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諸葛亮,那真是家喻戶曉,上到八十老人,下到智齡兒童都知道這位傳奇人物。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也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是小編非常膜拜的一位人物,才華能力無與倫比。他生前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史書記載其政治軍事才能尤為卓著。
說起來,諸葛亮的一生可真是一部傳奇史,歷經無數,他一生的經歷別人好幾輩子也經歷不到。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後來諸葛玄過世,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過起了隱居生活。日日悠閒自在,看看書籍,了解一下外面的亂世情況,期間只與幾個好友有所來往,才幹也只有幾個好友了解,不知何時,劉備聽聞諸葛亮才幹能力非凡,希望能得到他的輔佐幫助,因而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歷史上有名的「三顧茅廬」典故就出於此時。諸葛亮不負所望,一路扶持劉備,形成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被世人讚美歌頌不是沒有道理的。
222年,劉備在帶領大軍東徵時失利,當時死傷軍士不知凡幾,無奈率領大軍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徵之舉。」小編真是覺得諸葛亮就是神一般的存在。223年,劉備病重不起,他深知自己已經時日不多,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於是立即召諸葛亮和李嚴到永安,鄭重託付諸葛亮家國後事。雖不知那時的劉備是真心還是加以試探,只聽劉備語重心長的對諸葛亮說到:「以你的才能,將來必定能夠安邦定國,如果劉禪為可造之材,便全力輔助於他,若是他無才無能,你便取而代之。」諸葛亮聽了哀痛不已,他本就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只是為報答昔日劉備的賞識之恩,於是便真心承諾劉備到:「臣必定竭盡股肱之力輔助新主守好家國!」
不久,劉備逝世,劉禪登基,封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他竭盡全力幫助劉禪處理政事上的大小事務,身心疲憊,因為劉禪對朝政大事根本不會處理,基本上是一竅不通,甚為無能,因此都要依靠諸葛亮來處理決定。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徵,帶領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蜀漢軍節節勝利,最後平定戰亂。也為後來的北伐打下了基礎。此後幾年間,諸葛亮又六次北伐,其間有勝有敗,但由於長期以來的嘔心瀝血,操勞過度,諸葛亮重病難醫。聽到消息的劉禪派李福前來問候,一同詢問家國大事,那時的諸葛亮還在為蜀漢的未來擔憂。
八月,五十四歲的諸葛亮病逝,五十四歲。遵照諸葛亮遺囑,為了大軍順利撤退,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大軍撤退,起了爭強之心,便率軍追擊,結果卻見軍旗飄揚,諸葛亮坐在車上。司馬懿本就多疑,眼見大軍有序,懷疑是諸葛亮製造的陷阱,於是下令趕緊收兵,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事件。小編淚崩了,諸葛亮連死後的事情都在生前考慮周全了,實在太扎心了。大軍安全撤退回國都,諸葛亮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被追封為忠武侯。按照諸葛亮遺言,部下將他葬在漢中的定軍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規格,諸葛亮不喜鋪張浪費,根據諸葛亮的遺言,穿平時的衣服下葬即可,也不用金銀殉葬。但是根據小編查看史書記載,諸葛亮墓並不是在定軍山,這又是從何說起?這都源於諸葛亮臨終時說起。
三國時期盜墓猖獗,曹操更是組建了「摸金校尉」,王公貴族的墓穴經常被盜,陪葬之物全部丟失,死後也不得安寧。諸葛亮為了自己死後能夠不被打擾,因此設計了一個局。他還真是有先見之明,他雙管齊下,一邊命令屬下把自己葬於定軍山;另一邊又暗中寫信告知劉禪說到,希望自己死後直接入棺,隨意選取四名士兵抬著繩子綁住的棺木一直向南走,什麼時候繩子裂了,就埋骨在哪。為他抬棺木的四名士兵接連走了幾天,最後體力不支了,繩子仍是沒有斷。於是他們故意把繩子給弄斷了,就地掩埋了,但是回去之後,劉禪對此事並不相信,那麼結實的繩子不可能那麼快就斷了,於是便命人對四位士兵嚴加拷問,四人承受不住,坦白了事實,劉禪大怒,下令處死了四位士兵,諸葛亮的埋骨之處在無人可知。
諸葛亮臨終時設下的這個局,他深知部下絕對不可能完成,以對劉禪的了解,諸葛亮斷定劉禪必定不會讓這四名士兵活下來。為了自己的安寧,他算計這四位無辜的士兵,蒙蔽世人千年。至於他真正埋葬之地到底在哪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謎。故事到這就講完了,謝謝大家的支持,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