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2021-01-13 騰訊網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古代官吏一般情況下不會隨意進出老百姓家中;父親不能隨便進入子女臥房。

在千百年歷史進程中,這句俗語成為官府人員和為人之父約定俗成的規矩。那麼,為什麼「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呢?

為何「官不入民宅」?

首先,封建社會「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等級觀念嚴重,做了一官半職便高高在上,耀武揚威,不把普通老百姓放在眼裡。他們認為平民百姓沒文化,不講理,很野蠻、地位低,到平民百姓家裡,會降低身價、削弱威望。

其次,當官出入百姓家對自己仕途有影響。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做官就得為老百姓謀福利,如果經常去老百姓家裡,那難免會盛情款待,吃吃喝喝這也是避免不了的,這樣會讓別人認為這個官員行為不端,從而有人會設法中傷他,如此定量影響仕途。

其三,如果家中常有官員進出,這樣對於老百姓同樣也是不利的。官員常去百姓家難免給他們增加經濟負擔,同時,旁人看到後會認為這戶人家背景不簡單,以為會勾結官府幹一些壞事,這樣名聲就不好了,別人也不敢和他們打交道。

其四,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往往是惹了「官非」才有官吏出入。一個普通百姓家庭突然來了官吏,讓左鄰右舍誤以為這戶人家出了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從而流言滿天飛。

為何「父不進子房」?

筆者的理解,這裡的「子」,不僅僅是指兒子,也包括女兒。因此,這裡的「子房」,既指兒子的臥室,也指女兒的臥室。

俗語說:「子大避母,女大避父」。父母養育子女,既有養育之責,也有監護之責,更要尊重子女。子女懂事之後,特別是分床分房睡後,有自己的獨立性,有一定的隱私,父母應該尊重其隱私權。

子女長大成人之後,則有避諱之處。兒子成人結婚後,兒子的房間也是兒媳婦隱私的地方,做父親的和兄弟姐妹等等家人,是不能隨意進入的。未出嫁的女兒住的房間父親和兄弟等男性,是不能隨意進入的。

時至今日,父親隨意進入未出嫁姑娘的房間,或已經結婚的兒子房間,都有敗壞家族家風之嫌,弄得不好將引來不少閒言碎語,有損家庭乃至家族風範。

官要有好「官風」,家要有好「家風」

古時「官不入民宅」,避免了官擾民,但官府與官吏也遠離了平民百姓。古時當官做老爺,大小官吏高高在上,不進百姓家,不了解民情民意,不體察百姓疾苦,不為民謀福利,百姓也遠離官吏。

如今為官應該真正實踐為民服務的宗旨,既要密切聯繫群眾,了解老百姓期盼,為老百姓謀福利,也不能干擾老百姓正常生活。

「父不進子房」是我國民間沿襲至今都很注重的問題。絕大多數家庭是非常重視家風和家庭形象的。

一個家庭要有良好家風,父母一言一行要做表率,營造子女成長良好環境,通過言傳身教讓子女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記得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看,沒有電視看,每天白天都是和泥土做伴,天一黑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會喊著回家吃飯。吃完飯,洗完澡,早早的上床睡覺。
  • 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流傳的一些農村老話應該都不陌生。這些農村老話都是我們上一輩的智慧,直接反映了農村的一些現況。
  •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俗語?俗語一般在群眾口語中流傳,講得多的,並且流通範圍比較廣,而且語句含義受到大家認同的,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俗語。也就是說,從實際生活中生產的,簡練但富有深刻意義的語句,那麼便是俗語。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從來不缺少老話俗語,有的老話猛一聽起來,感覺是雲山霧罩似得不知所云,但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知曉其中的滋味,其中農村老人就愛開玩笑的說:人到五十,才明白一輩子其實也就是三頓飯,而且這三頓飯自己還只能吃到一頓,其他的兩頓自己是吃不到的。這裡說的三頓飯,在筆者這裡的農村稱之為三鍋菜。
  • 農村老話「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用三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非常難,如果人人真的都像農村老話說的那樣,那將來必定是會出人頭地的。簡單的文字表達的卻是大道理,農村的老人是最擅長說老話的,張口就來,一般人根本聽不懂什麼意思,只有老人解釋之後才能明白。
  • 農村人說「父望子成龍」下一句是啥,應該怎樣理解呢?
    農村老人是很有智慧的,平常遇到事情就喜歡總結經驗,總結的經驗對於後輩來講會少走很多彎路。這些經驗平常表達出來就是俗語,農村的俗語很多,有些沒有詳細的說明,就是靠大家的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內含哲理也很有意思,比如下面要提到的這句,如果只理解表面意思還真不懂其中的道理。
  • 農村老人為何常說「親不過五服」?「五服」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為何常說「親不過五服」?「五服」到底是啥意思?在我們的農村老家,我們總會在一些農村的老人的口中聽說過一個詞,叫做五服。並且他們常說,親不過五服。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五服到底是啥意思。五服其實是個非常悠久的詞彙,它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產生了。
  • 農村俗語說的: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啥意思呢,老農說有道理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除了天大地大,就是自己的父母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兒女們永不能忘的,百善孝為先,不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只有孝順父母,才能行走於世間,一個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去很好的贍養,誰還會能夠成為你的知心人呢?在過去對於孝敬父母,可比現在說法要多的多,甚至很多仕途還都是通過孝順,才能步入,像很古時候的舉孝廉,就是以孝敬父母為本,才能走出嶄新的一步。
  • 農村老人常說「手有通天紋,大成大敗論」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的「手有通天紋,大成大敗論」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句俗語叫做
  • 農村老人常說,「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地大物博,各種的文化習俗也比較的多,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就是俗語文化了。雖然說過去的農村人並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豐富,在不斷積累的過程當中,他們將這些經驗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話語,留給後代的人參考,對社會的發展來說貢獻也是非常大的。
  •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是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什麼意思?說的挺有道理!文/農夫也瘋狂大家好,我是農夫,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小就對農村的俗語、農諺比較感興趣,之前也和大家分享了不少一些農村流傳的比較經典的俗語。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句俗語的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其意思是說如果妻子比較的賢惠,那麼丈夫就會少了很多的禍事,也就是說丈夫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子女比較孝順,那父母就能少操心,在老了以後能夠安享晚年。這是一句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是很有道理的。
  • 老人常說:「三角紋在手,富到九十九」,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老人常說:「三角紋在手,富到九十九」,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過去的農村一般比較貧窮,農民們也都希望找份工作,來提高家庭收入。不過在這個時候人們也萌生了其他的方法,有些人喜歡少走彎路,希望先找點捷徑,好多人就會找老人去看看自己的手相,因此就保留了不少的老俗話。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老話常說:「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有啥道理,是什麼意思?
    現在,在農村結婚是一個大問題,許多適齡男青年想娶個媳婦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現在男比比例嚴重失調,有些家庭娶個媳婦很可能就要讓一家的積蓄全都花個精光,甚至還不夠。雖然,娶媳婦已經非常難了,但是一些老人還是堅持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男不娶五,女不嫁六」的傳統,絕不允許孩子娶這樣的媳婦,也不讓女兒嫁給這樣的男人。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 農村人常說:「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中,就常聽到長輩說到一句俗語,「生不住廟宇前,死不躺廟宇後」,這句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廟宇不比寺廟,寺廟在古代是供奉佛,菩薩,神明的住地,也是佛教道場。既然廟宇在古代有如此大的「神力」,能保護一方平安。為啥很少有人住在廟宇前呢?如果住在廟宇前的話,一個因為這些廟宇的梵音,鐘鼓和誦經的聲音,容易打亂人們的合理作息規律,時間久了必定影響睡眠和身心健康,其次廟宇也經常和鬼神聯繫在一起,住久了難免給人一種心理壓力。
  • 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段時間,農村一片夏日炎炎,農民人的玉米、大豆、水稻、辣椒等糧食作物長勢很快,每年這個時節常聽農村老人這麼說:「三伏日盛暑氣燻,中午便聽蠅蚊哼」,這不一轉眼已經馬上到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您知道嗎?大暑節氣是咱們國家一年中太陽照射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讓人猝不及防的「大暑」來臨啦!
  • 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門高過堂,財衰人不旺」,有啥講究
    導讀: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門高過堂,財衰人不旺」,有啥講究其實我們在平時的生活裡會聽到很多的話,尤其是在農村裡的時候,聽到的話會更多,他們有的是關於種莊稼的,有的是關於婚假的,還有的是關於自己住宅的一些講究的,不知道這些話你們都聽過沒有?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怕跌蛇,女怕跌鼠」,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這些文化大多起源於農村,有些農村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人漸漸遺忘,許多都是在辭典中無法查詢,其中就包括農村俗語。這些老話俗語包羅萬象,關於農事的,異象的,人情世故的等等。閒暇之餘農村老人們就常常聚在一起暢聊各種農村老話,這些老話也成為了他們的談資。以下這幾句老話不知道你聽過沒?
  • 農村老人常說「生在八月,去在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從小聽農村老人聊天,互相之間你說一句俗語我也說一句俗語,當時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覺得這些老人的知識好淵博啊,他們怎麼懂得那麼多。後來隨著歲數的增長,也在生活中慢慢接觸到了各種俗語,也能理解俗語的意思就開始感慨我們的前輩為什麼這麼厲害,可以總結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並把它流傳下來,用來指導我們晚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