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師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小學生的幸福感。而學習和遊戲這些小學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幸福感。總之,城鄉小學生的幸福感既有相同成分,亦有差別,可以推測個體的生活環境會影響到個體的價值判斷,從而引起小學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別。
城鄉小學生生活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大多數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在中等偏上,農村比城市略高,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略高,非留守兒童比留守兒童略高,男生比女生略高,但這四者差異均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單親家庭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顯著地低於正常家庭小學生,這兩者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在中等偏上,城鄉小學生差異不顯著。近些年農村家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對農村教育日益重視並且投資逐年增多,農村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逐步提高,這樣就使農村孩子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的滿意度與城市孩子差異不顯著,甚至還略高於城市孩子。值得關注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生活滿意度顯著低於正常家庭的孩子,反映出父母離婚對孩子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小學階段是心理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尚未形成獨立的主觀意識,容易受到社會、學校、同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撫養孩子的家長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更大。由於當今離異現象日益增多,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畢竟離開親生父母對於孩子的心靈來說是一個傷害,尤其是與孩子關係最好的一方離開孩子,更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情感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給孩子稚嫩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生活。如果離異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撫養孩子的一方一定要更多地關心孩子的精神成長和情感需要,讓他們能更健康快樂地生活。
初步結論:生活滿意度與家庭經濟地位顯著相關。也就是說,家庭經濟地位與小學生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父母的學歷、父母的職業與生活滿意度均呈顯著正相關。從中國的實際來看,父母的學歷高就更可能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更重視,教育方法也更科學;而父母的職業好意味著更高的收入和更穩定的經濟來源,因此家庭經濟地位與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
城鄉小學生幸福感事件對比
將城鄉小學生給出的幸福事件和不幸福事件根據語義相似性進行編碼,分別從父母、其他家庭成員、教師、同伴、物質、學習、個性成長、休閒娛樂和其他九個方面進行分類。
城鄉小學生感到幸福的事件引用頻數最多的項目是:休閒娛樂、父母關心、物質享受和學習四項,其中城鄉小學生引用百分比差異比較大的依次為休閒娛樂、父母關心、學習,即城市孩子比農村孩子更多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學習帶來的快樂,而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多感受到休閒娛樂帶來的快樂。
城鄉小學生感到幸福的事件中,引用頻數最多的項目均是休閒娛樂、父母關心,這兩項的引用頻數大大高於其他項的引用頻數,同時,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列,這兩者也居前兩位,說明遊戲玩樂和來自父母的精神支持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相對而言,小學生對自我的關注沒有初中生多,但是兩者的幸福感均涉及家庭、學習、交往、教師及生活條件。城市小學生引用休閒娛樂一項較農村小學生少而引用學習一項較農村小學生多,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家庭對孩子的學習更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市小學生用於休閒娛樂的時間少而用於學習的時間多。農村孩子引用父母關心的頻數比城市的少,重要性低,說明農村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與城市家長有差距。從重要性等級來看,農村小學生更看重休閒娛樂和物質享受帶來的快樂,而城市小學生更看重父母關心和學習帶來的快樂。對同一事件的價值賦予了不同的等級和意義,表明城鄉小學生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價值觀念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城鄉小學生不幸福事件對比
城鄉小學生感到不幸福的事件引用頻數最多的項目是:父母批評打罵、學習壓力、個性成長、師生關係四項,其中城鄉小學生引用百分比差異比較大的依次是師生關係、休閒娛樂、同伴關係,即城市孩子比農村孩子感受到更多休閒娛樂少而帶來的不愉快,而農村孩子更多感受到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帶來的不愉快。
在感到不幸福事件中,城鄉小學生引用頻數最多的均是父母批評打罵、學習壓力,這可能是由於小學階段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孩子不聽話就採用批評打罵來解決問題,而不科學的教育方法也給孩子造成很多不快樂。此外,城鄉小學生在引用學習壓力和師生關係方面,有很大差異,農村學生引用師生關係的頻數比城市高,而且按重要性將它列在第一位,而城市孩子則將學習壓力列在第一位,表明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看重來自老師的批評教育,而城市孩子則更看重學習。這些差異也可能是由於家庭環境、父母的影響而形成的。
此外,感到幸福的事件中,農村小學生有一部分提到減免學費,而城市小學生並沒有人提到。留守兒童更多的提到與家庭其他成員(比如爺爺、奶奶、姑姑、表妹、表哥等)交往帶來的快樂,單親兒童則提到與親生父母在一起的幸福。這些都表明小學生的生活背景對他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
就生活滿意度而言,農村小學生比城市小學生稍高,兩者沒有顯著差異。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與家庭經濟地位有顯著關係,父母的職業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小學生的生活滿意度越高。最使小學生感到幸福的事件是休閒娛樂、父母關心,農村小學生更看重休閒娛樂和物質享受帶來的快樂,而城市小學生更看重父母關心和學習帶來的快樂。父母批評打罵和學習壓力是小學生普遍感到最不幸福的事件,農村小學生比城市小學生更看重來自老師的批評教育,而城市小學生則更看重學習壓力。父母和老師在小學生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小學生的幸福感。而學習和遊戲這些小學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幸福感。總之,城鄉小學生的幸福感既有相同成分,亦有差別,可以推測個體的生活環境會影響到個體的價值判斷,從而引起小學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別。(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網絡版)
(編輯: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