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指出:疫情下的國際形勢的演變,特別是中美關係的急劇變化,把中日關係和日本的外交推到了一個新的關口,面臨新的考驗。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的對日友好合作方針不會改變。相信日本有識之士會看清世界大勢,堅持推進中日關係的正確方向,不誤判、不動搖、不折騰、不做傻事,經得起新的考驗。這也符合日本的現實和戰略利益。
10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作為日方窗口單位參與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疫情下國際形勢與中日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國際飯店召開。會議採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日方嘉賓在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本部會場通過視頻連線參加會議,來自中日兩國的學者及智庫、媒體代表共計60餘人出席會議。
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所長深尾京司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劉玉宏主持會議開幕式。
戴秉國在致辭中指出,我們共處的這個世界進入到了一個無人可再稱王稱霸、為所欲為的新時代。世界回不到過去了,這個世界是大家的,不是誰私有的,治理要大家來,成果由大家分享。疫情下的國際形勢的演變,特別是中美關係的急劇變化,把中日關係和日本的外交推到了一個新的關口,面臨新的考驗。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的對日友好合作方針不會改變。相信日本有識之士會看清世界大勢,堅持推進中日關係的正確方向,不誤判、不動搖、不折騰、不做傻事,經得起新的考驗。這也符合日本的現實和戰略利益。剛剛上任的菅義偉首相表示,要與中國等鄰國建立穩固的外交關係,顯示了日本新政府堅持對華協調合作的積極姿態,我們期待著日方「穩固」中日關係的實際行動。中日雙方要努力達到更高水平上的互利合作,實現各自更大發展。當前中國正在謀劃「十四五」規劃,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上的開放發展,對於日本經濟界無疑是重大機遇,希望日本抓住機遇,繼續積極參與中國發展,從中分享發展利益,促進自己發展。中日兩國作為亞洲文明的重要成員,不僅應當相互理解、友好相處、交流借鑑,還應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鑑、進步發展提供「東方智慧」。要把「永遠友好」的精神真正體現到中日雙方各自的政策中去,落實到各自的行動中去,一步一步地朝著「永遠友好」的目標前進。
福田康夫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中美之間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包括中日在內的世界各國,應把相互協調、共同構築更加穩定的國際社會作為現階段的當務之急。本次會議主題涉及的環保、少子老齡化、社會保障、貧富差距等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面對和努力,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構建新型的國際經濟社會秩序,以應對新冠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次會議所包涵的創新和數字經濟等主題,對解決這一問題至關重要。為了構建國際新秩序,同處東亞的中國和日本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兩國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諸多難題,兩國學術界在這方面的交流探討將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他期待本次會議能為目前尚不明朗的未來世界經濟社會走向提供指引,並使中日間合作達到一個新高度。
謝伏瞻在致辭中指出,中日是鄰國,兩國利益高度交融,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地區重要國家,面對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應該共同擔負起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在深圳發表重要講話,重申了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主張。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只會邁的更大!當前,中日關係面臨一些課題與挑戰,但主流是和平、友好、合作。希望日本新政府能從當前國際格局出發,思考謀劃中日關係,與中方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密切溝通,友好合作,共克時艱,攜手前行,積極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他提出三點建議,第一,以共同應對疫情、促進經濟復甦為契機,積極推動中日經濟合作提質升級;第二,針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流,共同維護開放性世界經濟與國際合作體系;第三,從促進文明相互理解、互學互鑑的高度,持續改善中日民間交往與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