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人體另一半生命密碼 「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啟動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後,『人類表型組計劃』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又一戰略制高點。『人類表型組計劃』的開展,將全面解讀人類生命密碼所需的關鍵信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說,「人類表型組計劃」將系統解答基因與表型之間的具體關係和內在機制,將有助於實現疾病預防,並提出針對性的健康維護方案。近日,「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在上海啟動。
-
復旦人類表型組:破解人群生命健康密碼的探索者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已初步建成國際上首個跨尺度、多維度的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平臺:包括分子表型蛋白質組平臺、分子表型代謝組平臺、人體功能表型測量平臺等。且建有國際領先的組學質量控制參比實驗室,可以為人類表型組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
繪製人類表型組全景式參比圖譜 策動生命科學體系化原始創新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提供(下同)【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會議傳出消息:儘管「人類表型組計劃」的概念由美國科學家最先提出,但我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對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進行了布局,並實質性推動相關研究開展。
-
科技日曆 | 原子彈、登月之後,人類踏上了破解「生命密碼」之路
1985年前後,美國人相繼完成了人類基因組測繪意義的探討、提出測定人類基因組全序列動議的工作,並且在1986年正式實施計劃。1987年,美國能源部和國立衛生研究院就為其撥款1.66億美元。1987年,義大利開始人類基因組計劃。1989年,英國開始人類基因組計劃。比英國人晚4個月,法國人也開始了研究。
-
解讀生命密碼——人類基因組計劃2003年4月10日
加減法測定 DNA 只適用鹼基對較少的病毒類,為此,沃納·阿伯、丹尼爾·納森、哈米爾頓·斯密斯三位科學家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內切酶」,解決了基因測序難題;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桑格法」與新發現的「內切酶」法相結合,導致基因測序技術迅速地發展,加上蓬勃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介入,導致 DNA 的測序逐漸成熟;1984 年,世界範圍的科學家陸續測出了總計 3700 萬個鹼基對的人類基因序列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
作為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第一版《解碼生命》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在過去的年歲裡,後續進展令人眼花繚亂,人類正在認識自我的徵程上大步前進,因此又到了對「解碼生命」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時候。
-
「生命密碼」:從讀懂到開始編寫
王希哲攝圖③ 酵母基因組人工合成項目華大基因研發團隊。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攝圖④ 國家基因庫外景。經濟日報記者 喻 劍攝人類對生命奧秘的探索從未停止。從64年前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到27年前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13載繪就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再到如今人們能夠通過購買使用基因測序產品,在讀取自我「生命密碼」中體會造物神力——只需採集唾液提交檢測機構,就可進行基因檢測並得出分析報告。在報告中,人們可以清楚知曉自身種族及起源,並獲悉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如果說,基因組測序是「讀懂生命密碼」,那麼基因組合成就是在「編寫生命密碼」。
-
人類是被設計出來的?克隆羊出現,是否說明人類掌握了生命密碼?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很多在以前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物,如今都可以用科學原理進行解釋。由科學衍生出來的科技,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不過關於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秘密,生命密碼,對此人類仍然處於一片茫然狀態。千百年來,很多科學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的起源究竟是什麼?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原標題: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每一個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後,都隱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朽理念。 澄江化石地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莫測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的壯麗史詩。
-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奧秘,《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
實習記者 陳楊2020年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Bio-X研究院舉行。《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領銜主編。本書包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介紹,雲集了近200位在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耕耘多年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圖)
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每一個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後,都隱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朽理念。澄江化石地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莫測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的壯麗史詩。走進新開館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從寒武紀的「小蟲蟲」到機械暴龍,從國內到國外,從遠古生物到現生生物,從標本到活體,5億多年,滄海桑田,須臾之間,盡收眼底。
-
全球首張人類細胞圖譜將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
該項目利用自主研發的單細胞分析平臺,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系統性地繪製了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資料庫、鑑定了100餘種人體細胞大類和800餘種細胞亞類。研究團隊還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人體中約有37萬億個細胞。它們通過分裂、生長,最終形成不同細胞類型,進而形成人體的各種組織。
-
《易經》中關於人類「生命密碼」的記載:女7男8,兩個年齡要注意
人們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開始注意養生,人類的平均壽命也變得越來越長。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命力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從年輕到年邁,從虛弱到強壯,從強盛到衰退。這就是「生命周期」。人的壽命到底有多久,生命周期是什麼?是人們一直都在討論的話題。
-
生命數位化時代來臨!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降至500美元
見習記者 崔笑天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導自人類誕生以來,對「我是誰」的探索就從未停止。而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進步,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從300萬美元降至500美元,在有生之年,我們或許可以一窺自己生命最本質的秘密。
-
解讀基因的 「生命密碼」---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韓文嘉 實習生 蔡敏鈴)昨日,華大基因CEO尹燁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他以《四大夢想——基因帶來的福祉》為題,暢談基因,解讀關於基因的「生命密碼」。 據悉,尹燁曾先後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管理及基因組研究行業,現正率領團隊積極推動前沿生物醫學技術和基因組學研究成果的臨床應用,以降低出生缺陷及其他重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
《意見》解讀:上海「全面城市數位化轉型」普陀區率先啟動
IT時報記者 郝俊慧新年伊始,上海國際數字之都建設便已站上潮頭。1月6日,「普陀區城市數位化轉型應用場景研討會」在上海環球港召開,此前不到48小時,1月4日晚,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城市數位化轉型意見》),要求深刻認識上海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重大意義,並明確了城市數位化轉型的總體要求。
-
《易經》成功破解生命密碼: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生命的秘密,可以說被一致覺得是地球上最大的秘密!生命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九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地球上逐漸出現原始生命;到了七千萬年前的時候,天空中逐漸出現了飛鳥,地面上也有野獸也奔跑了;算過來人類出現僅僅也就兩百萬年,只能夠算是後生小子。
-
深圳科學家編寫「生命密碼」
【深圳商報訊】(記者 塗競玉)生命可以設計和再造嗎?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成功合成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研究結果10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我國也因此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昨日上午,「人工再造生命體」酵母基因組人工合成項目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
-
《易經》成功破譯生命密碼: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生命的秘密,可以說被一致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秘密!生命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九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地球上開始出現原始生命;到了七千萬年前的時候,天空開始出現了飛鳥,地面上也有野獸也奔跑了;算過來人類出現僅僅也就兩百萬年,只能算是後生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