廈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風帆已經徐徐升起。會上,25個總投資近300億元的重點項目,成為撬動海洋經濟發展的有力支點。這些項目涵蓋海洋生物醫藥製品、現代漁業、智慧海洋、國際港口航運等現代海洋新興產業,涉及港資、臺資、外資、上市公司、行業龍頭等一批高能級項目,投資金額5億元以上的籤約項目達到14個。
  • 怎樣用好海洋資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了解一下~
    自成功發射以來,海洋一號C衛星在遠洋漁業巴布亞紐幾內亞金槍魚漁場海域水色、水溫監測,黃東海滸苔覆蓋面積、分布範圍及漂移方向實時監測,海冰、赤潮、溢油、森林火災、圍填海監測,可可西裡鹽湖的封凍結冰監測中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 給紅細胞「披外套」,浙大團隊成功研製「通用熊貓血」
    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聯合化學系唐睿康教授研究團隊另闢蹊徑,通過修飾紅細胞表面,將供應充足的RhD陽性紅細胞批量轉換為RhD陰性紅細胞,無需RhD血型匹配即可進行應急輸血,不發生排異反應。這一方法有望高效地解決「熊貓血」血源短缺難題。   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3月21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
  • 積極開展增殖放流,多舉措落實休(禁)漁制度,廣東茂名市漁業資源...
    積極開展增殖放流,多舉措落實休(禁)漁制度,廣東茂名市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日益紮實2021-01-12 09:3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茂名日報        瀏覽量: 584 次 我要評論
  • 福建建設的觀測站首次入選野外科研國家隊
    據介紹,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歸屬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依託於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濱海溼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啟動建設,並與福建省海洋預報臺共建,已建成東山觀測實驗場和漳江口觀測實驗場等主要觀測與實驗基地。
  • 以科技引領漁業轉型升級,400人齊聚一堂,發布了這些新技術、新模式...
    本次報告會和培訓會以「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人才、新機制、新方向」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水產技術推廣系統、漁業科研單位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近400人,為水產養殖行業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漁業溝通交流平臺。會議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nbsp評價與示範處處長朱澤聞主持。
  • 幾代浙大科技工作者知識報國 三臺相機 定格科學傳奇
    2019-04-17 08:0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曾福泉浙江大學成像工程研究所徐之海團隊研製的光學鏡頭讓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睜開了眼。記者 姚群 石怡鋒 攝浙江大學第三教學大樓,玉泉校區最早落成的老建築之一。
  • 世界著名漁場挪威:最好的海洋「搬運工」
    這個美麗的國家,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漁業出口地。產地好、漁業強,挪威成為海產品出口大國挪威,地處北歐,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挪威也是世界著名的漁業大國,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提供著優質的漁業資源。
  • 浙大團隊研製出通用「熊貓血」:RhD紅細胞由陽轉陰,無需匹配即可...
    浙大團隊研製出通用「熊貓血」:RhD紅細胞由陽轉陰,無需匹配即可應急輸血  Evelyn Zhang • 2020-03-
  • 我將建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9月7日11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這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
  • 超7成學生單身,2017「浙大愛情報告」出爐
    你想知道,在浙大,哪個學部的同學脫單率最高嗎?你想知道,以學霸身份存在的浙大學子們,脫單的秘訣是什麼嗎?這是一份「浙大戀愛寶典」,也是一份另類的浙大報考指南。對於單身的原因,浙大的學生們給出了各式各樣的理由。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沒有遇到對的人;以學業為重、不想談;有了目標、尚在追求當中。遠隔重洋的戀愛能保鮮嗎?浙大學生們選擇「堅守」為什麼要做這份「校園戀愛報告」?貝格蓉說:「我看到其他學校做的校園調查很有意思,就想我們能不能也做一個和浙大學生有關的調查。
  • 歐盟委員會發布人工智慧道德準則,擬構建AI全球監管框架
    信息   歐盟委員會發布人工智慧道德準則,擬構建AI全球監管框架   據歐盟委員會官網4月8日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人工智慧道德準則,擬構建AI全球監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