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說的是啥意思呢?

2021-01-12 羊王

提起農村俗語,現代人又給予了新的的定義叫做個性教育,而在以前俗語多半也是作為一種知識教育傳播,古時候老百姓很難接觸到古詩詞這些知識,但是人們也渴望學到很多知識,而只能通過長輩們教導來懂得萬物,俗語通俗點說就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語言,它不但教育後代子孫做人的道理,還有識別萬物的本能,所以說俗語包羅萬象一點不為過。而現在很多俗語逐漸消失,人們接觸了新的文化教育,對於這種傳統語言只是當做一種民俗文化。

其實老一輩的俗語能被傳承,就是因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現在在農村依然很多人在交流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會拿出俗語表示,比如說道做人,會說常言說得好「人無完人,物無完物」,而故此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話是正確的,所以俗語又被稱為:老話、常言、俗話等,而在眾多的俗語中有這麼一句話「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從字面上來看也是和做人有關,但是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

「男無性爛如鐵」,古代老百姓對於男人的性格比較注重,現代人說的脾氣,如果一個男子長大成人後唯唯諾諾很難成氣候,其實在古代就有勝者為王的言語,而一個男子只有剛強才能有一番作為,而這裡說到的「性」當然就是性格,很多人可能以為農民比較樸實都是老實巴交,而老實巴交和古人理解的性格並非一個問題,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而性格孤僻或者比較懶散這樣的人會被指責沒出息。

以前有些無業游民無所事事遊手好閒,而這樣的人生活比較破落,人生一塌糊塗,而老輩人用爛如鐵也比喻這種人,其實在農村還有這樣的一句俗語「男無性不鋼,女無性無秧」而這句話所描述的則是同等意思,作為一個男子就應該做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才能有一番作為,老輩人經常說「恨鐵不成鋼」,鐵與鋼相比當然不如鋼,而老輩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

「女無性碎如麻」,這裡說的女子無性格碎如麻,可是大家想的男子應該要強,首先以前女子是沒有地位的,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如果沒有一個溫柔的性格,那麼這樣的女子也是比較強盛,心氣高性格要強的女子在以前是不受歡迎的,並且這樣的女子一旦結婚後,生活上可能也不和睦。

現在社會雖然男女地位平等,但是身為女子還是應該遵守三從四德,拿現在來說,有的女子過門後,性格不好整天和婆家吵架,這樣的日子也不長久。當然每個人的品性可能不同,但是身為女子來說就想改相夫教子,所以老輩人希望後代女子能做到為溫爾雅,另外女子性格不能像麻糖一樣粘人,而碎如麻就是指的麻糖,如果對於自己的丈夫太粘人,影響丈夫去做事。

其實很多俗語它的含義都比較深厚,就好比我們知道的四大名著,看似很普通的文學,但實際我們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四大名著就是諷刺當時社會一些不好的現象,而很多俗語其實也帶有貶義的意思。老輩人的人可能很多人不願意聽,但是這些老輩人生活經驗,很多人還是願意去接受,而老輩人說出這樣的俗語,就是希望後代子女能少走彎路,該做人做事,老輩人也不想恨鐵不成鋼。

相關焦點

  • 「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是啥意思?古人忠告字字受用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俗語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俗語大多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蘊含了古人對天地自然與人的理解。雖然其中有些已經不再適合現代生活,但依舊具有一些教育意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道理細細品讀,的確能引人深思。
  • 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到底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很多人或許第一次聽說,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男無性如鐵我們首先說俗語的上半句「男無性如鐵」,眾所周知,男人想要取得成功,建立一番事業,需要有堅韌不拔的性格。
  • 老話常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所以就有了所謂的「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善必壽老,惡必早亡;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等等的名言警句,還有一些名言警句則是要交給我們生活的真諦,就比如這句「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就是在倡導我們要正確地對待自己的人生,養成屬於自己的性格。
  • 「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無性」是什麼?易經:智慧之舉
    比如在古代,人們經常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的背後,是祖先總結經驗,思考人生。同時,這些都是先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其實我們的祖先經常說一句話:『男人無性如鐵,女人無性如麻』,那麼你知道它的意思嗎?你知道古代的『性』是什麼意思嗎?同時,你知道麻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嗎?「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無性」是什麼?易經:智慧之舉一.
  • 老話「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到底有何含義?早知道早受益!
    在眾多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一騎絕塵,穿越了千百年,依舊光彩照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翻滾著一朵朵絢麗的浪花。說起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總是不自覺地脫口而出,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情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不是突然之間發生的意思;還有一句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歷經磨難就難以獲得成功;再比如我們說的「八九不離十」、「八竿子打不著」等等。
  • 古人云:「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到底有何含義?你知道嗎?
    ——李遠《句》俗語作為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現如今能夠在百姓口中代代相傳,離不開其通俗性和趣味性。縱觀現存俗語,語句都非常簡練,反映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經驗,更能看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活在農村地區的群眾,應該經常能聽到一些俗語,像「比登天還難」、「被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病急亂投醫」等等。
  • 農村俗語「男怕孤辰,女怕寡宿」到底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在農村老一輩留下來了很多俗語,就像是「男不離姜,女不離糖」,還有「女無性,爛如麻」,別小看這些俗語,聽了他們的道理之後你可能真的是受益匪淺,因為他們很多話都是老一輩人從他們多年的生活經驗中得出來的,今天小編講的這句俗語是「男怕孤辰,女怕寡宿」,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的俗語「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有怎樣的深意?
    《尚書·洪範》01一般來說,農村的封建思想都比較嚴重,對於一些五行之說或者是風水問題都十分關注,基本上,大部分的老一代人們都在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家庭物件的擺放很有可能影響家人們的未來運勢,所以老人們對家中花草家具的擺放十分有講究,甚至有些老人們總結出來了花旺人不旺這種規律
  • 「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啥意思?老祖宗的觀人之術,準嗎?
    除了拿別人的建議做參考外,你還可以多學一下老祖宗的觀人之術,例如「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這句俗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它是指一個男子若是沒有自己的志向,那麼他的性格就能像鋼鐵一樣堅硬,一個女子若是沒有志向,就如同秧田裡的雜草一般,只會搶走稻穀們所需的養分,肆意叢生,害的稻穀枯萎。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百歲老人:交人交心
    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百歲老人:交人交心在這片古老的華夏大地上,農民一直靠種田繁衍生息,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的從事著專一的工作。他們雖然沒有所謂的文韜武略,寫不出華麗的詩篇,但是有一種民間文化卻是由他們締造,那就是農村俗語。
  • 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是什麼意思?道出了社會現狀!
    走在幽靜的田野路上,遠處的池塘裡不時的傳來蛙鳴,一陣陣微風帶著稻香吹過,整個世界都是農村的清新味道。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裡的一句詩: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對於農村的人來說,這是充滿喜悅的收穫季節。
  • 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俗語「男憐後妻軟如棉,女望前夫硬如鐵」,前任都是大豬蹄子嗎?
    雖然許多農村老人並沒有高深的學問,但是在人情世故當中摸爬滾打數十年之後,他們心中其實對於如何理順感情有著獨特的感悟。尤其是見到二婚夫妻,老人們私底下會這樣忠告二婚夫妻:「男憐後妻軟如棉,女望前夫硬如鐵」,這句俗語到底描述的啥意思?難道前任都是大豬蹄子嗎?答案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為什麼說「男憐後妻軟如棉」呢?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而人的一生都是要經歷五十歲這一個坎的,所以人一旦進入五十歲後,也就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說老不老、說年輕也不年輕了。
  • 俗語:男子無性鐵無鋼,其實下半句同樣重要,女性應該了解一下
    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長輩說一些聽上去很押韻的句子,不過我們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話中的意思我們已經逐漸明白其含義,越發覺得很有道理,這些道理往往幫助人們在遇到類似情況或者境遇時,更好地處理和解決。
  • 農村老人說今年有著「一年兩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啥意思呢
    ,那麼對於農村的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呢?有啥道理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農村俗語的事。 要說這個農村的俗語,也是農村的一部分,基本上在農村裡,大家都會說上幾句俗語,有的時候,很多的俗語也是農村老一輩人歷經了滄桑
  • 農村俗語:「前妻如草,後妻如寶」是什麼意思?你贊同嗎?
    農村俗語:「前妻如草,後妻如寶」是什麼意思?你贊同嗎?文/歷史小課俗語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口口相傳代代相承的瑰寶,雖然不如詩句文章般優雅,引人深思,但其中的哲理確實通俗易懂的。這些俗語,經過慢慢歷史長河的打磨,有些不能被世人認同的,已經在長河中消失殆盡,而留存於現世,依舊被人認可的,才是瑰寶。有這樣一句俗語:「前妻如草,後妻如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雖然古代社會比較封建,以至於現在的風氣都有些封建殘餘,比如女子的婚嫁和交友一直都被人關注和詬病,而男子自由的選擇,也不會有人去多說什麼。甚至,離過婚的女子再嫁有些困難,而離過婚的男子卻能輕易地再娶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