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8歲的李克農迎娶19歲的蕪湖孝女趙瑛為妻,雖是包辦婚姻,但李克農卻對這樁婚事滿意至極。
與李克農一樣,趙瑛也是蕪湖人,父親是蕪湖一位照相館老闆,趙瑛雖出生清末,但父親趙筱舫卻是個開明人,再加上受辛亥革命影響,南方思想開化較早,趙瑛7歲入學,14歲上第二女子學校,也是一位接受新思想的女性。
婚後的李克農、趙瑛十分恩愛,然而,這也是趙瑛一生不平靜生活的開始。
1918年,在趙瑛與李克農成婚的第2年,李克農經蔣光慈和李宗鄴介紹,加入「安社」,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任《國民日報》副刊編輯的李克農因反對「新稅法」,被逮捕入獄,出獄後擔任六安縣政府第二科科長、皖省「外交後援會」宣傳事務等職,並於1926年成為一名黨員。
在李克農忙於革命之時,趙瑛始終不遺餘力支持李克農,甚至拿出自己的嫁妝,作為李克農的活動經費,有共同理想,共同奮鬥目標,李克農趙瑛感情更進一步,在此期間,夫妻二人先後生育李寧、李冰、李冶、李力4個兒女。
因為兒女眾多,在加上李克農的父母需要贍養,趙瑛未能跟著丈夫一起革命,只能盡力照顧好家庭,讓李克農不分心。
1926年,白色恐怖充斥,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3月,李克農奉命打入蕪湖青幫組織,這也是李克農特工生涯的開始。
然而,作為特工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1927年4月,在李克農打入青幫僅僅1個月時間,蕪湖國民政府右派便策劃反革命事件,當時的趙瑛已經懷孕4月,得知消息不顧笨重的身體和瓢潑大雨,步行8裡告知李克農消息,李克農這才逃過一劫。
1928年,李克農的「濟難會」遭圍捕,李克農僥倖逃脫,李克農逃到上海,結識羅綺園、潘漢年等人,二人先後創辦《鐵甲車》、《老百姓報》,並秘密經行革命活動。
1929年,遵照周總理命令,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等人成立特別小組,李克農任組長,打入中統內部,因為特工人員沒有家庭容易引起懷疑,於是,趙瑛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了李克農身邊。
當時的李克農身邊都是中統特務,而且趙瑛與孩子們也與中統特務的家人們待在一起,其中的危險,可想而知。
1931年4月,顧順章叛變,李克農在得到情報後,立刻統治地下黨員離開,因為情報傳遞及時,上海的地下組織才沒有被一網打盡,可當時情況緊急,李克農只來得及通知趙瑛母子躲一躲。
雖然被丈夫「拋下」,但趙瑛並無任何怨言,她知道,丈夫做的事情有多重要,僥倖逃出後,帶著兩個孩子在上海流浪一個多月,後來找到組織,被安排返回蕪湖老家。
此事之後,李克農前往江西瑞金,進入蘇區工作,此後又是反圍剿,又是長徵,一直忙於工作,直到1937年4月,李克農趁著國共談判之機,回了一趟老家,這才再次相見,此時的李克農與趙瑛,已經分開6年。
1938年5月,趙瑛被接到李克農身邊,從此之後一直陪伴在李克農身邊,生死相伴。
終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趙瑛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但此時的李克農,卻更加忙碌,他先後擔任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等職,不僅要處理國內的事情,還要處理國際上的事情,忙的是團團轉。
作為妻子的趙瑛只能盡力照顧好李克農的起居,讓李克農少分心。
1961年,63歲的趙瑛,因癌症離世,失去生死相伴44年的妻子,李克農是痛苦不已,稱頌自己的妻子是「母儀典範」,他把趙瑛遺照掛在臥室,經常默默看著照片中的妻子。
1962年,在妻子病逝一年後,李克農離開人世,享年63歲,離世後與妻子趙瑛合葬八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