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易經、周易的區別以及怎樣學習易經

2021-01-08 小道阿浪

首先要明白易學包括易經,易經包括《周易》。孔子說過一句「老而讀易知天命,恨其幼時不識易」可見易學的厲害之處,無論是老子、莊子、孔子、墨子還是孫子那是子子讀易啊,我們怎能不去學習下。

圖片來自網絡

易學不只是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吉兇禍福的學問(雖然遠古的人類用它來佔卜、算卦,但在歷史發展中經過長時間的大量實踐印證,從中發現了大自然的根本規律)。它包括《周易》《周易大傳》《先天易》《連山易》《歸藏易》《醫易》《道家易》《佛易》《養生易》《武術易》等等易學與易說。

而《周易》與《周易大傳》是儒家最為推崇的易學著作,所以,後世之人接觸的最多的就是《周易》了。

易經主要包括擴《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但是由於《連山易》和《歸藏易》失傳,因此現在所說的易經就泛指《周易》了(估計是《連山易》、《歸藏易》比較接近原始的「象法」,所以被儒家政治所不容吧,反正是失傳了,也是一個千古之謎。)

而《周易》相傳是文王姬昌坐牢期間研究易學,並將其中帶有普遍性、根本性的規律,進行總結、歸納寫成了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哲書,也是後來指導中國經濟、政治、人文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

所以有了易經為萬道之源的說法,就像古龍武俠作品中的《易筋經》一樣,乃天下武功之源。其實寫到這裡已經可以滿足網友提的問題了,但是我覺得凡是點擊進來閱讀此文的都是易學愛好者,那麼我就不得不說下怎麼學習易經了,可以讓你們少走不少彎路。

首先要了解學習易學的三大思想「變易」、「易簡」和「不易」,你要是不了解這三類思想,那當你學習易學需要查閱資料的時候就有你受的(那傢伙,同一個問題真的是五花八門,誰都貌似有理,而且都有足夠的論據支持其論證,當然這也是易學的魅力所在)。接下來簡單介紹下三大思想:

1.變易

「變易」思想在易學整體過程中體現的最顯著和最明確。它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當一個事物產生「本掛」的時候同時就出現了「變卦」以及它的反面「對卦」。而當「本掛」消亡時它的「變卦」就是新生的產物,因此又有了「旁通掛」。預示著事物就是這樣不斷地發展變化的,這中思想也符合現代的「物質不滅定律」。

2.易簡

「易簡」又稱「簡易」,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伏羲創造八卦時「仰則觀象於天,俯測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充分說明了沒有一個簡明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是不可能認清楚萬物規律的。

3.不易

「不易」思想是易學中的另一個主導思想。這裡的「不易」並不是指事物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指世間的一切事物雖然看起來錯綜複雜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不管它的系統大小,其變化的根本「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對應統一規律」是不變的。這種思想充分說明了一切表面看起來複雜多變的事物它的本質其實都是一致的。由此思想也演化出了「太極」、對稱、互補、穩定等事物思維模式,為後人解決問題創造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學習易經不要抱著書本就開始從六十四卦的卦詞、卦意學起,就算你倒背入流又有何用,依然不會使用。學習易經先從 卦、彖、象、爻、辭 一步步去學起(就和先學習拼音或者音標一樣,不然你怎麼學好漢語或者英語),其次學習他們之間的聯繫以及變化。

這裡重點說明一下,卜卦時要注意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區分(先天八卦為伏羲所創,後天八卦為姬昌所創,他們雖然長得一樣,但是所代表的方位是不同的),定卦用先天體現其事物本源,說卦用後天體現其變化,一定要靈活運用,不要死板硬套,那樣你要是能算中就奇怪了。

好了,本文就到這裡結束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明天還要上班,進來的朋友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吧,沒有你們點讚的動力,真的堅持不下去。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易經》中的《周易》,為何簡稱為《易》,而不是《周》
    《易》,即《易經》,又稱《周易》,這當然只是一般的說法,而事實上,《易經》其實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換句話說,《周易》只是《易經》中的一部。我們知道,《連山易》簡稱為《連山》,《歸藏易》簡稱為《歸藏》,而《周易》卻簡稱為《易》而不是《周》,這又是為什麼呢?
  • 學習易經選擇什麼版本最好?怎樣學習才最有效果呢?
    經常有朋友問:看哪個版本的易經效果最好,怎樣學習才有效果?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易經》?很多朋友並沒有搞清楚。以為易經=周易,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前面寫的一篇關於易經的文章,就有朋友下結論:基本上是胡說八道。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是我們要終生學習的,絕對不能認為自己能夠全部弄懂《周易》,我們只要能懂《周易》的一點點,就很了不起了。但是這一點點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個字,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只不過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悟」到的問題。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 易經入門利器——《周易辭海》
    世間關於易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難辨真偽,這是很多朋友學習易經入門的最大障礙。多少人有志探尋易經的奧秘,花了冤枉錢,耽誤了大量時間,結果還是誤入歧途。老套門的劉一恆先生帶大家了解一下《周易辭海》。《周易辭海》是郭文友先生編著,山東大學易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的劉大鈞教授做的序,雖然沒有見過郭文友先生,但是以劉一恆先生數十年的易學功力判斷,這是一本嚴謹務實,可以信賴的易學教科書。新書估計已經買不到了,朋友們有興趣可以去找找二手書(價格從幾十到幾百都有,注意討價還價)。這本書就像字典一樣,把易經中所有的字都一一做出了解釋。
  • 周易裡的易經和易傳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今天來談一談《周易》中「易經」和「易傳」的區別,《周易》中的內容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文明精神象徵,它處在中國古代文化金字塔尖的一中文化,是古代民族的智慧結晶。而這偉大的思想,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什麼是周易嗎?
  • 一文讀懂《周易》和《易經》二者的前世今生!詳細解讀!
    除《周易》外,從上古到中古時期,還有兩部《易經》,分別是神農氏的《連山易》和黃帝軒轅氏的《歸藏易》,但這兩部書已基本失傳。(另外我個人認為也不能說完全失傳,而是它們都被打散了,散落在了中醫、風水等很多門派當中,以後我們會詳細舉例子說明)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周易》+《十翼》。
  • 《周易》有哪五個版本,區別在哪?《周易》為何會稱之為《易經》
    將《周易》和《易傳》合為一本,被稱為《易經》或直接稱為《易》。自此以後,《周易》、《易經》、《易》混合使用,有稱《周易》,有稱《易經》,有稱《易》,其實含義都一致。《周易》的五個版本1、世傳本《周易》也稱通行本《周易》,漢文帝時期漢儒根據古本進行編修而成。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制,「獨尊儒術」將《周易》和《易傳》稱為《易經》,一直沿用流傳至今。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他們的區別與聯繫又是什麼?核心思想是啥?真的只是算卦的?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個問題來解答大家的疑惑:01三易是啥?要知道啥是《易經》,得先搞清楚「三易」是啥。其實《易經》有三種,分別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上說:《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易中天先生的《中國人的智慧》上說:夏代的《易》叫《連山易》,商代的《易》叫《歸藏易》。至於《周易》,倒是意見是統一的,周代的《易》叫《周易》。
  • 現在學習易經算晚嗎,易經是怎麼來的,越早知道越好!
    世界教科文組織還把《周易》作為第一本指導人生的書籍,連《聖經》都排在《易經》之後。可見世界都認識到《易經》的重要價值。我們作為中國人,為國粹《易經》能走出國門受到世界的矚目和推崇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對《易經》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對傳統文化的精髓卻棄之不顧,著實讓人可惜。
  • 《周易》易經簡介
    《周易》 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佔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
  • 好書推薦︰《周易探源》學習《易經》的好助手
    《易經》難讀在於其內容的特殊形式,六個爻組成的卦象符號,以及極精煉的經文文字。語言文字不成系統,卦辭爻辭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聯,讀過卻難以把握其中心思想。卦象符號的意義捉摸不透,經文文句又不知所云,這就是《易經》難讀之處。
  • 你日用而不知的周易!生活,就在《易經》中!
    ,其實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涉及到我們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們平時都在使用著它卻不知來源於它,從今天開始,老巴就藉此寶地與大家慢慢分享易經,學習易經。 《易經·系詞》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今天老巴就先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帶大家走進周易,了解周易,做到日用而知。
  • 易經是迷信嗎?陰陽八卦在易經中有何作用,學習易經的目的
    易經原來很多人認為是迷信,不錯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迷信,迷信這個詞聽起來有一種愚昧和落後的意思。充滿了貶義。其實本身迷信這個詞沒有貶義的意思。從字面解釋,痴迷於自己的信仰應該是褒義的意思才對吧?現在國學盛行,易經又是百經之首,學習者越來越多。
  • 真正的《周易》是科學巨著,周文王只是編輯,辯證法來源於易經
    在中華文化五千年的進程中,有一本奇書,那就是《周易》,相傳易經是上古伏羲氏所注(連山易,歸臧易已失傳),周文王也就是姬昌在獄中注釋了64卦爻辭。雖主要為佔卜所用,但中國古哲學大多源自易經。而太極圖等一些東西,出自陰陽家,而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一部分思想也是符合《易經》的。
  • 與其花錢算命,不如自學《易經》,看懂易經
    在世界中有兩種人,知道自己命運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命運的人,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是否讀過《周易》。眾所周知,《周易》或《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作品。可以說,未來有先行者。這是《易經》的真正的心理方法——通過選擇智慧,總是讓自己站在勝利的一邊。什麼意思?原來《易經》有64個卦,每一個卦都是一種生活腳本,他已經幫助你推斷出你的選擇的結果。看懂《易經》也是看懂生命。易與天地似,故能彌倫天地之道。古人認為《周易》包含所有「道」。很簡單,但他是《周易》。
  • 易經學習筆記: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集
    易經買了不少本,就是沒有搞通過一本。一方面是基本功不夠,還有一方面就是寫書的人沒有照顧我這種理工科學生。易經很難,主要是文辭古怪,有些道理難以理解。記得大學時選修易經,得了97分的高分,也不知道老師為何這麼給我面子。
  • 零基礎學習易經(有趣的四象)
    我們在上一節課裡講了太極與陰陽,以及陰陽在生活中的體會。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有趣的四象。有一句口訣,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易趣玩遊戲卡片易有太極,我們看到的上面這幅圖當中,一個圓圈,裡面有陰有陽,還有白點,還有黑點。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天書在古墓重現,專家研究卻被中止
    《易經》不是迷信,是崇尚自然的,「易」由「日」「月」組成為陽,月為陰,象徵宇宙的陰陽二元論。是聖人仰觀於天文,俯察於大地,感悟人生、明斷吉兇的結果,是對天、地、人觀察後的感悟。《易經》繫辭說,伏羲是在觀天、察地、觀鳥獸之文而作的八卦。有人會說,《易經》不是周文王寫的麼,這就是把《易經》和《周易》弄混了。
  • 《周易》入門學習心得總結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下文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周易》心得總結,歡迎賞讀。讀周易《周易》入門學習篇一古人云:學易先要明筮。你若要學周易,就先要去明白周易的佔筮。現在的筮法很多,你找一種比較容易入門的邊學邊了解周易。
  •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中天易張永紅整理在讀楊鳳琦先生的實踐範例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易經是用來幹什麼的?易經和佛道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對於這些問題,很多朋友會說:這些間題還用考慮嗎?但是縱觀現今周易圈裡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現象,個個就真的是在幫人趨吉避兇嗎?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