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張宏母親撿回來的「黃石頭」。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駐葫蘆島記者 胡清 攝
散步期間突然發現馬路中間有塊大石頭,老人做好事將其搬到路邊一扔,居然像皮球似的彈起來。原來這根本不是石頭,用火燒它後散發出一股燒肉皮味兒,用開水煮後還不見了。有人分析說,這就是太歲肉靈芝。
12月28日,記者目睹了這個「大石頭」,「請高人幫我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太歲!」
34歲的張宏說,大約5年前的一天下午,他的母親和鄰居到錦州北湖公園後身散步,看在馬路中間有塊大石頭,大石頭表面上有不少黃土,呈圓柱形,高約30—40釐米,直徑有30多釐米。「來往車輛非常多,要是撞上可就糟了!」大石頭重約五六十斤,老人使出全身力氣抱起大石頭扔到馬路邊的草叢裡。結果這塊大石頭居然像皮球似的彈了起來,彈起好幾下後才落地。
當晚,張宏的母親把此事兒說給老伴聽,老伴覺得挺奇怪,就讓她把大石頭搬回來看看。次日,張宏的母親看到那塊大石頭還在,就搬回家。用水洗去石頭表面的黃土,露出了本來面目,呈黃顏色。「奇怪了!這咋看咋像是太歲肉靈芝!」張宏的父親驚喜地說,此前他曾在電視看到過關於太歲肉靈芝節目的介紹,認為這個稀罕物就是太歲肉靈芝。張宏也從網上查詢,發現自家裡的「大石頭」和網上資料上的「太歲」差不多。
為了求證該「石頭」到底是啥?張宏的父親在錦州市找來曾經研究過「太歲」的專業人士,對方從水中剪下來一塊後用火燒,馬上有一種肉皮燒焦了的味道兒。「當時無論是從表面看,還是燒完後的感覺,對方說就是太歲肉靈芝。」
記者在張宏家廚房的角落看到,有一個大紅塑料桶,桶中裝了很多水,水中泡著一個淡黃色蘑菇狀的東西。「這就是在路邊撿回來的疑似太歲肉靈芝。從表面看,有些像個黃色的大木樁。「這玩意在水中養了5年,根本不見小。」張宏說。
記者摸了摸裸露在水外邊的部分,感覺肉乎乎的比較柔軟,一摁還特別有彈性。記者翻動一下浸泡在水中的部分,摸上去感覺有些像蘑菇,還有些像破殼蝸牛的足部肌肉,感覺很滑溜。無論是裸露在外面的塊體,還是浸泡在水中的部分都沒有任何異味。
張宏說,「太歲」搬回家後,每個星期都要換一次水。經過幾年的浸泡,目前初步估計有180斤—200斤。「我曾用尺子量過,它高約半米,中間周長約1.3米。養了多年也沒見它明顯長大。」
採訪時,張宏用剪刀剪下兩小塊,一塊用火燒後散發出一股燒肉皮的氣味,不一會兒就變成了膠狀物。另一塊用開水煮,不一會兒,這小塊就慢慢不見了,水表面也看不出什麼異樣。
張宏希望懂行的專家和學者幫助鑑別一下,看看這是不是真的太歲。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駐葫蘆島記者 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