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父望子成龍」下一句是啥,應該怎樣理解呢?

2021-01-08 新農村政策

農村老人是很有智慧的,平常遇到事情就喜歡總結經驗,總結的經驗對於後輩來講會少走很多彎路。這些經驗平常表達出來就是俗語,農村的俗語很多,有些沒有詳細的說明,就是靠大家的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內含哲理也很有意思,比如下面要提到的這句,如果只理解表面意思還真不懂其中的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父望子成龍,子望父升天」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是: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能夠成為棟梁之材,做子女的呢希望老了不能動的父母親早去天堂。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首先,「父望子成龍」很好理解,隨便哪個子女在自己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父母親都恨不得把心掏出來養育子女,為了讓自己的子女長大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少父母親背井離鄉、起早貪黑的工作。

其次都說嚴父慈母,父親對小孩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嚴厲一些。特別是在農村的父親,有時候會採取一些「棍棒教育」,讓處於青少年的孩子產生反感的情緒,遠離自己的父親。因為他還不明白父親的嚴厲要求,只是為了兒子將來做一個有用,能夠取得大成就的人。但是這句「子望父升天」乍一看,這不得了,兒子竟然希望父親早日歸西,這句話要成立,豈不是大部分「兒子」都是不孝子?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賣身葬父、百裡負米、刻木事親、親嘗湯藥等等,這些成語可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後面可是包含著一個個大孝子的故事,怎麼會希望自己的父親早登極樂?細想了一下,這句話肯定不是這麼來理解,它的意思應該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父子之間相互依賴的一種需求關係。

子望父升天,這裡的升天,應該是步步高升,不管哪行哪業,都希望父親能成為最高的那個人,因為天在人們心裡最大,例如常說的天大的事、天大的活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天之大。那又為什麼說是相互依賴的一種需求呢?兒子長大了,出人頭地了,也就意味著自己老了,在農村,很久以來傳統的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兒子出人頭地了,才能老有所依,是兩鬢斑白的父親對兒子的一種期望,也是一種依賴。而作為兒子,總希望自己有個可以拼的爹,這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父親發展好了,對兒子來說,同樣一種期望和依賴。

簡單總結來說這句話,是古代的人們傳下的俗語,意思是說父親希望孩子能夠於成為龍,這裡的「龍」咱們就不解釋了。而孩子呢?希望父親升天。這裡的「天」並非「天國」的天,這裡的天指的是當大官發大財。因為父親當了大官發了大財後,其福蔭可遍及子孫後代,這樣就可為兒女們奠定一條光明的路子了。試想:在實際生活中,誰家有了孩子後,就從哇哇落地的那一分鐘起,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兒子成龍,女兒成鳳呢?又在想,兒女們誰不希望做父母的走好運,發大財,有錢有勢呢?

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孝道都做不了,還談何其他?其實這句俗語也是從側面反映出,做父親那種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態。也許做父母對子女的愛遠遠超出子女對父母的愛,都說父愛如山,大部分父親並不是那種善於表達對小孩愛的,作為子女應該要正確理解這種深沉的愛。一個人應該是上孝順父母,下愛戴孩子,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觀。

相關焦點

  • 農村這句俗語「父望子成龍」, 你有沒聽說過呢?
    不過小編最近卻發現有些人對父母卻是像仇人一樣,沒有一點好的語氣。這讓小編想起來農村裡常常說的「父望子成龍,子望父升天」,難免覺得心裡拔涼拔涼的。說起小編的感慨從何而來,還是要從一位同學說起,這個小姑娘本人是那種脾氣性格有點怪異的,她可能上一秒和你談笑風生打打鬧鬧,還是可以稱為朋友的那種,但是下一秒就可能和你吵架,說話會特別過分,不能說她沒心沒肺,因為她也會有一些我們學生時代看起來很怪異的一些表現。
  •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古代官吏一般情況下不會隨意進出老百姓家中;父親不能隨便進入子女臥房。 在千百年歷史進程中,這句俗語成為官府人員和為人之父約定俗成的規矩。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在農村習俗文化中特別注重看日子的文化,人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能看到看日子的文化習俗。所謂看日子就是農民在進行重大人生節點的時候都會選擇一個吉時,這樣人們會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吉利的安慰。
  • 農村人常說的「寡婦年」是啥意思?2019到底是不是「寡婦年」呢?
    農村人常說的「寡婦年」是啥意思?2019到底是不是「寡婦年」呢?大家都知道年前年後大部分都是好日子,並且在這一段時間村裡有很多要結婚的。在冬天結婚的年輕人比平常日子還要多出很多,一談起結婚這兩個字,其實在農村中對於這兩個字的禁忌話題也是有很多的。
  •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俗語?俗語一般在群眾口語中流傳,講得多的,並且流通範圍比較廣,而且語句含義受到大家認同的,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俗語。也就是說,從實際生活中生產的,簡練但富有深刻意義的語句,那麼便是俗語。
  • 農村俗語說的: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啥意思呢,老農說有道理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除了天大地大,就是自己的父母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兒女們永不能忘的,百善孝為先,不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只有孝順父母,才能行走於世間,一個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去很好的贍養,誰還會能夠成為你的知心人呢?在過去對於孝敬父母,可比現在說法要多的多,甚至很多仕途還都是通過孝順,才能步入,像很古時候的舉孝廉,就是以孝敬父母為本,才能走出嶄新的一步。
  • 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子斷掌千斤兩,女子斷掌過房養」啥意思,有何道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流傳的一些農村老話應該都不陌生。這些農村老話都是我們上一輩的智慧,直接反映了農村的一些現況。
  •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講?
    農村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講?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組成的一部分,起源,一般都是在古代的農村之中,因為俗語不像詩詞歌賦之類的藝術形式,門檻較高,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較為理解,這也就使得俗語能夠在農村之中快速的流傳,現在很多人對於以前的知識都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落後的思想,但這些知識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定然是具有著一定的道理,我們現在也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對於可信度低的俗語,聽一聽也就過去了,而對於可信度高的俗語
  • 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說的是啥意思呢?
    提起農村俗語,現代人又給予了新的的定義叫做個性教育,而在以前俗語多半也是作為一種知識教育傳播,古時候老百姓很難接觸到古詩詞這些知識,但是人們也渴望學到很多知識,而只能通過長輩們教導來懂得萬物,俗語通俗點說就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語言,它不但教育後代子孫做人的道理,還有識別萬物的本能,所以說俗語包羅萬象一點不為過
  • 農村老話「虎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結合它的下一句才更好理解
    農村老話在以前看來通俗易懂,而在現在農村生活也發達不少的時代來看,卻往往不能夠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農村老話總結了很多農村生活經驗,還有不少為人處世的方法也揭露了不少人性的一面……而這句農村老話「虎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也一直令人疑惑,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無不蘊含著老祖宗的大智慧,有些是日常生活的經驗總結,有些是用來規範人的行為。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句俗語:「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不知道你聽過沒?啥意思?為什麼這麼說?「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從字面上不好理解,會讓人一頭霧水。
  •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是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什麼意思?說的挺有道理!文/農夫也瘋狂大家好,我是農夫,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小就對農村的俗語、農諺比較感興趣,之前也和大家分享了不少一些農村流傳的比較經典的俗語。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句俗語的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其意思是說如果妻子比較的賢惠,那麼丈夫就會少了很多的禍事,也就是說丈夫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子女比較孝順,那父母就能少操心,在老了以後能夠安享晚年。這是一句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是很有道理的。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個「黑年」,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個「黑年」,啥意思呢? 隨著冬至節氣的到來,立春節氣也就在不遠處等著大家。民間素來有冬至乃春之母的說法,寓意著寒冷的冬至降臨之後,其實也是在孕育著春天。
  • 俗語「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是啥道理?年輕人知道原因的不多
    導讀:俗語「父在不留須」是啥道理?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思想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但是無論任何一個時代,追求潮流就永遠不會過時。而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潮流。現在的年輕人就很追求時尚,有很多人喜歡張揚又特立獨行的個性。
  • 農村人說「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老人們總是喜歡說一些老話俗語。這都是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的,集聚了勞動人民們的大智慧。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的年輕人由於思想觀念的改變以及知識面的拓展,很多人都不再願意聽這些俗語,導致很多俗語在慢慢的消失。但是這些俗語有很多還是有借鑑意義的,對於生活也有指導作用。既然它能一代又一代傳到今天,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說法嗎
    蓋一次房子,要用掉半生的積蓄,有很多人還需要借錢,所以他們才會總結出一些經驗,變成俗話來讓後人記住,房子該怎麼蓋,該怎麼修。這句「屋內添瓦,財走人敗」,說的就是修房子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在我們這邊不是這麼說的,是「屋內填瓦,人亡屋垮」。當然它是用了誇張手法,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告訴人們,你房子蓋好後,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添加的,但很多人給解讀錯了,這個我們後面會說。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人說「貓洗臉、狗吃草」下句是啥,是和下雨有關嗎?
    農村人常說俗語,這些俗語就像一部百科書,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沒有經過系統有效的整理,目前看來還不是一個科學的體系,但農民在平常的生活中卻離不開它,這些俗語指導的方面有很多,比如種莊稼、種蔬菜、還有農村在建房屋的時候也會進行參考。這些俗語來自於經驗,依靠俗語可以找到很多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