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2021-01-08 翔哥文史趣談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就想到那些穿著八卦道袍的道士,或者跟算命先生聯繫起來。

大家也有一種觀念(吹出來的),好像學了《易經》後,便可以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道的樣子。

可現實情況是:

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易經》?

什麼是《周易》?

《易傳》跟他們又有啥關係?

他們的區別與聯繫又是什麼?

核心思想是啥?

真的只是算卦的?

下面我們就通過幾個問題來解答大家的疑惑:

01三易是啥?

要知道啥是《易經》,得先搞清楚「三易」是啥。

其實《易經》有三種,分別是: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上說:《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易中天先生的《中國人的智慧》上說:夏代的《易》叫《連山易》,商代的《易》叫《歸藏易》。

至於《周易》,倒是意見是統一的,周代的《易》叫《周易》。

相傳為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研究《易經》的心得記錄。司馬遷也說《易經》64卦的著作權,應該屬於周文王。

現在大家所熟悉的是《周易》,《連山易》與《歸藏易》已經失傳。

02《易經》與《易傳》的區別與聯繫

現在我們講《易經》,一般都是講《周易》。

那麼什麼是《周易》呢?

我比較認可易中天先生的說法。

我們通常所謂的《周易》,其實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叫《易經》,另一部分叫《易傳》。這裡的「傳」字,不念傳說的傳,要念傳記的傳(zhuan,四聲)。

一個《易經》,一個《易傳》,合起來,統稱《周易》。

《周易》為什麼既有「經」又有「傳」?這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經」什麼是「傳」。

「經」就是永恆真理。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意思就是「一個字都動不得的偉大教導」。

中國古代的「經」有哪些呢?儒家有六部,號稱「六經」。有一部已經失傳,剩下的五部是《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經》。佛教裡面唯一的一部國產經書就是《六祖壇經》。

可是光有「經」還不行,很多時候,這些「經」一般人都讀不懂,於是就有了「傳」。

「傳」,就是對「經」的解釋、闡釋、說明、補充、發揮。

比方說《春秋》,原本是魯國的史書,後來被奉為儒家的經典,給它做註解、闡釋、補充的《左傳》就是「傳」。

同樣,《易經》也有「傳」,就是《易傳》。

不過,《易經》和《易傳》,差別還是很大的。簡單的說,《易傳》是一本哲學書,《易經》呢,則是佔卜的書。

03《周易》的核心

《周易》的核心與奧秘就「周」與「易」這兩個字上。

我們先來看看「周」。

■ 「周」有三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周代、周人。

意思就是《周易》是周代周人的作品。

第二個意思:周遍、周密、周全。

意思是說《周易》講的事情無所不包,嚴絲合縫,非常全面。

第三個意思:周轉、周而復始。

意思是說《周易》講的事情從一個起點出發,講了一圈後,又回到起點,然後一切又從頭開始。

周人、周遍、周而復始就是「周」的三個含義。

■「易」也有三個意思。

第一:變易。

《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

《易經》就是關於變易的真理。

第二:簡易。

《易經》告訴我們,越是高級的東西越簡單,越是真理越簡單明了。

《易經》就是簡約平易的真理。

第三:不易。

《易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那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就是不變的。其實就是現在大家所說的「上帝」、「神」、「佛」等等,說科學一點,就是「規律」。變化的是現象,不變的是規律。

《易經》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

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不學《易經》的人,不能作為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也許這就是現代社會很多所謂的企業總裁培訓班弄個什麼《易經》培訓的原因吧!不過,讀讀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如果大家覺得有所幫助,就給個贊吧!

相關焦點

  • 周易裡的易經和易傳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今天來談一談《周易》中「易經」和「易傳」的區別,《周易》中的內容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文明精神象徵,它處在中國古代文化金字塔尖的一中文化,是古代民族的智慧結晶。而這偉大的思想,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什麼是周易嗎?
  • 破解《周易》:如何讀懂《周易》—《易經》和《易傳》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大部分。《經》乃卜筮之書,大約成文於殷商之際,是上古丞史文化的遺存;《經》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應新興封建階級的世界觀。一般來講《傳》是對《經》的註解。一、《易經》1、卦象:卦象是周易的基本符號,《周易》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個不同的卦象,每個卦象均由「六爻」組成,從下往上數。
  • 《易經》與《易傳》的關係
    通行本的《周易》分成《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這兩部分內容成書的年代不一,反映的思想也不一致。《易經》的經文部分大約成書於周初,相傳為文王所作。《易傳》又稱十翼,大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相傳為孔子所作。《易傳》宣稱是解釋經文內容的,歷代研究易學的學者也多守以經解傳的成例。
  • 結合帛書,來正確認識《易經》《易傳》《繫辭》之間的關係
    我們自2020年10月21日開始,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了第一篇《周易有個千古之謎,古往今來無人能解,你也可以來試試》的文章以後,已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陸續發布了二十五篇有關《周易》的文章,在此期間也收到了很多讀者網友們的評論留言,我們首先在此向各位閱讀和評論我們文章的讀者網友們表示感謝!非常感謝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支持。
  • 無字天書和有字天書——從《易經》說到《易傳》
    我們現在所說的《周易》其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易經》,一部分是《易傳》。這兩部分合在一起統稱為《周易》。從時間上看,《易經》恐怕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了。 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直接目的顯然是用於佔卜。佔卜,就是在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對未來的事情無法掌控的時候,通過演卦來預測吉兇,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算卦」,預測一下自己的運數。
  • 《易經》和《易傳》的關係,就是教科書與教輔的關係
    說起易經,說起易經算命,很多人會覺得很神秘,為什麼呢?一個重要原因——流派多啊,什么子平八字、諸葛神算、邵康節的《皇極經世》、梅花易數、陳摶老祖的河圖洛書、京房和焦贛、等等等等,一般研究者都會找不著北,更不要說普通人了。
  • 《易經》和《易傳》的關聯和不同之處
    《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易傳》包括彖辭,象辭,繫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其中彖辭,象辭,繫辭,又各分為上下篇,因此共十篇,舊日稱《十翼》,總稱為《易傳》。
  • 你日用而不知的周易!生活,就在《易經》中!
    原標題:你日用而不知的周易!生活,就在《易經》中! 《易經·系詞》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今天老巴就先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帶大家走進周易,了解周易,做到日用而知。
  • 一文讀懂《周易》和《易經》二者的前世今生!詳細解讀!
    《周易》與《易經》的關係是什麼?本文為大家撥開迷霧,看看這些問題!一、易經形成史《易經》的發展經歷了上古時期、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三個階段,時間跨度長達數千年。至此易經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系,之所以說形成比較完備的體系,倒不是說文王或者伏羲創作的八卦不完整,而是經過孔子的《十翼》之後,更加方便我們後人的理解。《漢書-藝文志》說:"人比三賢,天下三世"。三賢是指伏羲、文王及其諸子、孔子。從以上三個階段可以看出,《易經》不是一個人一次寫成的。
  • 易經知識:什麼叫易傳?
    《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角、《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卦爻辭所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象、人生格言、事件描述,從而對其所占卜之事的吉兇進行判斷。《周易》是如何從起初的卦象、象數、卦爻辭研究,一步步走向《易經》哲學研究呢?本文對於這個問題作簡單概括。周易「象數」理論的誕生《周易》八卦的卦象的結合不僅表現出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還象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易經》是教材,《易傳》是輔導書。不看輔導書怎麼能看懂教材?
    先簡單介紹一下周易的組成部分~周易=易經+易傳易經=上經(講前30卦)+下經(講後34卦)易傳=彖+象+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象(上、下):進一步解釋易經的卦辭,解釋易經的爻辭。文言:深度解釋《乾》《坤》兩卦。繫辭(上、下):講易經的起源、易經的原理,佔卜起卦的方法和原理。說卦:講述先後天八卦的起源和含義。
  • 告訴你易經佔卜的方法,你能看懂嗎?
    大家都知道易經可以算卦預測吉兇,那麼到底是如何算卦的呢?其實,《易經》只講了佔到這一卦代表了什麼,佔到那一卦代表了什麼,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算卦——這就好比有人給你一副撲克牌,告訴你哪個叫黑桃A、哪個叫紅桃K,卻沒告訴你玩法。有人可能會問:「這怎麼可能呢!
  • 易經入門利器——《周易辭海》
    世間關於易經的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難辨真偽,這是很多朋友學習易經入門的最大障礙。多少人有志探尋易經的奧秘,花了冤枉錢,耽誤了大量時間,結果還是誤入歧途。老套門的劉一恆先生帶大家了解一下《周易辭海》。《周易辭海》是郭文友先生編著,山東大學易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的劉大鈞教授做的序,雖然沒有見過郭文友先生,但是以劉一恆先生數十年的易學功力判斷,這是一本嚴謹務實,可以信賴的易學教科書。新書估計已經買不到了,朋友們有興趣可以去找找二手書(價格從幾十到幾百都有,注意討價還價)。這本書就像字典一樣,把易經中所有的字都一一做出了解釋。
  • 《周易》易經簡介
    《周易》 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佔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
  • 每天五分鐘一起學易經《易傳之繫辭內容之三》
    上篇文章很多易學愛好者轉發收藏,看來很多易學者大都沒有看到過易傳或是繫辭等專類文章,因為易傳或是繫辭,在現在出版中的各種周易或是易經著作中,並沒有把它作為易經的主要內容加以論述,就是有單獨論述的很多也是斷章取義。包括我現在看的書目裡,大多不全。
  • 《易經》掌握這20個字,你大概就知道64卦的吉兇了
    有人說:「《易經》就是算卦的。」這話,也對也不對。最初,《易經》是用來佔卜用的。後來,《易經》哲學化了。具體大家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文章: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易經》的卦爻中最常出現的20個詞,這樣大家就能夠初步基本了解一個卦的吉兇與否了。
  • 《周易》有哪五個版本,區別在哪?《周易》為何會稱之為《易經》
    將《周易》和《易傳》合為一本,被稱為《易經》或直接稱為《易》。自此以後,《周易》、《易經》、《易》混合使用,有稱《周易》,有稱《易經》,有稱《易》,其實含義都一致。《周易》的五個版本1、世傳本《周易》也稱通行本《周易》,漢文帝時期漢儒根據古本進行編修而成。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制,「獨尊儒術」將《周易》和《易傳》稱為《易經》,一直沿用流傳至今。
  • 《周易》創始人,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之一,至今耐人尋味
    從上古時代開始,《易經》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由周文王演繹。所以,周文王可以稱為《周易》的創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
  • 周易和《易傳》是什麼關係
    《易傳》由七篇文章構成,其創作時間離經文形成的時間不是很長(約五六百年),它是解釋說明是流傳至今最原始,最權威的版本。其中有七篇文章:《彖傳》、《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其中《彖傳》、《象傳》、《繫辭傳》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輔助」之義。《易傳》是孔子及學生所作,是對《周易》的注釋,即將《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概括說明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