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落戶讓來寧人員更幸福
南川東路派出所戶籍民警馬文淵
「今年實行的新戶改政策便民力度大,範圍廣、條件寬,徹底破除了制約我市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工作限制要素,對落戶準入政策全部進行了『解綁』,在我日常工作中,群眾對此讚不絕口。」馬文淵說。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一步深化西寧市戶籍制度改革,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西寧市公安局結合實際,深入調研,牽頭對2017年出臺的《西寧市戶口遷入政策實施細則》進行了修訂。我市在前期戶改工作的基礎上,以「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為切入點,對照原《西寧市戶口遷入政策實施細則》,對「引進人才落戶、外來務工人員落戶、租房落戶」等重點群體落戶事項進行梳理,全面取消了相應的落戶限制條件。修訂完善了《西寧市戶口遷入政策實施細則》相關條款,並於2020年3月10日正式對外頒布。原《細則》同一時間廢止。新戶改政策的出臺,全面實現了外來人口來寧「落戶無門檻、遷入無障礙」。(記者施翔攝影報導)
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市公安局城東分局指揮中心主任雷勇奇
「幸福不幸福,百姓最有發言權!」雷勇奇說,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績,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幸福城市……一塊塊沉甸甸的榮譽被西寧收入囊中,帶給市民巨大的欣喜和期待,幸福養老,優化出行,完善的醫療服務等民生工程讓幸福西寧品質凸顯;鬱鬱蔥蔥的南北山,鮮花簇擁的街道,把幸福西寧打造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大公園。現在走在西寧的大街小巷上,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社會治安視頻監控體系,智慧小區,「商戶聯防」系統、24小時警城聯動系統,「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及禁毒專項行動、緝槍治爆專項行動、打擊「環食藥」專項行動、「護校安園」專項行動、打擊電信詐騙專項行動、打擊「黃賭毒」專項行動、「三打擊一整治」專項行動、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整治專項行動等有效確保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西寧和諧穩定,西寧長治久安。」雷勇奇為平安西寧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記者 張豔豔攝影報導)
讓幸福一直伴隨著西寧人
西寧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辦公室副主任喬竣
「西寧的文化建設做得好,精神文明建設也做得非常棒。」喬竣說,以前在西寧看不到那麼多的演出,現在外地有的,西寧也有,甚至外地沒有的西寧也有。西寧被評為「最具幸福感城市」,讓每一位西寧市民都無比驕傲。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公安民警,幸福西寧除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外,還有來自於暢通交通、安全秩序、優美環境等方方面面的成就。「我們的幸福感就是保障好西寧市幾百萬人的出行安全,著力打造良好的公共運輸環境,讓百姓更有安全感。」
「我們要維護『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因為這份榮譽背後有太多人的奉獻和付出。」喬竣說,隨著城市功能不斷健全,市民素質不斷提高,「最具幸福感城市」會一直伴隨著每一位西寧人。
(記者 金華山攝影報導)
打造全民參與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北大街派出所社區民警楊永忠
「咱派出所既然給群眾做出了承諾,把大家拉進小區鄰裡牽手群了,那就要實實在在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咱們群眾的日子才能越來越舒心。」楊永忠說。
今年已經是「小區鄰裡牽手」工程的第三年,西寧市城中區在城中公安分局各單位建立的「小區鄰裡牽手微信群」的基礎上,將公安、城管、城建、水務、市政、園林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單位人員也納入到了微信群,加強大數據管理,形成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綜合協調、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城中區已組建300多個「小區鄰裡牽手微信群」,覆蓋轄區群眾24萬餘人,「小區鄰裡牽手」3.0版正在實施。
楊永忠說,在網絡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推出「小區鄰裡牽手」3.0版,把居民、各部門工作人員邀請進微信群,所有人以微信群友的身份在微信平臺相互@辦事,希望通過「小區鄰裡牽手」3.0版,找到一種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全民治理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記者 施翔攝影報導)
幸福是把遵紀守法記在心間
西寧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一大隊鐵騎中隊中隊長馬瑋
馬瑋的「戰場」是城市道路,整天打交道的是各種車輛。他說,「我的幸福感就是看著每天早晚高峰交通暢通,雨雪災害性天氣道路安全。」交通就像是一個城市的血管,暢通出行決定了人們的幸福指數。西寧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也反映了西寧交通通暢、社會安全的現狀,這得益於市政建設布局的合理科學,更是人們遵法守法的回饋。「現在西寧交通違法行為不斷減少,人們越來越遵紀守法,文明城市有了更多的文明市民。」馬瑋說,不管是在快速路上,還是街道巷子,違法停車、佔道這些情況越來越少,老百姓能更多的理解執法者,爭當守法公民,這是幸福西寧很平常的畫面,而這種和諧畫面隨時都在上演。作為鐵騎,馬瑋不管冷熱酷暑,都行駛在道路上,保障道路安全暢通的同時,也不斷地用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百姓伸出援手,一次次緊急開道,讓他們成為城市中溫暖的快速行動隊。
(記者金華山攝影報導)
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寧市城中分局倉門街派出所民警梅雪昆
安全穩定法治的社會環境,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近年來,倉門街派出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警民共建,打造和諧社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一線警務人員梅雪昆經常會和轄區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一起走訪當地的店鋪及群眾,了解最近一段時間的治安情況,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制定更合理的治安防控措施,讓居民更有安全感。
「走進千家萬戶,以老百姓的需求為工作重點,這是我的工作職責。剛開始百姓認的是警察的制服,經過不斷地聯繫走訪,老百姓認可的是一張張熟悉的臉。西寧市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我覺得基層民警和百姓的溫暖關係加了分,這也是警民手牽手得來的榮譽。『最幸福』西寧就是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梅雪昆動情地說。
(記者金華山攝影報導)
給老百姓安全感就是幸福
城中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教導員張孟超
「老百姓的幸福感來自方方面面,社會治安這一塊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安全感,何談幸福?」張孟超是百姓心中的安全守護者,強有力地打擊治安犯罪,維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讓轄區百姓在安全感不斷提升的環境裡幸福生活。「我們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雖然付出很多,但是很有價值,看到市民幸福感安全感滿滿,我們無比自豪。」張孟超告訴記者,在分局的領導下,治安大隊近年來不斷提高辦案效率、加大打擊犯罪的力度,社會治安不斷得到優化,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不斷提高。同時,大隊不斷拉近與百姓的距離,警民一家親的場景在轄區內成為家常,更成為維護治安穩定的一塊基石。
「我們的工作就是給老百姓安全感,這是幸福西寧百姓的幸福來源,也是我們的工作和使命,我們一定不負重託,切實擔負起打擊違法犯罪、守護百姓平安、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為百姓幸福生活作出更多的努力。」張孟超說。
(記者金華山攝影報導)
治安好了,百姓安全感越來越強
市民張光輝
「請保管好您的財物,以防丟失!報警電話110」指著天橋電梯內的民警提示,市民張光輝告訴記者,現在這樣的民警提示隨處可見,別看這小小的提示,作用很大而且讓人覺得很有安全感。
在商場、餐館、超市等人流量集中區域,這樣的民警提示給一時大意的市民敲響警鐘,起到了很好的提醒作用。「這幾年西寧的社會治安明顯變好,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公交車上還能聽到有人手機被偷、錢包被盜之類的,現在基本沒有了,說明對盜竊犯罪行為打擊的力度很大,通過不斷的提示教育,市民保護自己個人財物的意識也提高了,治安好了我們老百姓的安全感也就增強了。」張光輝說。
這份安全感還來自街上的民警巡邏和不斷建設的24小時平安西寧警城聯動亭,遇到問題隨時能找到警察,這些都讓百姓覺得心裡很踏實。「我們也從報紙上看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很大,案件偵破很快,安全感明顯提高。」張光輝說。
(實習記者嚴進芳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