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秘辛:光大與中信31年的歷史交錯

2021-01-20 澎湃新聞
2013年光大銀行H股上市之時唐雙寧致辭,用「回報」兩字來表達他的心情,「回」代表「回家」,光大銀行通過H股上市回到了光大的發源地——香港。澎湃資料

       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下稱光大集團)正在走上另一家「紅色央企」中信集團已經探出的道路。

       8月1日晚,光大銀行(601818,06818.HK)、光大證券(601788)、光大控股(00165.HK)和光大國際(00257.HK)同時公告,國務院已批准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新重組的「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將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根據公告,財政部將以其所持有的光大集團的股權、所持有的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即光大香港總部)股權,以及對光大集團的貸款及利息作為出資;匯金公司以持有的90億股光大銀行的股份、中國光大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以及承接的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本息作為出資。重組改制後,光大集團(包括境外分支機構)全部資產、負債、機構和人員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承繼。

       公告並未披露有關改制重組的具體細節,但光大銀行A股在當天消息公布前,曾一度上漲逾5%,對於在資本市場上並不出眾的光大銀行而言,這並不多見。

       作為中央直屬企業中最特別的金融控股「雙子星」,光大集團和中信集團無論是其「紅色」出身還是現實改革路徑都有類似之處,而且多有歷史交錯和彼些借鑑,但相對於以領導層穩定著稱的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在其中的波折反覆和戲劇性無疑更加特別。

       在今年2月28日的光大銀行股東大會上,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曾表示,如果說工、農、中、建、交等銀行的體制是「共和制」的話,中信集團就是「聯邦制」,即控股型的母子公司,而光大集團則是「邦聯制」,即不控股的母子公司制,自己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引導光大從「邦聯制」走向「聯邦制」,這種轉型很快就能見到曙光,「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中信的模式問題。」

       眼下,中信集團的赴港整體上市已經接近收官,光大集團也將在8月18日迎來第31個生日。

       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的獲批,意味著一個股權結構清晰的光大系金控版圖全面成型,並且隨著近期一系列新的人事布局,唐雙寧口中的「時候」已經到來。

曾經風光的兩座香港「橋頭堡」

       被稱為新中國成立後首家赴港成立的中央企業,光大集團曾以特殊的背景在香港和內地長時間叱吒風雲,但現在卻泯然於眾金融機構。

       1981年年初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一百年的誠請,是光大現在一切的開端。

       那一年,62歲的王光英以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副市長及天津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這樣一個橫跨黨派、行政和商業職務的疊加身份南下赴會。

       王光英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1940年代即開辦化學廠,長期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提供軍需所用的炸藥包引信和醫用橡皮膏等,但到1949年時,它的僱員最多也只有120人。

       王光英一生縱橫政商兩界,被周恩來稱為「紅色資本家」。而彼時,他更為人矚目的身份是,王光美——共和國第二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最親近的兄長,港人稱為「紅色國舅爺」。

       南下回來,1981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初八,王光英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裡陳書「港澳見聞和八點建議」。在該份報告書中,王展示了他特有的商業嗅覺和充沛的政商人脈關係, 建議「用香港的經營方式成立一個高效能的綜合性公司做些零星生意」,「如放開手腳,給予隨時調用幾億美元的權利,也搞承包責任制(各部門少加幹預),給國家賺大錢是有可能的。」

       這一年,距離榮毅仁創辦「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已時過4年,中信開始風生水起,1982年成功在日本發行了100億私募債券,名聲大噪。

       最高層很快回應——「在港設一完全打破官商一套的綜合公司,委託光英同志負責籌辦。幹部也由他選人,由中國銀行貸款支持」。

       光大集團1983年5月在香港創辦,同年8月18日正式開業,當時註冊名為「紫光實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即現在的光大香港總部,英文名「Ever Bright」,意思是「永遠光明」,王光英將此詮釋為「光明正大地做生意」。

       曾在光大任職16年的中信前董事長孔丹如此回憶光大創辦之初,他說:「我對榮毅仁、王光英兩位老人都非常地尊崇」,「小平同志借鑑他們的聲望、經驗、能力、知識,要建立一種有別於傳統體制下的企業,為改革開放,尤其是開放做一種嘗試。」

       「成立光大時,中央給的資金比給中信的還多些。我記得是給了20億人民幣,還給了2億美元作為進口國外先進技術和二手設備的周轉資金。」孔丹說,從成立之初,中信和光大這兩個公司的思路就不大一樣,「榮老闆很早就把很多部委的領導聘為董事會成員,同時啟用了一批老的工商界人士,繼續發揮他們的作用。王光英老闆的路子不太一樣。他把總部設在香港,一開始用了幾個比較年輕的人,而且以他的身份和香港的重量級人物溝通」,開創了光大早期別具一格的局面。

       當時中信和光大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國家沒有具體指明應當搞什麼行業、產業。所以有一個說法,就是什麼能賺錢就做什麼,於是就有了很多的創新。」孔丹說。

       1983年起,光大集團以貿易起家,大力拓展實業投資,以中外合作方式引進資金搞了許多大型建設項目,風頭大勁。短短7年,光大開發了深圳南頭工業區,修建了北京京廣中心,資產從0膨脹到200億港元,開設子公司六七十個。

       整個1980-1990年代,作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兩家窗口公司,王光英執掌的光大和榮毅仁主持的中信,並稱中國改革開放的兩座「橋頭堡」。

1989年後的金融業狂奔

       1989年後光大換帥的具體考量,至今不為外界所知。當時,原來中央直屬的五大公司就剩兩大公司中信和光大。

       結果是王光英卸任,時任央行副行長的邱晴1990年接任光大一把手。當時「亞洲四大女強人」之一、外界人稱「邱老大」的邱晴並沒有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愛人吳江比她的名氣要大得多。吳江曾任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主任。

       光大集團從邱晴任上開始進行戰略性調整,向內地傾斜,向金融業傾斜。

       1990年11月,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在京成立,即光大集團北京總部,北京和香港總部互不隸屬。

       此後,光大的歷任掌門,無一不是央行或銀監會高管的背景,以民間色彩崛起的光大,此時官派身份已表露無遺,比如1992年8月成立的光大銀行,就是中國首家國有控股並有國際金融組織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頭一時無二。

       依託1991年成立的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光大信託)和光大銀行,光大集團開始迅速擴張。

       但1993年,冒進的光大信託在王亞克在主政時發生8000萬美元的重大虧損和巨大隱性黑洞,使光大集團元氣大傷,差點被搞垮。光大在2002年最終失去信託牌照。

       光大信託事件也導致光大集團調整領導班子。1996年,朱小華接替邱晴成為光大集團新一任董事長,孔丹任總經理。只有上海財經學院夜大學歷的朱小華的經歷堪稱傳奇:從知青到兵團幹部,再到人民銀行研究所乃至上海人行副行長和央行副行長。

       朱小華為光大定下的藥方是「超常規發展、全方位經營」,展開令人目不暇接的動作,以銀行、信託、證券等金融業為主導,全面進軍金融業、基礎設施、石油天然氣、飯店管理、房地產開發及通訊領域6大產業。

       一時間,光大成為香港最紅的紅籌股,港媒稱其為「朱小華旋風」。

       1999年初,光大整體接收擁有137家網點和700億資產的中國投資銀行,令光大系的人員和資產規模擴張到之前的近一倍,進入股份制銀行前三。此外,1999年6月,光大集團剛從上海財政局受讓原為中國工商銀行持有申銀萬國證券24640萬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兩起併購均被業內視為經典之作。

       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997年完成香港聯交所間接上市……一切都走在同行的前列,這就是1990年代後期的光大集團核心企業光大銀行。到1998年,光大銀行的資產利潤率、人均利潤率在國內銀行機構中名列前茅,而且資本充足——資本充足率達17.1%,遠遠高於巴塞爾協議和人民銀行規定的8%的資本充足率,名列國內銀行之首。

       「光大是當時大家夢寐以求的地方,進去對人才招聘的要求很高。光大銀行背靠集團優勢,業務根本不用發愁,是當時金融圈裡典型的高富帥。」一位光大的老員工回憶說。

       但至此之後,光大銀行再也沒有回到這時的榮光。

「朱小華黑洞」

       1999年光大集團原董事長朱小華受賄案爆發,其在亞洲金融危機前激進的資本運作令光大更加元氣大傷。

       當時的朱小華過於自信、樂觀,光大錯失多次套現良機。相反1996年中信集團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套現108億現金,在隨後到來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中信不僅度過難關,還愈發壯大。

       而在上述危機期間,佔光大集團資產主要組成部分的光大銀行,一次次為集團提供擔保,被拖入泥沼。2005年數據顯示,光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91億元,核心淨資本已經降至-30億元,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49%,每股淨資產為-0.37元,而2000年增資擴股時新股東每股1.95元。

       而且自光大信託事件爆發之後,光大集團就陷入了一個管理層頻繁更替的怪圈,歷史上光大集團領導班子經過了六次調整,孔丹在光大集團時,輔佐過的董事長就多達四位。

       六任一把手中,擔綱「朱小華事件」的滅火者的劉明康在位時間最短,從1999年7月末到次年6月,不過一年時間。但這位同樣以央行副行長身份空降的大員,還是為光大提出了銀行、證券、保險、財務投資四駕馬車並驅的構思,並搭起了最基礎的框架——這個時候,若干年後與光大、中信並列為三大混合金融控股集團試驗田的平安集團,尚還在為其主業保險的生存而殫精竭慮。

       2000年7月至2007年6月,王光英的侄子、交通銀行行長王明權接過了光大,退出了狀況不佳的保險業務,但光大依然沉痾難起。郎鹹平當時甚至譏諷光大為「never bright」(永遠亮不了)。

       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稱,2002年,光大銀行資產是興業銀行的五倍,五年後的2007年,興業銀行的資產比光大銀行多了兩千多億元。而這個數字,到了2013年,兩者的差距已經接近萬億。

       2003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啟動重組之際,光大集團也開始考慮重組。次年1月,頻臨破產的光大集團向國務院匯報了自身資不抵債,以及旗下光大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問題。

       孔丹後來總結說,光大出這些問題,裡面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那樣的一個環境裡面,缺少很明確的行業戰略,也沒有國家資本金的有力支持,讓它自發地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發展,是相當艱難的,它既受到了壟斷性的企業的壓力,受到競爭的壓力。

       2000年,孔丹離開光大進入中信集團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7年唐雙寧拐點與後遺症

       2007年6月,53歲的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臨危受命空降光大集團,進行改革重組。

       作為光大集團在位時間最長的一把手,唐雙寧在這過去的七年時間裡過得並不輕鬆。這位精通書法、研習哲學和黨史的銀行家,喜歡用數字、古典詩詞及哲學詞彙闡述自己的戰略和思想。

       唐雙寧曾將光大諸多癥結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歷史問題,二是管理問題。

       在外界看來他最大的任務是替公司「找錢」,同時還要力保集團對最大現金奶牛光大銀行的實質控制權,還要終結北京、香港兩個總部分治局面。

       光大集團與中信集團命運類似,只不過沒有中信那般幸運,中信銀行得以依靠中信集團強大反哺實力,最終既未依靠國家注資,也沒有依靠外援,搶在2007年4月中國資本市場高點成功股改上市。

       光大不同於中信之處,在於其已經沒有能力實施自救。兩者差不多都是2008年左右提出要整體改制。但中信集團早在2011年年末就完成了改制,今年3月份,中信集團率先發布了赴港整體上市的方案,成為國企改革的樣本之一。

       「光大幾十年走了好多彎路,喪失了幾次好的宏觀機遇,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一位光大集團高層如是感慨,當初甚至考慮過由銀監會接管,也有一些業內同行還曾前來洽談收購。

       但光大不能倒。從2003年開始的11年改革重組歷史上,2007年可被定義為光大的「決定性時刻」。

       2007年8月8日,國務院批准光大集團改革重組方案。按該方案,光大集團實業和金融資產分離,整合金融資產成立光大金控;光大銀行亦需重組,由匯金注資。

       2007年11月30日,中國光大實業集團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承接了光大集團原有的實業資產和歷史舊債,為光大銀行財務重組和組建光大金控集團創造了條件。

       一番博弈之後,2007年,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注資200億美元,挽救實際上瀕臨破產的光大銀行,同時也取得了光大銀行控股權。

       注資後,光大集團及子公司光大控股在光大銀行的股權比例從45.55%被攤薄到13.25%,匯金成為第一大股東,控股超70.88%。光大集團管理上的窘境可想而知,但黨委和人事權仍抓在光大集團手裡,光大集團仍在管理光大銀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後,2010年8月18日,光大銀行終於在上交所上市,217億元人民幣的募資額成為當年A股市場,僅次於農行的第二大IPO。

       截至2014年3月底,光大銀行的實際控制人仍舊是匯金持股48.37%,光大集團和光大控股合計持股9.1%。但由於股權關係沒有理順,「光大金控」提出多年懸而未決。

2012年底峰迴路轉

       2012年底,光大集團迎來了歷史上的又一次逆轉,各方就光大集團新一輪改革重組方案達成一致,方案核心在四個方面:

       一是光大集團從以前單一股東的國有獨資企業改制成為由財政部、匯金公司等股東投資的股份制公司。財政部以光大北京總部和香港總部的股權和財政部借款本息作為出資,匯金公司以部分光大銀行股權、光大實業股權等作為出資。二是匯金公司將部分光大銀行股權注入光大集團,實現光大集團對光大銀行並表;三是財政部將光大香港總部注入光大集團,由光大集團直接在香港登記為光大香港總部的股東,實現光大北京總部和香港總部的合併。四是人民銀行再貸款本金和正常利息由匯金公司承接後轉為對光大集團的股權並承擔償還責任,免除再貸款罰息。

       據此規劃,未來的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股權關係完全清晰:即由財政部、匯金公司控股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控股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等子公司。

       2013年是光大集團「三十而立」的日子。年初唐雙寧表示,光大金控集團力爭在當年8月18日,即光大集團成立30周年的生日當天掛牌。

       但這一年卻仍然幾多歡喜幾多曲折,光大金控最終也沒有掛牌:從年初光大集團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覆,到8月16日光大證券震驚資本市場的「烏龍指」事件,再到年末看空聲一片中光大銀行逆勢完成H股IPO……其峰迴路轉、跌宕起伏,一如其過去三十年的大多數故事。

       根據官方網站介紹,光大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以經營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期貨、金融租賃、實業等業務為主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光大集團在境內的主要企業有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光大金控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中國光大實業(集團)公司等實業企業;在香港經營的企業有光大控股和光大國際等20家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光大集團管理的資產總額約2.6萬億元,是改革重組前的4倍;全年合計實現稅前利潤約370億元,員工總數近5萬人;集團本部歷史虧損123億元已於2011年全部彌補。

       而在此期間中信集團也經歷了中信嘉華銀行瀕臨破產和中信泰富兩次危機。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信總資產合計4.18萬億元,營業收入3295億元,淨利潤369億元。

       可見,光大與中信總規模上已經相差1.6倍,不過在2013年賺錢能力已經持平。

北京香港兩總部的平衡術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的獲批組建,不僅釐清了財政部、匯金公司、光大集團、光大銀行等的股權關係同,還解決了31年來光大集團北京、香港兩個總部無法並表的問題,光大獨特的「一個集團兩個總部」的經營管理模式困鏡也將化解。

       目前光大香港總是個人代國家持股方式按香港法律註冊的公司,光大北京則是由財政部直接出資按國內法律註冊的公司,兩者統稱光大集團,都直接由財政部管理。兩者雖隸屬於同一個集團,但彼此之間沒有股權紐帶,不能並表。

       早在2007年8月,唐雙寧入主光大之初,便對光大集團管理體制的複雜性有過描述——長期以來光大橫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個獨立法人;但又是一套領導班子,兩個管理總部;資金往來密切但財務上又無法打通,無法真正並表;同一集團,相同崗位但又實行多種分配體系。

       唐雙寧曾在一次半公開的會議上抱怨,自己作為七八個公司的董事長,但卻什麼也管不了,「到現在光大是什麼體制,仍說不清楚。光大由兩個法律、財務上各自獨立的公司構成,各自獨立,」他說,「有人說光大好比明朝的體制,明朝是一個皇帝,北京南京兩個首都兩個內閣。」

       2007年第一輪重組後,光大集團加強了兩個總部的整合,在內部管理上由光大北京對光大香港按子公司體制管理,但是股權關係仍無法建立。徹底建立光大香港與光大集團的股權紐帶,也是這一輪改革重組的重要內容之一。

       事實上,對於雙總部的安排,也是中信集團目前推進的香港整體上市的最大看點之一。此前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團進入香港的橋頭堡,也是最為國際化的一個子公司。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此前表態,新中信一個香港的公司,「總部當然是要放在香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信集團包括員工整體搬遷到香港。「中國中信」將成為香港註冊公司,未來中信集團董秘辦公室、行政部、財務部、會計部等部門將整體遷往香港,不過各業務部門,包括董事長常振明在內的管理層,仍將以北京為工作地點,同時會更為頻繁來往北京和香港。

       常振明進一步稱,選擇把總部遷到香港就是相信這裡的法制、人才和公司管治會提高中信整體業務的經營效率。

       按照光大集團透露的信息,其兩總部合併後,預計也借鑑中信的安提,以北京總部為主導,但也會最大程度利用香港的窗口作用。

光大金控新布局與「回家」

       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的出水,更使唐雙寧期望的光大「聯邦制」躍然紙上。

       唐雙寧曾表示,「這次全部並表後,光大集團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特大型綜合經營『金控集團』」。如此,光大集團在管理體制將進一步理順,有助於協同效應的進一步落地,光大金控的未來也被賦予了新的預期。

       今年年初,唐雙寧曾在光大集團的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光大集團工作頭等大事是通過改革重組全面推進金控集團建設,並圍繞金控集團建設做好各企業工作。

       將光大打造成一家綜合經營的國家控股公司,是唐雙寧的願望,2007年起,光大集團便開始了其在銀行、券商 、保險 、信託等諸多金融領域的布局。

       光大證券一度擔負起為光大銀行上市探路搭橋的角色,其2009年8月完成上市,光大集團持股比例為33.92%,加上通過子公司光大控股持股33.33%,光大集團對光大證券的持股比例為67.25%,絕對控股。

       2010年7月,光大集團還通過友好協商獲得了光大永明人壽的控股權,公司註冊資本達到30億元,光大集團持有50%股份。

       2013年8月,信託牌照被撤銷11年後,光大集團通過增資擴股,曲線拿下甘肅信託35%股權,金控平臺再落一子。

       除此之外,近期光大集團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也使市場對於諸多管理層履新的後續效應,以及機構間職務流動與調整可能進一步助推協同效應的發揮賦予了諸多期待。

       去年底,光大銀行行長郭友升任中國建設銀行監事長;光大銀行副行長林立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並成為中管幹部;今年4月,解植春又調任中投公司任副總經理。這一系列動作被市場理解為結束了光大過去三十年幾乎沒有提拔性對外輸出管理層的現象。

       其後,原光大集團總經理羅哲夫因到達退休年齡退出領導班子,55歲光大集團副總經理高雲龍接任總經理。而年初從建設銀行副行長位置上離開轉而就任光大銀行行長的趙歡同樣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原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局長郭新雙與原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劉珺出任光大集團副總經理。

       值得關注的是,高雲龍曾任青海省副省長,「目前正是光大走向金融控股集團的關鍵時期,高層選任有政治和經濟複合背景的領導執掌光大集團,也體現出一定的深意,集團的『金控』之路應該會更加穩健和有聲有色。」 有知情人士認為。

       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由民主黨派人士高雲龍當選集團總經理,意味著未來很可能成為一把手,光大集團的「高雲龍時間」令人值得期待。

       光大集團現任董事長唐雙寧,現年60歲。

       2013光大銀行H股上市之時,唐雙寧向香港各界致辭時,用「回報」兩字來表達他的心情,「回」代表「回家」,光大銀行通過H股上市回到了光大的發源地——香港。

       「一切順利的話,2014年底光大金融控股集團將正式掛牌。」知情人士透露,隨著集團重組改革完成,光大擬擇機引進戰略投資者,條件成熟時整體上市。

       具體對比改制及整體上市路徑,中信集團和光大集團略有不同。中信集團於2011年12月改制,但當時是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即現在的中信集團(全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然後在中信集團下面設立一家股份公司——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中信集團90%以上核心資產。

       而中信集團已經披露的整體方案是,由中信泰富收購中信股份全部股權,即中信集團將通過注資中信泰富的方式,在香港實現整體上市。

       對光大集團來說,複製中信集團路徑,赴港整體上市才意味著真正意義的「回家」,中信集團也實現了國企改革探路的意義。

       而以上亦正是市場預期。

       (註:本文根據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導等報導綜合梳理而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改制15年後 中國最大校企方正集團被訴"改制無效"
    2001年至2004年,時任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時任執行總裁李友、時任副總裁餘麗,在方正集團的改制過程中,將方正集團2002年12月31日的淨資產審計值由20.69億元人民幣,降至只有8029萬元人民幣。其二,在股權受讓主體上,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 中信證券:普華永道對中信證券就反饋意見中提出的需要會計師核查的...
    (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按照備考合併財務報表附註二所述的編制基礎編制的備考合併財務報表,包括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3月31日的備考合併資產負債表我們亦接受委託,審計了中信證券擬收購的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包括廣州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及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 (以下簡稱「廣州證券」)的備考財務報表,包括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3月31日的備考資產負債表,2017年度、2018年度及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3個月期間的
  • 王國權已任中信集團黨委委員 12月4日辭任中國電信副總裁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7日電 12月7月,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中信集團官網「關於中信」一欄中,「集團領導」處,王國權位列六位黨委委員之一。來源:中信集團今年12月4日晚間,中國電信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調動原因,王國權已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職務,由12月4日起生效。中國電信指出,王國權已確認與董事會並無不同意見,而就其辭任一事,亦無任何事項需要通知公司股東。來源:中國電信公告當時,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王國權從中國電信離職後,將加入中信集團。
  • 神的永恆的旨意與歷史的交錯
    歷史似乎在搖擺不定,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也不知道從哪裡來。但是信徒知道歷史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歷史從神的永恆的旨意而來,要到永恆的結局裡去。歷史是一段特殊的永恆,不屬於永恆,因為很動蕩不穩定,屬於永恆,因為歷史是從永恆延伸出來,又回到永恆裡去。歷史是顯明神心意的場所。
  • [年報]中信證券2006年年度報告
    月1日起,公司按《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中國證監會令第34號)要求計算淨資本,母公司2006年12月31日淨資本為10,577,625,977.20元,較2005年12月31日相同口徑調整計算的淨資本4,059,932,838.87增加了160.54%,主要原因:一、報告期內公司增發股票,募集資本金;二、公司年內盈利,引起所有者權益增加。
  • 光大銀行「大吉酉金」雞年特種郵票版發行
    中國光大銀行繼推出《大吉酉金》徐悲鴻大師作品新年版後再獻祥瑞,1月5日,以中國郵政《丁酉年》2017生肖雞年特種郵票為創作題材,同步發行丁酉年新春定製版生肖金,內含兩枚一票難求的雞年生肖特種郵票,為農曆雞年賀歲再添一份喜氣。《大吉酉金》嵌套雞年郵票  工藝先進《大吉酉金》是中國光大銀行成立25年來發行的首款定製版生肖文化金,分為新年版和新春版。
  • 中信證券2019年業績122.88億 龍頭券商投資值有多大?
    1月13日晚,中信證券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未經審計):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1.77億元,同比增長16.0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2.88億元,同比增長30.86%;基本每股收益為1.01元/股,同比增長31.17%。來源:中信證券公告伴隨著這家龍頭券商業績全面大增的還有其股價。
  • 玄乎、扯呼:中信證券闢謠「中信證券闢謠」了!
    一、首先是有一個玄乎、扯呼的事:中信證券闢謠「中信證券闢謠」。前天中信證券電子組發布的闢謠,昨天晚上又翻了一個過。昨天中信證券說:未接受媒體「美國對華半導體代工廠禁令」採訪。也就是說,中信證券又發布澄清,稱前一天有媒體發布「中信證券:美國對華半導體代工廠禁令系謠傳」的新聞,稱中信證券電子組公開對媒體發聲。
  • 國際律所十大合伙人年薪盤點;北京德和衡改制為特殊普通合夥;德衡...
    2009年,北京大成改制成為北京首家特殊的普通合夥形式的律所;2011年,協力改制成為上海首家特殊的普通合夥制律師事務所。作為律所管理模式的優化配置,特殊普通合夥給律所規模化拴上了一道風險閘門,成為中國許多極速擴張的大所的多數選擇。
  • 妖精的尾巴320集:露西祖先登場,說出400年前穿越秘辛
    至於安娜為何會出現在如今時代,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在320集,安娜將給我們講出400年前的秘辛。安娜說出400年前秘辛安娜的身份可不簡單,她不僅是星靈魔導士,同時還是露西的先祖,更是納茲、溫蒂等滅龍魔導士的老師。根據安娜透露,在400年前,她曾負責教導納茲、伽吉魯、溫蒂、羅格、斯汀格語言和文化。
  • 歷史上那些時空交錯的奇蹟
    張學良於2001年逝世,而周杰倫在2000年11月已經推出了第一張專輯《Jay》,所以張學良確實有可能聽過周杰倫的歌,可能還有五月天、王力宏、蔡依林.....屬於不同時代的人們,就這樣奇妙地在時間上產生交錯。我們通常會憑藉常識,把事件放進一定的時間框架,比如用「古代」、「近代」和「現代」來劃分,或者用「上個世紀」,「二十年前」來定義。
  • 「智匯光大 E啟未來」 中國光大集團ESBU協同核心系統1.0正式發布
    12月22日,「中國光大集團ESBU協同核心系統1.0」正式發布,標誌著光大集團戰略和光大數位化發展取得又一重大進展。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現場發布「E-SBU協同核心系統」及「光大雲生活」超級APP。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吳利軍在發布會上致辭。集團黨委副書記、監事長朱洪波出席活動。
  • 揭秘新光大中心的風水布局
    如果把北京城比作一個人的頭顱,那麼通州就是人的口,京杭大運河就象一根吸管,通過「南水北調」以及「復 揭秘新光大中心的風水布局作者:國偉
  • 山東轄區證券營業部名單(截至2020年1月31日)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景區環山路紅門文化廣場商鋪一至三層0538-639881630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海濱北路證券營業部威海市環翠區海濱北路號-40631-51812163161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萊蕪萬福路證券營業部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萬福北路1號0634-562669662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聊城東昌西路證券營業部
  • 山東轄區證券營業部名單(截至2017年1月31日)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濰坊北宮東街證券營業部濰坊高新區北宮東街以南蓉花路以東青年公寓二號商鋪0536-832865630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潤大道證券營業部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中潤大道49號沿街1甲13套0533-628068631
  • [收購]泉陽泉: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吉林泉陽泉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 12月 31日,長春中院裁定批准合併重整計劃。其 2017至 2019年經審計合併財務報表主要財務數據和指標如下:單位:萬元項目 2019年 12月 31日 2018年 12月 31日 2017年 12月 31日
  • 上海證券市場2017年6月5日公開信息
    上海證券交易所每日交易信息  交易日期:2017年06月05日  一、有價格漲跌幅限制的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達到7%的前三隻證券:  1、A股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偏離值%    成交量    成交金額(萬元)  (1) 600082   海泰發展   10.48%    12108585
  • 2020年風水報告來了!中信裡昂又給港股「算卦」,恆指全年大吉,港股...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 1月18日消息,一年一度的中信裡昂風水報告再度出爐。由於中信裡昂風水報告能大體預測恆指一年走勢而出名。中信裡昂風水指數誕生於1992年,當初他們只是在春節時寄給客戶的賀卡上簡要地附上幾位風水大師的預測,再輔以該券商分析師的觀點。熟料,竟準確地預測了恆指全部的7個主要轉折點,由此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