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是啥道理?年輕人知道原因的不多

2021-01-19 農夫也瘋狂

導讀:俗語「父在不留須」是啥道理?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思想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但是無論任何一個時代,追求潮流就永遠不會過時。而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潮流。現在的年輕人就很追求時尚,有很多人喜歡張揚又特立獨行的個性。比如有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留鬍子蓄鬚了,認為這個是一種個性。

不過在古代卻不是這樣的,關於留鬍鬚還是挺有講究的,其中一種說法就是「父在不留須」,這話是什麼道理呢?下半句更經典,但是年輕人知道的卻不多。

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字面的意思也很簡單,說的是父親還健在的時候,就不可以蓄鬍須。在很多的影視劇中,我們也應該看到古人都是很喜歡蓄鬍子的,並且這也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種潮流,像非常知名的留鬍子的人物就是「武聖」關羽了,他還有著「美髯公」的美稱。

鬍子是男性的第二特徵,當進入青春期以後,就會長出來。有些人因為自身的原因,鬍子比較濃密,就表現很明顯。而有些人則長得文靜,長時間不刮鬍子也看不出來。但是古人說父親還健在,不能留鬍子,應該是特指鬍子不能留得太長。換言之就是要頻繁刮鬍子,就算是自己喜歡長鬍子,也不宜把鬍子留得太長。

這是因為在古代是很講究孝道的,而留鬍子了就會顯老一些。在過去留有長鬍子的,一般都是一些年歲大,並且有聲望的老人,他們都是受人尊敬的人。如果年輕人就留鬍子了,這一來是看起來顯老,二來是給人的感覺這人不修邊幅,有點邋遢的感覺。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自己的父親還健在就留鬍子了,這是不尊重長輩的表現。古人是很講究孝道的,也很注重尊卑有序,不可以沒大沒小的,所以就有了「父在不留須」的說法。

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那就是「母在不慶生」,意思是說如果目前還健在,那就不要舉辦生日宴來慶祝自己的生日。這一個現在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就是不願意過生日,哪怕五六十歲這樣的大壽,也是能推則推。其實多數就是受到了「母在不慶生」這個習俗的影響。

因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人都是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來的,而生育孩子的時候更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母親還健在,如果自己生日要大擺筵席來慶祝,那這樣肯定母親會非常的辛苦,因為要做很多的菜餚來招待客人。同時,就算自己家裡不擺宴席,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吃。可是母親的受難日,自己卻和朋友出去大吃大喝了,留下了母親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家裡,這也是一種不孝的表現。因此就有了「母在不慶生」的說法,並且因為這些俗語確實有道理,所以就一直傳下來了。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這句俗語都是有幾分道理的,尤其是後半句,更是值得每一個年輕人銘記於心。哪怕我們不記得自己的生日,也要記得父母的生日。當他們生日的時候記得回家,或者是打電話回去,陪伴父母吃一段飯,說一說心裡話。而不要只是想著自己出去和朋友們到處嗨皮。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說的: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啥意思呢,老農說有道理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除了天大地大,就是自己的父母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兒女們永不能忘的,百善孝為先,不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只有孝順父母,才能行走於世間,一個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去很好的贍養,誰還會能夠成為你的知心人呢?在過去對於孝敬父母,可比現在說法要多的多,甚至很多仕途還都是通過孝順,才能步入,像很古時候的舉孝廉,就是以孝敬父母為本,才能走出嶄新的一步。
  • 「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傳統的俗語,也是對傳統禮儀中「孝」的引申內容。行「孝」不是口頭說說,要付之行動,這兩句就是民間所倡導的行動之一。但含義不全是字面意思。字面意思是,母親在世的時候,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父親還在的時候,不要留鬍鬚。
  • 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文章作者:琢磨君俗語,即口語性或通俗性的語言單位,它們簡練易懂,形象化,來源於普通勞動人民,又是勞動人民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結晶。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以及「聽人勸,吃飽飯」,這兩句話都是在告誡人們,要重視從老祖宗那裡口口相傳來的俗語、諺語等等。比如說,年輕人,應該牢記這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母親還健在的時候,就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了,而父親還健在最好不要留鬍子。那為何這樣說呢?有什麼道理呢?所以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苦難日,作為子女的不好好陪伴母親,感謝母親如此辛苦的帶我們到這個世界,還在母親的苦難日這天,扔下母親,自己去外面和朋友們狂歡,這樣合適嗎?相信這句「兒的生日,母的難日」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孩子過生日這一天也正是母親最辛苦的一天,建議母親還在世的時候,當自己過生日時,應該陪在母親的身旁一起度過這麼有意義的一天。
  • 俗語:「母不在慶生,父不在留須」,祖宗的告誡,每一句都要謹記
    在外國人看來也許會說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認為在中國是不存在精神靈魂的,可是只有我們自己清楚,中國民族能夠在五千年的時間當中屹立不倒,並且作為世界上的文明古國,若沒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又怎麼會堅持這麼長時間呢?因此我們是有信仰的,但是我們所信的不是什麼教,而是我們的「孝道」。
  • 俗語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年輕人你知道原因嗎
    在《哈嘍,樹先生》裡面的樹哥,就將卑微演繹到極致,位卑真的別勸人,老祖宗的話,說的真的有道理。但是老祖宗留下的俗語也並不一定全都符合當今社會,今天咱們說到的「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一起來細細品味,它是不是適用於當今社會呢?母在不慶生「母在不慶生」,字面意思是母親在世的時候不要「慶生」,慶生有的人解釋為過生日。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啥意思?「推薦閱讀」
    俗語在古代社會,是百姓的常用語之一,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廣泛流行。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01 母在不慶生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母親在世之時,孩子不應該慶祝生日。
  • 年輕人留意「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話,不是沒道理
    在以前的農村,有非常多的俗語,流傳了下來,雖然它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話糙理不糙啊,雖然這些俗語不像文言文那樣有文雅,但是這些所以它代表著的就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勞動人民,他們在以前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那些智慧結晶,這些智慧結晶咱們往往不能忽視,以前你們應該有聽說過一些俗語吧,所以從老祖宗那裡那邊祖祖輩輩傳下來,那勢必是有用的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啥意思?年輕人應當牢記於心
    現在的年輕人特別喜歡過節,除了傳統節日外,白色情人節、萬聖節、聖誕節這些洋節他們也從不缺席。在他們看來,生活需要儀式感,所以在節日時,他們會裝扮一番,呼朋喚友一起聚會狂歡。偶像的生日、男朋友的生日、網店打折日,她們門清兒。但當你問起其父母的生日時,大多數人會搖頭表示不知道。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老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只要懂得孝順,那他以後肯定會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同樣的,在事業上也會很順利。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只有孝順父母,才能行走於人世間。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何意?古人孝道令人感動!
    雖三大教派的精髓有所差異,但其傳達的思想,卻成就了不一樣的中華民族。其中儒家主張的「仁、義、禮、智、孝」中的孝道,對於中華民族文化影響可謂之深刻,千百年來人們對孝道十分之看重,作為學徒自然應該尊師重道,作為子女自然要孝順父母。正如民俗文化當中這樣的一句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講述的是作為子女所盡孝道的一種體現。那麼這句俗語是何意?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在農村習俗文化中特別注重看日子的文化,人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能看到看日子的文化習俗。所謂看日子就是農民在進行重大人生節點的時候都會選擇一個吉時,這樣人們會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吉利的安慰。
  • 農村老話為何說「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什麼講究?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在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母在不慶生 「慶生」也就是慶祝生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叫上一群好朋友去飯店包場、或者去KTV唱歌來慶祝,「母在不慶生」,的意思就是,在母親活著的時候自己不能慶祝生日。
  •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什麼含義,這是為什麼?
    本期要帶給大家的俗語是「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這句話聽著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母在不慶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母親在世時,孩子不要為自己過生日,這是因為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是母親的受難日,雖然對母親而言,孩子們是上天送給她的禮物,但是十月懷胎,中間經歷的困難是沒有辦法一一列舉的。其實,這個不過生也只是個表面意思,並不是真的不過生日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他們的付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順。
  •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古代官吏一般情況下不會隨意進出老百姓家中;父親不能隨便進入子女臥房。 在千百年歷史進程中,這句俗語成為官府人員和為人之父約定俗成的規矩。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藏羚羊跪拜》還記得嗎?這是我們在上學讀到的一則課文,相信惹的不少的莘莘學子們眼眶含淚。
  • 俗語:「男人無妻不成家,女人無夫浪淘沙」,啥意思?道理很現實
    俗語:「男人無妻不成家,女人無夫浪淘沙」,啥意思?道理很現實古人一直都有「成家立業」一說,很多人都會選擇先成家再立業,但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思想已經轉變了。他們大都會選擇先立業再成家,因為他們希望給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一個安定的家以及一個好的生活條件。可是「家」的概念到底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是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什麼意思?說的挺有道理!文/農夫也瘋狂大家好,我是農夫,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小就對農村的俗語、農諺比較感興趣,之前也和大家分享了不少一些農村流傳的比較經典的俗語。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句俗語的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其意思是說如果妻子比較的賢惠,那麼丈夫就會少了很多的禍事,也就是說丈夫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子女比較孝順,那父母就能少操心,在老了以後能夠安享晚年。這是一句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是很有道理的。
  • 年輕人多不會排輩 「六親不認」現象普遍存在
    轉了一圈,再到這些親戚面前的時候,他就弄不明白了,不知道這個該叫「舅媽」還是「嬸兒」,該叫「叔叔」還是「伯伯」。  晚上家裡人坐一起吃飯,趙先生把自己的尷尬和家裡人說了。這時,全家人才意識到,這確實是個問題,年輕人不知道該管這些親屬叫什麼。
  • 坍塌飯店老人80大壽:生日不能隨便過,知道這些禁忌過生日才安心
    近日,山西臨汾聚仙飯店發生坍塌事故,事故最終造成29人死亡及多人受傷。救援工作結束後,當地政府向村裡撥款數十萬元,每位遇難者家屬將獲得三萬元的殯葬費。事故發生後,網上很多網友認為:作為老年人,不應該過整數大壽,過生日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不能亂過。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過生日的一些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