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是很有智慧的,平常遇到事情就喜歡總結經驗,總結的經驗對於後輩來講會少走很多彎路。這些經驗平常表達出來就是俗語,農村的俗語很多,有些沒有詳細的說明,就是靠大家的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內含哲理也很有意思,比如下面要提到的這句,如果只理解表面意思還真不懂其中的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父望子成龍,子望父升天」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是: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能夠成為棟梁之材,做子女的呢希望老了不能動的父母親早去天堂。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首先,「父望子成龍」很好理解,隨便哪個子女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父母親都恨不得把心掏出來養育子女,為了讓自己的子女長大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少父母親背井離鄉、起早貪黑的工作。
其次都說嚴父慈母,父親對小孩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嚴厲一些。特別是在農村的父親,有時候會採取一些「棍棒教育」,讓處於青少年的孩子產生反感的情緒,遠離自己的父親。因為他還不明白父親的嚴厲要求,只是為了兒子將來做一個有用,能夠取得大成就的人。但是這句「子望父升天」乍一看,這不得了,兒子竟然希望父親早日歸西,這句話要成立,豈不是大部分「兒子」都是不孝子?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賣身葬父、百裡負米、刻木事親、親嘗湯藥等等,這些成語可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後面可是包含著一個個大孝子的故事,怎麼會希望自己的父親早登極樂?細想了一下,這句話肯定不是這麼來理解,它的意思應該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父子之間相互依賴的一種需求關係。
子望父升天,這裡的升天,應該是步步高升,不管哪行哪業,都希望父親能成為最高的那個人,因為天在人們心裡最大,例如常說的天大的事、天大的活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天之大。那又為什麼說是相互依賴的一種需求呢?兒子長大了,出人頭地了,也就意味著自己老了,在農村,很久以來傳統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兒子出人頭地了,才能老有所依,是兩鬢斑白的父親對兒子的一種期望,也是一種依賴。而作為兒子,總希望自己有個可以拼的爹,這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父親發展好了,對兒子來說,同樣一種期望和依賴。
簡單總結來說這句話,是古代的人們傳下的俗語,意思是說父親希望孩子能夠於成為龍,這裡的「龍」咱們就不解釋了。而孩子呢?希望父親升天。這裡的「天」並非「天國」的天,這裡的天指的是當大官發大財。因為父親當了大官發了大財後,其福蔭可遍及子孫後代,這樣就可為兒女們奠定一條光明的路子了。試想:在實際生活中,誰家有了孩子後,就從哇哇落地的那一分鐘起,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兒子成龍,女兒成鳳呢?又在想,兒女們誰不希望做父母的走好運,發大財,有錢有勢呢?
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孝道都做不了,還談何其他?其實這句俗語也是從側面反映出,做父親那種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態。也許做父母對子女的愛遠遠超出子女對父母的愛,都說父愛如山,大部分父親並不是那種善於表達對小孩愛的,作為子女應該要正確理解這種深沉的愛。一個人應該是上孝順父母,下愛戴孩子,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