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這3點便可知,多數人不懂

2021-01-08 都市700

俗話說:寧可得罪一百個君子,也不要得罪一個小人。君子光明磊落,小人背後耍陰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道理都懂,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君子和小人有時過於模糊,表面溫文爾雅,內裡陰險狡詐的人過多,我們該如何區分小人和君子呢?

好在,自古以外,老祖宗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識人心」的法門,在《羅織經》這本專門用來「害人」的書中,有3句話揭露了人性的險惡,可判斷一個人是偽君子還是真小人,讀完讓人不寒而慄。

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

事情成功了,就到處邀功,坐享其成;事情失敗了,就與我無關,推卸責任。

一段真正親密的關係,理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遇到危險時跑得比誰都快,成功後又出來邀功,投機取巧,以此獲得豐厚的利潤,這就是小人的典型特徵。

這種人在職場中太常見,共同完成一項工作,苦活累活都是你來幹,結果總會有種人動動嘴皮子,耍耍小手段,做得比別人少,拿的要多得多。

現實很無奈,我們不可能完全斷絕與這種小人的交往,但我們心中要有數,君子之交淡如水,切不可同流合汙。

二、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

人心多狡詐,不能從外貌上判斷。

老人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心中所想,會在外貌上表現出來。但《羅織經》卻有相反意見,人心高深莫測,誰也不知其底。小人最善於偽裝,要想從外貌上尋得一點蛛絲馬跡,那可謂是大海撈針。

生活中有些外表看似老實,常以老好人自居,實則關上門後,內裡骯髒不堪,做盡壞事。

若是從外表上判斷一個人的好壞,那太主觀了,真實性大打折扣。以貌取人看得只是表面,若想真正了解這個人,與他交往,就不能以貌取人,被外表迷惑。

三、人異而心異,擇其弱點以攻之,其神必潰

人心因人而異,抓住人性弱點,猛烈攻擊,就會使人精神崩潰。

君子高潔,願將真心向世人表露出來;小人卑鄙,常將真心隱藏起來,甚至玩弄他人真心於鼓掌之中。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人心一旦被攻破,整個人就會立刻淪陷,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在感情中如是,付出真心的人,會將自己的全部都送給另一半,對他言聽計從,最後受傷最深的也是自己。

渺小的我們改變不了他人,但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心,不可輕易交付出去,讓小人無機可乘。

千古奇書——《羅織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個現實社會中,「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我們也不想無緣無故招惹麻煩,也不可保證別人不害我。

我們可能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聰明人」,但也不要當一個單純「傻子」。沒事讀一讀《羅織經》這本「厚黑學」,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趨利避害。

《羅織經》是由武周酷吏來俊臣、萬國俊所著,是一本教人編織罪狀,陷害無辜之人的「整人經」、「害人經」。

《羅織經》是第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也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講權謀厚黑的書籍。

狄仁傑讀了《羅織經》,直冒冷汗,卻不敢伸冤;武則天看了《羅織經》,長嘆道:如此心機,朕未必過之

此書不可不看,也不可全看,無論你現在處於何種年齡層,是何身份,都能從這本書中學習一二,看透人性險惡,社會殘酷!

相關焦點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很多人不知
    它就是「害人書」《羅織經》,是唐代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共同編著而成的,專門用於在當時製造冤假錯案。裡面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特別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僅揭露了世俗的險惡,還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一、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解釋:事情成了,就坐享其成;事情黃了,就推卸責任。
  • 《羅織經》: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3點就夠了,老實人也精明
    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出現的都可以正面解決,但是得罪小人,就要時時刻刻小心他在背後「作祟」。即便你沒有傷害別人的心,但是也要留有心眼,避免被小人利用,受到蠱惑陷入圈套。在生活中如何能避免被小人所害呢?常言道,人心隔肚皮。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夠了
    說到中國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一定會排在前幾位他不僅能文能武,善於窺視人心,最重要的是他的「相人之術」,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出一個人的品性。在清朝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李鴻章會做官」,這段話記錄在張瑋所寫的《歷史的溫度》書籍裡。
  • 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4點就清楚,裝是裝不出來的
    文/奈皙楊敏 | 原創作品人生在世,誰也離不開和人的交往。誰都希望自己和他打交道的這個人,是一個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而都不會希望他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寫著「君子」、「小人」這兩個字,生活中要辨別出他們,是比較難的。
  • 「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偽君子,看3點就夠了
    行走江湖,「識人」十分重要,認清奸險小人主動遠離這些人就能避免被小人所害。古時候就有這樣一本專門寫人心、人性弱點的書,也被稱作「還需要神書」。它便是「害人書」《羅織經》,是唐朝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和他的黨羽一同編著而成的,專門用來在當時製造冤假錯案。裡邊對人的心理,人性分析得十分透徹,書裡有三句話,不但揭露了世俗的兇險,還能幫助我們分辨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
  • 暗黑法則《羅織經》:揭露人性的4句話,幫你遠離小人,看破人性
    如何避免小人與禍害?答案:要懂人性。小人與禍害都由人導致,如果你能洞察人性,便有了讀心術,能儘快解決一些導致禍害與小人的人。尤其是老實人,有太多的老實人由於不懂人性,本來自己有實力,卻被小人陷害、禍害到前途一輩子昏暗無光。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懂得在小人與禍害眼前自保。
  • 《羅織經》助你讀懂人性,防住小人
    在生活中,有「刀子嘴豆腐心」的直爽人,亦有背後兩面三刀,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小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要想立足於這個現實社會,就必須要懂一點生存之道和權謀智慧。說起「權謀」「人性」,那必須要講到的就是《羅織經》了,相信很多讀者都聽過這本書,但是真正讀過的人卻很少,畢竟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閱讀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了。但是想要更深層次了解人性,了解權謀,還是要多學習古人的智慧。
  • 羅織經: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兩面派」,老實人長嘆:太天真
    《羅織經》是中國流傳已久的講述人性的書籍,裡面說到,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既有金剛手段,也有菩薩心腸。如果表現得過於仁善,就會成為所有人欺負的對象;但如果表現的過於強硬,又會給人造成冷漠的印象,不利於人際交往。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小人,內君子。
  • 老祖宗的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辨別君子與小人,越早知道越好
    老祖宗的以下3句識人術,教你辨別君子與小人,越早知道越好。小人和君子的3個區別,看完老祖宗的這三句話,你就會一目了然。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論述很多,而這句話也道明了小人和君子的主要區別。品行端正的君子,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而品行不端的小人,出現問題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
    曾國藩識人術提醒: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看這2點就可以看出來人心就像是一口井,深不可測,人們將人心難測,規矩於人情之上,因為覺得人情總是那麼反覆無間。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必要去深究人心難測的源頭了,因為那就像水簾洞的水,沒有源頭。人心難測,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其實筆者想說,小人的心才難測,人生之路長慢慢,誰能保證一輩子沒遇到幾個小人呢!
  • 黑暗法則《羅織經》:掌握2種人性,「控制」一個人或許很簡單
    《羅織經》裡有這樣一句話:「陽以贊人,致其難堪而不覺」,意思是說表面讚美別人,使他陷入難以察覺的險地。這背後的邏輯正是用讚美衝昏頭腦,在這之後,控制一個人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有些人感覺自己不會被讚美衝昏頭腦,不,你一定會得,它是一種本能。人判斷一件事與一個人,幾乎不會用理性,而是本能地用感性,有句話說得對「情人眼裡出西施」,就算你喜歡的人在他人眼裡再普通,你也會感覺他光芒萬丈,這就是感性的判斷,而不是理性的把自己喜歡的人各方面特質與他人去對比。
  • 《羅織經》:這四個發人深省的謀略揭示了人性,可以趨吉避兇
    ,所以奉勸還活著的領導們,炒人要乾淨利落,不要留後手,不要為了那麼點賠償金得不償失。【評語】人心複雜,而且善於偽裝,要短期內透過一個人的外表看內心有難度,所以我們不要光憑一個人表面就輕易相信,而要暗中觀察其言行舉止,通過身邊人間接了解這個人的成長背景和事跡,通過這些分析他們的心理,才能對這個人有比較準確的判斷。以上的四個閱人之術都是我在《羅織經》上學到的,和現實中的案例一對比,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書中所說竟是如此地精準,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
  • 曾國藩識人術: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夠了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交友這件事非常重視,他曾告誡子女:「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那如何才能判斷出一個人值不值得我們相交呢?曾國藩提出了3個標準,可以準確判斷出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1、看如何對待別人的恩情「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但有的人卻不是。你對他好,在對方看來卻成了理所當然。
  • 曾國藩識人術: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相交,看這3點就可以了
    曾國藩的一生跌宕傳奇,從被梁上君子嘲笑愚笨到位高權重,他對於官場處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尤其在「識人」更是獨具慧眼。曾國藩在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就能通過觀察對方的行為舉止的細節,知曉對方的品性是否值得結交,適合擔當什麼職位。曾國藩曾說:「人這一生,寧可不識字,絕不可不識人。」曾國藩的識人術告訴我們,想要辨別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否值得相交,只需記住這3點便可。
  • 看透「人性之惡」:對付小人,忍讓是下策,聰明人用這3個狠招
    文/當年一木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句老話,「寧願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很多人不理解,憑什麼老欺負君子?君子就該吃虧嗎?小人那麼可恨,為什麼不去治一治?相反,那些所謂的君子,往往愛惜名聲、自命清高,不屑於幹這些阿諛奉承、同流合汙的事,所以總是遭受小人排擠,不受領導待見。所以,很多人就想著「親君子,遠小人」,結交品行好的人,遠離小人,不跟小人打交道,總行了吧?
  • 《羅織經》:3句話揭露人心險惡,助你看破人性,遠離身邊的小人
    生而為人,就一定會與人打交道,人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好人就有小人,我們雖然能保證自己的清清白白,卻不能要求別人坦坦蕩蕩,人心隔肚皮,有些小人動不動就要給你使一些絆子,讓你的日子不好過。那麼如何避免被小人算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懂人心。
  • 易經「觀人術」:大道至簡,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主要看這7點
    《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生活中,觀人識人是一門大學問,人作為群居動物,自然少不了日常的交往,這個過程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如果你看錯了人,那麼很可能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時半會緩不過來。
  • 曾國藩12字識人口訣,是君子是小人一看便知
    在清朝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李鴻章會做官」。如果說到歷史上最功成名就的人有哪些?那麼「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一定排得上號,他在識人方面確實有極高的造化。古往今來,對一個人的評價主要也就是兩種:君子,小人。
  • 《羅織經》為什麼好人老是吃虧?讓你認清奸人面目,看破惡人伎倆
    自古以來,有不少寫人心、謀略的書,而寫害人的書卻不多,在其中有一本千古邪書《羅織經》它是中國第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玩弄權術書籍,有個領導以前對我說:「要對付小人務必了解小人,比小人還狡猾的好人才是高人。」生意場沉浮老大哥說:「沒有狼,羊就會退化,不了解小人,就無法堤防小人。」
  • 看透人性的人有多厲害?王莽:陰謀篡位,他卻是天下人眼裡的君子
    別人頂多騙幾個人,而王莽幾乎騙過全天下的人。在王莽沒有篡位時,即使是他最貼心的親人,都沒有察覺出他的奸詐。唐朝詩人白居易,針對王莽,專門寫了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意思就是,「王莽篡位之前是個謙恭君子,假使他很早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忠奸又有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