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老話在理嗎?答案來了

2021-01-09 小馬話三農

和城市相比,由於農村人祖祖輩輩的生活在同一個地區,對親情更加重視。但是對待親戚時,並不是應該對所有的親戚都一視同仁,而是不同親戚不同對待,比如在農村廣為流傳的「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三不親中的三種親戚,雖然和自己的關係很親近,但是卻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姨夫是姨母的配偶,姑父是姑媽的配偶,舅媽是舅舅的配偶。姨母和舅舅是和自己母親有血緣關係、關係最為親近的關係,姑媽是自己爸爸的姐姐或妹妹,和自己的爸爸關係最為親近。但是他們的配偶因為和自己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所以關係也沒有那麼親近。

那麼為何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當自己的姨媽、姑媽和舅舅還在世時,我們和姨夫、姑父和舅媽的關係都會很親近,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卻沒有那麼如意,當姨媽、姑媽和舅舅去世後,以前和自己很親近的姨夫、姑父和舅媽之間的關係就沒有那麼親近,往來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甚至逢年過節都不互相走動。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問,為何自己的嬸嬸和大娘和自己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不在三不親之中呢?這是因為,嬸嬸和大娘是自己叔叔或大爺的媳婦,農村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所以當自己叔叔或大爺結婚後,大家還依然在同一個村子中,互相走動的次數比較多。但是姨媽、姑媽和舅舅就不相同,幾乎不會在同一個村子裡居住,甚至還有可能距離很遠,所以和這些親戚之間的來回走動全靠姨媽、姑媽和舅舅,當自己的姨媽姑媽和舅舅去世後,來回走動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生疏。

雖然「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很有道理,但是現在由於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改變,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親不親和血緣並沒有關係,而是和利益緊緊相聯繫。大家對於「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和舅媽」這句俗語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風水先生:「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說了你別不信
    俗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雖然不如唐詩宋詞那般的經典,但是卻勝在朗朗上口,但往往蘊藏著老祖宗的大智慧,而且是越嚼越有味道。俗語主要來源於生活,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 記得爺爺說過一句話:「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直接點名了親戚的奇妙聯繫!
  • 風水先生 :「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說了你別不信
    俗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雖然不如唐詩宋詞那般的經典,但是卻勝在朗朗上口,但往往蘊藏著老祖宗的大智慧,而且是越嚼越有味道。
  • 俗語:「人有三不親」,哪三不親呢?道盡人與人之間的脆弱關係
    俗語:「人有三不親」,哪三不親呢?道盡了人與人之間的脆弱關係文/一休道俗語,一直是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漢語語彙,俗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人情等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俗語是一般是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的,不過有的一些俗語也揭露了許多人世間的脆弱關係。
  • 俗話說:「三親,三不親」,都是哪些人?你們之間關係如何?
    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三親,三不親」,就是就是親戚之間的親疏關係。那麼這裡的「三親」和「三不親」指的是什麼親戚?三親,三不親我們都知道三親指的是姑,舅,姨。他們都是自己父母的親兄弟、親姐妹,都是和我們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關係自然很親近,所以在農村就還有這麼一句老話叫「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就是說有血緣關係的人,永遠都是親戚。
  • 農村談親戚時,常說「三親和三不親」指的是誰?有道理嗎?
    農村地區是很注重親戚關係的,親戚關係是家族的紐帶,親戚越多,家族就越大,那麼在村裡就是大戶人家,其他人不敢欺負。農村的傳統觀念就是多生孩子,兒孫繞膝,這樣才會家族興旺。談論親戚關係時,農村常說「三親、三不親」,那你知道這指的是誰嗎?
  • 農村人說「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之所以被人們牢記。一個重要的原因,俗語的魅力和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每個人的心裡。俗語不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重要的是這些生動的俗語,多還沒有記載於書籍,人們能從其中學習到不一樣的知識!其中有闡述生活經驗總結的,有關於講訴人情事故的,有關褒貶諷刺的,也有批駁揭露的,可謂是保羅萬象,這些俗語更是我國豐富藝術語言的寶庫。其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就是關於民俗之間的老話,因為這些和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當飯後,就常聽到老人說到一句老話「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在農村,親戚與親戚之間的關係,多以血緣關係的親疏來定!
  • 「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啥意思?
    聰明的農人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結起來,這就有了很多俗語,有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意思;有的道理深刻,教育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有的簡單而富有哲理,讓後人從中了解規律。一句話就將人生百態展示地淋漓盡致,一句話,就能通過口口相傳許多年。
  • 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到底:農村俗語「閒田莫讓女婿耕,老墳不讓女兒上」,為啥呢?在理嗎? 在農村生活,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老話和俗語,直到現在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依然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所以吃虧在眼前。也就有了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包羅萬象,無所不至。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說的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還是很在理 在農村生活,聽到最多的莫過於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直到現在我們平時做錯什麼事,通常就會有人說:看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老話在理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在冬至來臨之際,臘月已走得越來越近。當臘月臨近年關時,在臘月來臨之際,外出打工的村民們也將紛紛踏上回家的路。回到家後還要忙忙碌碌地收拾東西,還要到農村買年貨,這個時節是為過年做準備的。
  • 農村俗語「三歲刑,六歲衝,九歲害」,啥意思?有何講究?
    社會在快速發展,科技在飛速進步,農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但隨著歷史長河的不斷推移,時代的不斷變遷,農村的一些傳統習俗,文化也出現了嚴重的缺失,尤其是之前被先哲們暢談的俗語文化更是無人問津,而俗語作為農村的文化靈魂,是留給農村子子孫孫最為珍貴的禮物,值得所有農村人學習並傳承,而這些包羅萬象的俗語中
  • 農村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夫妻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何意?老話在理嗎?
    雖然人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人們依然會從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這個人的脾氣秉性,在農村中關於外貌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在農村中經常能聽到的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鐵樹開花,枯木發芽」,農村的這些老話你都知道嗎?
    農村的俗語是古人通過自己的經驗和觀察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也是勞動農民智慧的結晶,句句經典極致,這些俗語經過千百年流傳至今仍然受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其中一些很有意思的老話。2、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人窮困潦倒時去串親戚們,容易遭親戚白眼,會看不起你,有些人還以為你是去借錢,最後遭人冷落。人富裕後到鄰居家串門,容易遭人嫉妒,有些人會以為你是來顯擺,最後遭人冷漠。!所以「窮串親、易遭排斥;富串鄰、易遭冷漠 」。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窮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句,而這些俗語經過歲月的沉澱,更具魅力。每一句俗語都折射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應出當時的生活狀態,同時還表達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地域不同,俗語還具有地方特色後和趣味性。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過去家家戶戶都養得有豬,還有毛、狗之類的寵物。農民養豬的目的一般就是為了賣錢,另外就是自給自足。但是,就是這些與老百姓朝夕相處的小動物,老祖宗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人打鼾守田莊,女人打鼾守空房」啥意思?有道理嗎?
    夕陽西下,忙碌而又平淡的一天忙完了,獨自一人做在凳子上,一幕幕農村生活的場景映入眼帘,那時無憂無慮,天天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河裡摸蝦捉魚,累了就來到村口依偎在老人懷了,聽他們講村裡的趣事和一些美麗的傳說,其中不乏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現在想來仍記憶猶新,這些俗語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雖然沒有詩詞那樣的華麗
  • 農村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農村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啥意思?說的在理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寡婦年」這個詞語,老一輩的人們應該都知道,年輕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換做以前,在這樣的年份裡面最好是不要結婚,但是今年不一樣,今年除了是寡婦年以外,還是豬年,俗話說得好「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豬年和寡婦年相遇,那就是很好的預兆,各方面都是很順利的。這樣的年份是難得一遇的,所以在人們心中,遇到這樣珍貴的年份是很幸運的,對這一年很有盼頭,做事情也更加有動力了。
  • 農村人常說:「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而這些萬千的文化中,俗語作為熟語的一種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文化,這些俗語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於民間,是廣大的勞動群眾在長久的生活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它包羅了社會的各個方面,有關人情的,農事的,親情的等等,可謂是大到民族文化心理,小到個人的生活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