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症日」,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多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據了解,該病患者呈上漲趨勢。在五臺山醫院老年科,每年接診200多名老年痴呆患者。據近年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概況顯示,我國8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達到17.25%。這也意味著,100位80歲以上老年人中,就有17人患老年痴呆。
【病例】
老太突然變得丟三落四
一查竟是輕微老年痴呆症
9月20日下午,記者在五臺山醫院老年科看到,不少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諮詢、就診,其中部分老人就是患老年痴呆症。
65歲薛老太(化名)的家人告訴記者,老人過去做護工,做事非常細心,從沒出過錯。退休後,她幫著帶6歲的孫女,還承擔起所有的家務。半年前,兒子突然發現薛老太像變了個人似的,做事丟三落四,好幾次忘記接孫女。「上菜場買菜,她也丟三落四。比如她準備中午做青椒炒肉絲,青椒買了,卻忘了買肉。」薛老太兒子說,有一次,老人突稱家裡來了小偷,偷走了她抽屜裡的3000元錢。家人正準備去派出所報案。這時,媳婦下班回家,說老人前幾天親自將錢交到她手裡,託她買保健品。「我有給錢你嗎?怎麼不記得了!」薛老太有點焦慮不安。
見情況不對勁,家人帶薛老太到醫院就診。頭顱CT測試顯示,她有輕微的腦萎縮,記憶力和注意力明顯下降。醫生推斷她患上輕微老年痴呆症,建議服用藥物治療。
回到家後,薛老太家人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天按時吃藥。他們還給老太做了紙質名片,上面寫明其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防止她外出走丟。
過了一段時間,全家人放鬆了警惕,也沒督促老人按時服藥。幾天前,薛老太獨自外出散步,竟然迷路了。再加上天黑,她心急又焦慮,完全失去了方向感。結果,全家人出動找她都沒有找到。好在,好心路人發現了她,將她安全送到家。
「以前老人還能出去買菜、接送孫女,怎麼現在一出門就迷路?」家人再次帶薛老太到醫院檢查,這次發現她老年痴呆症更加嚴重,由於沒按時吃藥導致病情加重。
【數據】
五臺山醫院每年接診200人
80歲以上老人患病率超過17%
五臺山醫院心理科主任周朝昀介紹,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隨著年齡的升高呈顯著增長趨勢。就五臺山醫院老年科來說,目前住院床位已滿,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老年痴呆住院治療。而每年接診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有200多人。
「據近年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概況顯示,65歲到69歲老年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達3.66%;70歲到74歲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達4.38%;75歲到79歲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達8.1%。」 周朝昀說,80歲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達17.25%。相當於100位80歲以上老年人中,就有17人左右患老年痴呆。
【提醒】
記憶障礙是首發症狀
需藥物治療,家人要多陪伴
隨著社會快速老齡化,中老年人的認知障礙問題不可迴避。與癌症等疾病不同的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大腦模糊,直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專家表示,這是一種終身疾病,嚴重者的智力只相當於幾歲兒童的智力,及時治療能夠減緩病程進展。
周朝昀解釋,阿爾茨海默症,通俗地講為老年痴呆症。按照發病年齡,65歲以上患病人群稱為老年痴呆症,而小於65歲的患病人群稱為早老年痴呆症。周朝昀分析,該病病因較為複雜,最主要是腦部疾病,即腦部一些神經元發生壞死,帶來一系列腦功能下降的問題。其中,記憶障礙是本病的首發症狀,臨床症狀為持續進行的智能減退,判斷力下降;情感淡漠和多疑;神經系統症狀方面,可出現神經性麻痺等。
周朝昀提醒,正常老人也有記憶力下降的情況,但比較輕,進程不會很快,只要給予記憶力等方面訓練,記憶力下降情況可以延緩。但是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病人來說,給予以上訓練幾乎無效,治療上需通過藥物治療,延緩大腦功能進一步下降,從而提高記憶力。
此外,對於一些有基礎病的人群,如心肺功能不佳帶來腦部供血不足的老人,應給予針對性治療;對有抽菸、酗酒等不良嗜好的人群,應規範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周朝昀建議,子女應多陪陪家中的老人,多與老人聊天。家中老人若出現記憶力下降等現象,一定要及時就醫,家人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