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世界盃決賽賽前義大利隊全家福,前排左一為決賽攻入制勝球的斯奇亞維奧。
1934年世界盃那些事兒
1、奇葩賽制。1934年世界盃取消上屆實行的小組賽制,全部實行單場淘汰賽:90分鐘打平進入加時賽,若再打平不是進行點球決勝負,而是雙方將再血拼一場。1/4決賽120分鐘義大利1:1與西班牙踢平,翌日再賽義大利一球小勝晉級。
2、單場淘汰最大的受害者是美洲的巴西隊、阿根廷隊和美國隊,他們跨越了近半個地球來到義大利,只踢了一場就被淘汰回家,怨氣衝天腸子都青了。
3、世界盃史上第一次設立預選賽,共有32支球隊參加了分組預選賽,儘管身為東道主,義大利也不好意思玩特權,他們預選賽的對手是希臘隊。首回合義大利4比0狂勝,希臘隊隨後高掛免戰牌「不跟你玩了」,直接放棄次回合較量。
4、誕生於20世紀初的電臺在1934年時還是「新媒體」,這屆世界盃是史上第一次電臺的實況轉播,為世界盃的影響力貢獻了力量。希特勒(右)和墨索裡尼
上回書說到1930年首屆世界盃的創辦,一下燃起全球對世界盃賽的熱情。然而就在雷米特金杯如彗星般在地平線冉冉升起時,一片黑漆漆的納粹法西斯陰雲在歐洲大陸邪惡而迅速地蔓延開來,令日月無光,還讓世界盃中斷12年之久——— 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納粹來自德語的「Nazi」(「國家民族社會主義」一詞的縮寫),各位看官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錯,這跟阿凡達裡的「Navi」(納威族)僅有一個字母之差。納粹並非一個有嚴格定義、明確章程的政治黑幫,而是諸多政治觀點的大拼盤:比如極端愛國主義、自戀到極致的種族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同時推崇極權主義,連同性戀他們也管。
1923年希特勒的啤酒館暴動失敗後,幸運地只在監獄裡呆了八個月就恢復了自由身,並於兩年之後靠成功的「扮豬吃老虎」策略讓被禁的納粹黨解禁。1932年納粹黨一躍成為國會中的最大黨派,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1934年也就是第二屆世界盃的舉辦年,希特勒又加冕「第三帝國」總統,其仕途順利得遠超「官二代」、「富二代」。
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時,希特勒還沒完成從「屌絲」向「男神」的轉變,他那時的偶像是達到個人政治生涯巔峰的義大利大獨裁者墨索裡尼。相比之下希特勒更像追隨墨氏左右的馬仔,雙方的地位並不對等,隨著時間推移二者才發展出如膠似漆的「友誼」。
1930年傲驕的義大利拒絕參加首屆烏拉圭世界盃,然而世界盃的巨大影響讓墨索裡尼政府看到其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以現在的話講就是「一個很好的全球自我宣傳平臺」,所以決定把世界盃拿到自己家門口舉辦。墨索裡尼親力親為,指揮坐鎮,讓「大羅馬帝國」在外界面前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世界盃。
只是舉辦世界盃還滿足不了墨索裡尼的胃口,奪得世界盃冠軍才能讓他臉上貼金。雖然那時擁有斯基亞沃、梅阿查等球星的義大利隊人才濟濟,但為了確保奪冠,墨索裡尼瘋狂挖南美兩強巴西和阿根廷的牆角,搞定了多名所謂的「歸化球員」替義大利隊賣命。墨索裡尼的手甚至伸到了安排裁判這樣的專業領域,以至於半決賽和決賽,執法義大利隊比賽的都是同一名裁判。
就在這樣一手遮天的安排下,義大利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世界盃決賽,對手是捷克斯洛伐克隊。墨索裡尼下的死命令是:如果不能奪冠,球隊全體提頭來見!這可比朝鮮隊世界盃小組賽出不了線回家當礦工的傳言狠多了——— 球員知道,墨氏當真說得出做得出,這一戰是為老命而戰。背上沉重思想包袱的義大利隊變得畏首畏尾,讓捷克斯洛伐克隊控制了局面並率先進球。眼看距離去見上帝只剩最後十來分鐘,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義大利隊迸發出巨大的求生欲望,在90分鐘內扳平比分,又在加時賽中進球「死而復生」奪得世界盃冠軍。
世界盃的創辦是一大幸事,不幸的是第二屆世界盃,從開始到結束都始終被納粹法西斯的陰影所籠罩。兩年後的柏林奧運會,希特勒又複製了墨索裡尼的把戲,把柏林奧運會當成了自家後花園。
希特勒與墨索裡尼的親密關係恰恰始於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後,這兩位「好基友」在納粹法西斯的道路上越走越近,希特勒甚至發出「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即使整個世界聯合起來對付他(墨索裡尼),我也將堅決和他在一起」這樣的「好基友宣言」,其感人程度遠超還珠格格的「山無陵、天地合,才敢與君絕」。這兩位政壇黑社會大佬聯手攪動了整個世界的安寧,也令1934、1938年兩屆世界盃烏煙瘴氣,並讓世界盃在僅舉行了三屆後中斷了12年,其惡行真是罄竹難書。
天色已晚,華燈初上,遊子思歸。本回書先說到這裡,後話更有玄機,且聽下回分解。
(本回說書人 王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