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語「父在不留須」是啥道理?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思想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但是無論任何一個時代,追求潮流就永遠不會過時。而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潮流。現在的年輕人就很追求時尚,有很多人喜歡張揚又特立獨行的個性。比如有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留鬍子蓄鬚了,認為這個是一種個性。
不過在古代卻不是這樣的,關於留鬍鬚還是挺有講究的,其中一種說法就是「父在不留須」,這話是什麼道理呢?下半句更經典,但是年輕人知道的卻不多。
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字面的意思也很簡單,說的是父親還健在的時候,就不可以蓄鬍須。在很多的影視劇中,我們也應該看到古人都是很喜歡蓄鬍子的,並且這也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種潮流,像非常知名的留鬍子的人物就是「武聖」關羽了,他還有著「美髯公」的美稱。
鬍子是男性的第二特徵,當進入青春期以後,就會長出來。有些人因為自身的原因,鬍子比較濃密,就表現很明顯。而有些人則長得文靜,長時間不刮鬍子也看不出來。但是古人說父親還健在,不能留鬍子,應該是特指鬍子不能留得太長。換言之就是要頻繁刮鬍子,就算是自己喜歡長鬍子,也不宜把鬍子留得太長。
這是因為在古代是很講究孝道的,而留鬍子了就會顯老一些。在過去留有長鬍子的,一般都是一些年歲大,並且有聲望的老人,他們都是受人尊敬的人。如果年輕人就留鬍子了,這一來是看起來顯老,二來是給人的感覺這人不修邊幅,有點邋遢的感覺。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自己的父親還健在就留鬍子了,這是不尊重長輩的表現。古人是很講究孝道的,也很注重尊卑有序,不可以沒大沒小的,所以就有了「父在不留須」的說法。
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那就是「母在不慶生」,意思是說如果目前還健在,那就不要舉辦生日宴來慶祝自己的生日。這一個現在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就是不願意過生日,哪怕五六十歲這樣的大壽,也是能推則推。其實多數就是受到了「母在不慶生」這個習俗的影響。
因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人都是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來的,而生育孩子的時候更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母親還健在,如果自己生日要大擺筵席來慶祝,那這樣肯定母親會非常的辛苦,因為要做很多的菜餚來招待客人。同時,就算自己家裡不擺宴席,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吃。可是母親的受難日,自己卻和朋友出去大吃大喝了,留下了母親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家裡,這也是一種不孝的表現。因此就有了「母在不慶生」的說法,並且因為這些俗語確實有道理,所以就一直傳下來了。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這句俗語都是有幾分道理的,尤其是後半句,更是值得每一個年輕人銘記於心。哪怕我們不記得自己的生日,也要記得父母的生日。當他們生日的時候記得回家,或者是打電話回去,陪伴父母吃一段飯,說一說心裡話。而不要只是想著自己出去和朋友們到處嗨皮。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