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一場主題為「親視含殮感親恩」的故人沐浴洗禮儀式在南京殯儀館博愛廳舉行
剛出生的嬰兒要沐浴洗去血汙;走完了人生路,也需要一場沐浴,洗淨塵埃。3月30日,南京殯儀館進行了一場「親視含殮感親恩」的故人沐浴洗禮儀式,為逝去的親人行沐浴禮。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殯儀館自去年9月推出「故人沐浴」,已經服務了50多位逝者。對於這項新服務,市民們的態度不一,不過多數人能接受,認為這是對逝者的尊重。
在輕柔的音樂中為故人沐浴
洗臉、洗手足、修剪指甲……這場特殊的「沐浴」在南京殯儀館進行。周圍滿是鮮花,燈光溫暖,伴隨著輕柔的音樂,衣著整潔的化妝師們先是向逝者恭敬地鞠躬,然後開始清潔、整理遺容,動作輕柔,顯示出對逝者的尊重。觀看的人,心中也充滿莊重感。
化妝師林琿介紹,完整的「沐浴」服務包括初步清潔、面部清潔、指甲清潔與打磨、四肢和身體清潔、洗髮吹發、噴塗保溼液、更衣、化妝等步驟。根據家屬需求,具體的服務內容還可作增減。
「沐浴過程都是有深意的。比如洗臉,大家都希望以漂亮端莊的面貌面對別人,我們也希望能為逝者留住好看的最後一面。還有洗肩膀,是希望能卸下他生前的重擔,輕輕鬆鬆上路。」林琿表示,整個「沐浴」過程大概需要30分鐘到80分鐘不等。
大多數人能接受,認為是對逝者的尊重
昨天,來自鐵心橋街道的數十位市民免費參觀了南京殯儀館,並觀看「故人沐浴」禮儀。對這項新服務,市民們能接受嗎?
「我覺得挺好的,但是個人不太能接受。」王女士表示,按照老一輩的傳統,老人在家裡去世,子女們都會進行擦洗,然後換上壽衣。「已經弄妥當了,到殯儀館再洗換衣服,我覺得這些步驟沒必要。」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能接受,而且覺得非常好。「這體現了對故人的尊重,人乾乾淨淨地來到世上,也乾乾淨淨地走,我覺得蠻好的。」36歲的劉女士表示,家裡人雖然也會擦拭,但是沒那麼周全。「剛剛看的過程中,發現程序很規範,非常人性化。」
「剛剛在看的時候,心情沉痛。我們剛來到世上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沐浴洗去身上的血汙。小時候,是父母幫我們洗澡。父母年紀大了以後,我們幫行動不便的父母洗澡。最後他們故去,再行沐浴之禮,我覺得這是一種生命的輪迴。」36歲的市民李久新表示,這也是子女盡孝。
半年,50多位逝者行「沐浴禮」
南京殯儀館副館長馬豔介紹,「故人沐浴」的儀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而在周朝,故人沐浴正式成為中國殯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殯儀館於2016年9月正式推出「故人沐浴」服務,目前已經為50多位逝者進行了這項服務。
「我最親愛的媽媽,你總是那麼漂亮、整潔。你乾乾淨淨地來,也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地去見你最想見的媽媽和姐姐。我們知道這是你最希望的,我們都愛你。」「作為逝者的親屬,我們十分感謝兩位年輕的入殮師高度敬業的精神。他們令我們感動至深。他們對逝者的尊重與禮遇,使我們感到生死無界,傷悲得到撫慰。」這些逝者的家屬用語言表達了對「故人沐浴」禮的感謝。
馬豔表示,很多逝者親屬在觀看「故人沐浴」禮儀時都很感動。「因為不少逝者生前因病常年在醫院,有些走得比較匆忙,家裡人照顧不周全,一般都是擦拭一下,很難像我們這樣完整地清洗,沒有這麼細緻、乾淨。」她表示,通過參與這場儀式,可以讓市民體會到殯葬服務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性關懷,更能理解生命傳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