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水務部門組織人員正在打撈龍水湖水面飄浮的垃圾,以保證實現當地的水生態文明。
華龍網9月13日17時53分訊(通訊員 譚顯全 王爾華)筆者從大足區水務局獲悉,該區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一「三條紅線」,實現了當地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跨越。
大足區水務局相關人士說,大足因沒有大江大河過境,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十分嚴重,每年缺水近2億立方米,屬重度缺水地區,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如何防止汙染、過度利用水資源,保護好原生態水文明,顯得尤為迫切。
為此,水務局工作人員今年夏季相繼在化龍水庫、上遊水庫等多座水庫投放了20多萬尾「水下保姆」魚苗,在淨化水庫水質的同時,也進一步改善了水域的生態環境,保障群眾用水安全。同時,為了提高汙水處理效率,改善城區段瀨溪河水質,投入3億多元開展了城區汙水處理廠遷建,明年1-3月開始實行通水試運行。還投資了335萬元,完成了渝西地區最大水庫——玉灘湖水為水資源涵養保護項目,完成建設了庫濱植被帶130455m2,自然溼地27669m2,水源涵養林69717m2,生態隔籬300m,院落水汙染防治生態工程2000m2。
水務部門在建設水生態文明中,向社會公布第一批8家區級重點監控取水戶,下達21戶重要取水戶計劃取水2564萬立方米。投資375萬元,完成在河流、水庫地帶實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平方公裡,重點實施了2015年度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投入1295萬元對化龍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19戶居民實施生態環保搬遷。
下一步,還將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實施「三條紅線」考核,完善取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做到取水合法、用水合理、節水有獎,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