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和中餐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到了一家吃西餐的餐廳,你卻沒有遵守吃西餐應有的禮儀,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個沒有禮貌的人。
出席宴會、約會等場合時,免不了會吃西餐,用餐時該注意什麼呢?清楚掌握用餐的細節禮儀對你的形象會有很大加分。
認識西餐廳
在西餐廳裡,大大小小的杯子盤子,各式各樣的叉子勺子常常讓我們頭暈。所以,在明白西餐禮儀之前,認識一下西餐廳的布局是大有必要的。
大餐盤位於餐桌中央。高腳杯放置在客人正餐刀的上方,細長的香檳杯放置在水杯和其餘杯子之間。道岔根據不同菜品的順序合理擺放,你只要從外到裡使用就可以。沙拉叉放在大盤碟左側一英寸的地方,由外向內依次是肉叉(主材叉)、魚叉(如果有魚)。大盤碟右邊由外向內依次是湯匙、沙拉刀、肉刀(主菜刀)、魚刀、刀都應面向盤碟擺放。如果參加的是正式宴請,只有女主人把餐巾鋪在推上之後,才是宴會開始的標誌。一般而言,就餐時將餐巾鋪在腿上,並且疊成長條形或三角形,為著裝保潔是餐巾的第二個作用。如果你中途要離開一下,回來還接著吃,餐巾要放在座椅的椅面上。當你把餐巾直接放在桌子上,就意味著你不吃了。此外餐巾可以用來擦嘴,但不能用來擦刀叉和擦汗。麵包和黃油都放在小盤子裡,這個盤子通常在左邊叉子的上方,黃油刀一般橫著擺在黃油盤的頂部,刀刃面一定要向著自己。
就餐姿態
就坐時,身體要端正,手臂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蹺腿,也不要靠在椅背上。進餐時,頭部要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太低,不能過多地移動頭部。使用刀叉時,要從外側向內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的左端用以固定,右手執刀順著叉子的側邊切下約一口大小的食物,然後,左手拿叉將食物直接紮起送入口中。喝湯時,用湯勺從裡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微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把匙柄指向自己。吃魚、肉等帶刺或骨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以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再放入盤內。如果盤內剩餘少量菜餚,不要用叉子刮盤底。吃麵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麵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麵包應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塊麵包咬。塗抹 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塗抹。喝咖啡時,如果想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用小勺攪拌均勻,然後將小勺放在咖啡碟上。喝的時候,右手拿杯,左手端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舀著喝。
西餐中,飲酒的藝術
西餐中,常用的葡萄酒有雪利酒、香檳酒和雞尾酒。雪利酒是紅色的,加白蘭地調製而成,酒勁較大;香檳酒原產地是香檳地區,故名「香檳」,香檳一定要冰凍的;雞尾酒是一種量少而冰鎮的酒,是以朗姆酒,龍舌蘭、伏特加、威士忌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牛奶、咖啡、可樂、糖等其他輔助材料,加以攪拌或者搖晃而成的一種飲料,最後還可以用檸檬片,水果和薄荷葉作為裝飾物。
在西餐廳與人共進晚餐,很多人都喜歡點一瓶葡萄酒。從點酒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品味和修養。如果你是葡萄酒愛好者,必定會知道如何點酒。如果你對此知之甚少,可以請懂酒的服務人員推薦。
在正式的西餐廳或者大型宴會上,酒水常常是主角,它與菜餚的搭配自然也十分嚴格。一般來講,吃西餐時,不同菜餚要搭配不同的酒水。西餐中所上的酒水可以分為餐前酒、佐餐酒、餐後酒等幾種,其各自又擁有許多具體種類。
餐前酒,別名開胃酒,是在正式用餐前引用,或在吃開胃菜時與之搭配。一般人們喜歡在餐前引用雞尾酒、苦艾酒和香檳酒。佐餐酒,又叫餐酒,是在正式用餐期間引用的酒水。西餐裡的佐餐酒均為葡萄酒,而且大多數是幹葡萄酒或半乾葡萄酒。在正式宴會上選擇佐餐酒,有一條重要的講究"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白肉,即魚肉、海鮮、雞肉,吃他們時,須以白葡萄酒搭配;紅肉,即牛肉、羊肉、豬肉,吃這類肉時,應配以紅葡萄酒。餐後酒,是在用餐之後用來助消化的酒水。最常見的餐後酒是利口酒,又叫香甜酒。最有名的餐後酒,則是有著「洋酒之王」美稱的白蘭地酒。
真正的西餐禮儀還遠不止這些。我們會在將來的內容中陸續為您講解其他禮儀。當然這些禮儀也需要你再日常過程中能夠不斷演練,待你熟練之後,就能放心地去任何西餐廳,安心優雅地享用各種美食。
魅力心語
吃的時候只讓牙齒接觸到食物,千萬不要咬叉子。
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
西餐中,啤酒作為一種普通的酒,一般在吃便餐時才會飲用。
就坐時,按照禮儀來說,男士應該為女士拉開座位。如果有男士這樣做,女士需要站在椅子的右邊,由左手邊入座,並微笑著說「謝謝」或點頭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