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現在還有人會僅僅用「階層固化」這一視角來解讀《人生七年》。78歲的導演,63歲的「孩子」,56年的跟拍,這部紀錄片傳遞給我們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1964年開拍的初衷。
這是一部用生命來拍生命的紀錄片。它用最直接和最真實的視角,展現人生的全貌:出身、童年、家庭、教育、婚姻、子女、自我、事業、晚年……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紀錄片,我願意把這一票投給《人生七年》。
作者:蠍子號;本文來源:公眾號「新新家長」(ID: xinxinjiazhang)。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跨越階層並不是人生唯一主題
作為「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之一的《人生七年》,今年6月推出了第九部,《63UP》,分成上中下三集播出。
56年前那14個英國7歲孩子,如今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他們用整整一生來驗證「階層很難跨越」的社會現實。
這14個來自英國底層、中產、精英階層的普通人,給我們全方面展示了一生的軌跡。導演每七年跟蹤記錄一次:從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一直到今年的63歲。
《63UP》不像前幾部那樣充滿衝突,人生大局已然有了定數,反省和諒解是最重要的主題。幸運的是,幾乎所有參與《63UP》拍攝的人,在回看人生時,都與自己和環境達成了和解。
走過了少年時的天真浪漫,青年時代的意氣風發,中年時的困頓迷茫,他們都邁入了平和衝淡的晚年。
無論貧窮還是富貴,他們每個人都收穫了豐富的人生。隨著年齡增長,觀眾聚焦的不再限於影片最想討論的階層固化問題,而是這部紀錄片展現出人生短暫,以及幸福的真義。
實現跨越階層確實非常難,事實上14人中只有一人真正實現了階級突破,他是出生倫敦農村的尼克,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學,之後成為了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不過,當我們以人生美滿幸福的角度來評價他們時,會發現有好幾個人都生活得很成功。
階層跨越不跨越,人生的夢想是不是實現,對這群63歲步入暮年的人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精英階層褪去光芒,底層洗去一身鏽,中層在擰巴的人生中找到平衡。說起自己這一生的得與失,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觸更令人動容不已。
而我們能從別人的人生中學到什麼呢?
目標明確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有些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尋覓方向。
《人生七年》展現出來的事實就是,那些一直都很明確自己要什麼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或幸福。這也許就是精英家庭能給孩子最重要的財富:對大方向的精準定位,是這些人少走彎路的重要原因。
《人生七年》中,來自精英階層的「三劍客」約翰、查爾斯和安德魯從7歲起就開始看《金融報》和《觀察家》了。很小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自己要進私立中學,大學不是牛津,就是劍橋,畢業後從政或是當律師。
精英階層的三劍客
半生過去了,他們都預言了自己的人生:結婚、生子、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他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重複自己走過的路。活得清醒,看得明白。
他們從不曾否認,財富和資源給他們一個更高的起點,但同時他們對國家和社會都有著更強烈的責任感,在幫助弱勢群體中尋找自己人生的價值。
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這可能是精英階層通過教育掌握的技能,但對其他人來說,卻是一種天賦。
《63UP》中第一個出場的是託尼。他是來自倫敦東區貧民區的孩子,觀眾對這個矮個子的調皮男孩印象深刻。
他對自己的生活做了精準的「預言」:7歲時,他說要做個騎師 ,14歲就去馬場做了學徒幫人打下手,14歲他認為如果自己沒有馬術天賦,就去開計程車,28歲他成了一名計程車司機。
21歲時託尼想做父親,28歲時他有了2個孩子。託尼的3個孩子跟他們的父親一樣,很早結婚生子甚至離婚,他們沒有讀大學,從事藍領工作,託尼夫妻養大的孫女在酒吧打工。
年過60,託尼還在為生計奔波,他的計程車事業遭到Uber的衝擊。但即便如此,託尼一大家子都過得很幸福,夫妻倆感情和睦,他們也很享受被一大群後代環繞的感覺。
託尼和妻子,63歲
託尼從7歲開始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他知道自己與精英階層就像兩條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線。做自己想做的事,照顧好自己的家庭,把握生活中的小確幸。
他喜歡打高爾夫,跟他同樣階層的人打便宜的場子,偶爾客串舞臺劇,不抱怨,不計較。60歲後,託尼一家決定搬到遠離市區的遠郊居住,這裡有一個馬場,他喜歡馬匹一如7歲時渴望成為騎師。
「你發現我其實什麼都沒變,從7歲到63歲,還是那個小男孩。」託尼對著攝像機鏡頭說。
積極樂觀的優秀品質,任何人都需要
《人生七年》中出現了四個女孩,其中有三個來自貧民區。她們的人生起點類似,過程類似,但之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三個女孩中,現在過得最好的是蘇。20歲時她跟所有貧民區出來的女孩並沒有不同,指望靠男人和婚姻獲得人生的穩定。她早婚,生子,20歲剛出頭就離了婚,艱難撫養孩子的幾年中,她並沒有沉淪,勇敢面對。
40歲時蘇遇到了現在的男友,兩人在一起二十多年,但並沒有結婚,當然也不拒絕婚姻。她對自己現在的感情狀態很滿意,彼此扶持而又互相獨立。
同樣在40歲時,蘇決定重新起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此後她進入倫敦大學法學辦公室從事文員工作。蘇的興趣愛好特別廣泛,熱愛唱歌、交友、戲劇、聚餐。她同樣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們是工人階層,他們是精英階層」,心平氣和地接受人生劇本的不同。
從外貌上看,63歲的蘇跟40多歲時並沒有太大不同,氣色好,眼睛明亮,時常發出爽朗的笑聲,她渾身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即便在面對洶湧而來的衰老。
蘇,63歲
而另一個貧民女孩林恩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她沒能活到63歲,58歲那年因病去世。和蘇不一樣,林恩一直都是一個性格反叛又略帶陰鬱的女孩,直到28歲遇到現在的丈夫,她才短暫綻放出一些光芒。
7歲時的Lynn和56歲時的Lynn
林恩的生活始終處於焦慮的狀態,她本來是三個女孩中最可愛的一個,笑容甜美。但42歲那一集,她迅速衰老——臉上少有笑容 ,儘是愁苦和不安。
林恩一生從事社區圖書館工作,她熱愛給孩子們讀故事書,這些跟她一樣來自貧困家庭、甚至智力低下的孩子。
但這份工作很不穩定,因為經費的問題她常常會擔心自己失業。
58歲一場小小的意外,成了壓垮林恩人生最後一根稻草,她的病情迅速惡化,離開人世。
為了紀念她微不足道的一生對兒童閱讀事業的貢獻,東倫敦區有了一間以林恩名字命名的小小圖書館,這成為她困頓一生最後的安慰。
即便來自精英階層,人生也並不會一帆風順。堅毅的品格,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任何人都意義重大。
「三劍客」中的約翰10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不得不出去工作來支持約翰在私立學校的學習,此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牛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最後成為皇家律師。幼年喪父讓約翰的家庭出現下滑,最後讓他進入精英階層的,還是他的頑強和勤奮。
約翰,21歲
正如約翰所說,富裕的家庭環境除了能給到孩子金錢上的資助,更多是對他們觀念上的影響,意志品質上的錘鍊。
教育給人生增加籌碼,即便不為階層躍升
來自鄉村的尼古拉斯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今天,教育依然是實現階層跨越,改變人生的最有效途徑。
尼克來自倫敦農村,從小對物理和化學充滿興趣,想要研究月球。考上了牛津大學,他成為了理論物理學家,在威斯康辛大學裡謀得了終身教職。從貧窮的鄉村男孩一躍成為精英階層有頭有臉的人物。
很遺憾的是,在最新一集中,這個美好的謙虛的,唯一躍升階級的尼克患上了晚期喉癌。
尼克,63歲
導演問起他對疾病的看法,他說他不擔心自己,他擔心自己再婚的妻子和朋友們難過。不過目前尼克的病情應該還比較穩定,網友在威斯康辛大學的官網上查到了尼克將在秋季開課的信息。
雖然階層很難逾越,但接受教育的價值並不僅僅為了躍升階層。
24歲就結婚,29歲離婚,單親撫養孩子的蘇,憑藉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倫敦大學的行政管理員。
不知道大學是什麼的男孩,曾和妻子開車環遊世界,如今考取了木匠執照,有穩定的工作。
《人生七年》主角們小時候與年老時的照片對比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當年想當騎師14歲就輟學的託尼,28歲才明白受過教育的人顯然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當年不知道大學是什麼的男孩,在56歲時說:「不管做什麼行業,我都會勸自己的孩子多讀書,我希望教育系統能夠改變,因為受到的教育才是奪不走的。」
「人無法確定能留給下一代什麼財富,但至少可以確定,一旦給了孩子好的教育,他們終生都可以受用。」精英階層安德魯說。
這是精英階層的三個孩子7歲就明白的道理,一生下來就擁有這些機會。而另一些人卻要花一生的代價去參透。
意猶未盡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