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職場之後,不管誰都想往上走,都想更進一步,但有些人由於個人認知不夠,並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他們覺得自己要有工作業績,才會獲得重視。而且有些人是窮人家孩子,父母並沒有在國企待過,並不知道國企的門道,給孩子教育的觀點就是你要老老實實工作。但現實很殘酷,很多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努力,但是卻蹉跎了很多年。
從現實情況來看,埋頭苦幹並沒有太大的作用,並非是金子就能發光。因為能夠進入國企的人,基本工作能力都不太差,當你身邊都是金子的時候,你也會黯然失色。那些成績突出的人,並不是因為成績突出才被領導重用,而是因為被領導重用才成績突出。能不能獲得領導的重用,才是關鍵。
能不能獲得重用,關鍵就是領導,因為領導掌握著提拔一個人的權力。想要獲得領導的重視,埋頭苦幹有沒有用,也有點用,但並不是絕對的作用。那該怎麼做呢?
領導也是人,想要獲得領導重視,就要洞悉人性,了解弱點,才能對症下藥。那具體該怎麼做呢?我從《羅織經》中裡找到了答案。
1.投其所好
人有所好,以好誘之無不取。——《羅織經》
人都是有所愛好的,通過愛好來引導,就沒有拿不下的人。
所以,想要獲得領導的重視,你就要知道領導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領導是一個工作型的狂人,想要努力幹出工作業績,那麼埋頭苦幹的人,肯定是最對他的胃口;如果領導喜歡吟詩作賦,喜歡寫點小詩歌,那就當個文藝小青年;如果領導喜歡打籃球,那你就得給領導傳好球。
當人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總會放下戒備,也容易敞開心扉。最關鍵的是,能夠通過領導的愛好,在工作之外和領導有更多接觸的機會,這麼一來,能夠更多的了解領導情況,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
而埋頭苦幹的人,和領導就是普通的工作關係。但是在職場之中,和領導的正常的上下級關係,就意味著疏遠。在領導看來,給自己工作的人太多了,但是說話、做事符合自己心意的人,那就太少了。
那麼怎麼才能投其所好呢?前提是觀察,想要知道一個人的喜好,就需要從平時留心,儘管他不說,但是肯定能夠看出來。比如說一起吃飯,碰見喜歡的菜肯定都會多的吃點,又不喜歡的就夾一下,這就需要觀察他到底哪個菜吃的多。
第二步,就是測試。還是以點菜為例,第二次點菜的時候,就可以把上次夾的多的菜點上,如果領導吃得多,那就清楚他的喜好了,搞清楚之後,以後直接點領導喜歡的菜就行了。最後,就是深入準備。領導喜歡吃美食,但是具體喜歡吃什麼菜呢?川菜?魯菜?粵菜?每個菜系裡面喜歡吃什麼。想要和領導深入的聊下來,就得對相關的菜系有所了解,能說出個一二三來,這樣才能有得聊。
2.能夠讓功
功歸上,罪歸己。——《羅織經》
功勞讓給上司,罪過留給自己。
人性都是自私的,看到錯誤,都想迴避,看到損失,都不願意承受。
在工作的過程中,看到利益,不管是誰都很心動,特別是領導,他們儘管位置已經很高了,但是他們也想著是如何才能夠更進一步。如果這時候,你能夠做出成績,把大部分功勞讓給領導,領導就算當下不表示什麼,心裡肯定是對你非常滿意。如果領導一旦獲得晉升,他優先考慮的就是誰出力最多,誰提拔上來,能夠繼續幫助自己走得更高。
而看到錯誤的時候,就算是領導的錯誤,領導也是不願意承認的。因為身居高位,一旦犯錯,多少雙眼睛盯著他,而且也影響自己的權威。如果這時候能夠有人出來幫他承擔錯誤,就是幫了他的大忙。想要獲得領導重視,那就得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
領導提拔下屬,是希望下屬延伸自己的權力,而不是剝奪自己的權力。知道領導想要什麼的人,更容易得到提拔。
想要做到這一步,那就需要換位思考。不管是誰,都喜歡利益,而不願承擔損失,那領導也是這樣。在換位思考之後,就需要換位做事,把對方想要的東西給予對方,把對方不想要的東西自己接過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處理和領導之間的利益關係,成功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3.能夠成就上級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羅織經》
下屬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屬才能取得功名。
其實上級和下級之前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係。上級依靠下級來出功勞、有名聲,下級需要依附上級,才有往上爬的可能性。
「上恃下以成名」,關鍵就是下屬怎麼做,才能夠讓領導保全名聲,進而獲得名聲。
慈禧太后喜歡看戲,有次看得高興了,就賞給戲子一「福」字。但慈禧可能一時筆誤,把福字的「示」字旁寫成了「衣」字旁。但作為堂堂太后,竟然寫了個「白」字,怎麼也說不過去。所以她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局面很尷尬。大太監李蓮英一看,趕緊接過話茬:「老佛爺的福氣,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 這樣一來,本來很尷尬的場面,靠著李蓮英急才急智轉了過來。
李蓮英這次接的這麼巧妙,說明了他能夠獲得慈禧寵信,確實是有過人本事。
職場中,對上、對下,本質上都是功利性的來往,只有你能夠對上提供資源,提供價值,這才是有效社交,這才能夠和領導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寫在最後
在職場當中,想要有所發展,必須要洞悉人性,了解領導,你才能對症下藥,了解同事,你才能避坑,了解人性,你才能從雲山霧罩的談話當中了解領導的真正目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讀讀《羅織經》,有時候有時你感覺職場機會少、踩坑多,實際是智慧不夠。
《羅織經》分為:閱人、事上、治下、控權、制敵、固榮、等12卷,每一卷都直指人性的弱點,說透了人心,看透了人性,吃透了人情。讀完這本書,你就懂了如何讓下屬服從命令,如何讓領導不猜忌自己,如何識人等等一些識人控權之法,書中對此分析的可謂是一針見血,犀利無比。
《羅織經》是系列叢書《天下無謀之秘卷八書》(羅織經+小人經+權謀書+守弱學+稻晦術+止學+解厄鑑+仕經)中的一本,《羅織經》的作者僅僅是一個唐朝酷吏就能夠了解這麼多人性,但是他的權謀還是小道。比如《權謀術》是明朝首輔張居正所寫的,《仕經》五代官場不倒翁馮道所寫的,這兩人都在是權力的中心,自然更加深諳官場之道。
這一系列叢書包括了為人處世、識人控權、事上御下的權謀之術,不管你是領導還是員工,從商還是從政,都應該讀一讀這幾本權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