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縣嚴守「四條底線」促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2020-11-24 多彩貴州網

   新華網貴陽11月25日電(通訊員 陳爾家)大方縣嚴守「四條底線」促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一是守住山上這條底線,讓大方大地常綠。堅持綠化和美化相結合、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推動退耕還林、還草、還花、還藥建設,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生態景觀林帶、花帶,努力建設了;綠色大方、美麗大方,確保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

   二是守住天上這條底線,讓大方空氣常新。大力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加強建築、道路、礦山揚塵和激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加快頁巖氣、煤層氣、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等情節燃料能源替代利用,大力培育節能環保企業,始終保持良好的空氣。

   三是守住水裡這條底線,讓大方碧水常流。在加強骨幹水源工程建設的同時,深入實施環境汙染治理設施建設行動計劃,打好汙染治理突圍戰,全面推進工業廢水治理,全面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快縣境區內所有主要河流流域環境保護規劃制度實施力度,加大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築牢「兩江」上遊生態屏障。

   四是守住地裡這條底線,讓大方土壤常淨。加強耕地和建設用地治理為重點,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計劃,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化學投入過量使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大汙染防治力度,推動綠色化生產。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評:生態文明建設要嚴守三條紅線
    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要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成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在實踐中還須嚴守「三條紅線」。  生態文明建設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生態文明建設看新疆⑤】嚴守紅線底線...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生態文明建設看新疆⑤】嚴守紅線底線 留住「美麗鄉愁」 2020-08-15 10:08:51 來源:新疆日報 閱讀:
  • 發改委解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徐紹史同志就此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提出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10個方面的重大制度。
  • 大足:「三條紅線」 實現水生態文明建設
    大足區水務部門組織人員正在打撈龍水湖水面飄浮的垃圾,以保證實現當地的水生態文明。    華龍網9月13日17時53分訊(通訊員 譚顯全 王爾華)筆者從大足區水務局獲悉,該區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一「三條紅線」,實現了當地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跨越。    大足區水務局相關人士說,大足因沒有大江大河過境,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十分嚴重,每年缺水近2億立方米,屬重度缺水地區,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 江蘇省劃三條紅線為生態文明建設留白
    為給發展留白,江蘇將調整、劃定「三道紅線」,此舉為全國首提!25日,在對剛剛召開的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會作精神解析時,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了上述信息。    「三道紅線」分別是生態紅線、耕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紅線。
  • 張祖林:撫仙湖保護嚴守「四條紅線」 一分不能退讓
    6月14日,撫仙湖—星雲湖生態建設與旅遊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管委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決定加強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政策、制度、辦法、規劃、計劃。市委書記張祖林強調,在試驗區建設中,要把撫仙湖的保護放在首位,以生態建設為前提,以「四退三還」為核心,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嚴守「四條紅線」,一分不能退讓。 玉溪市委副書記、市長饒南湖主持會議。
  • 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本
    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好這一戰略部署,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本。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夏傑長: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發展轉型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生態文明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 三亞出臺方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列100條分解任務
    原標題:三亞出臺方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列100條分解任務 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三亞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巖峻全文傳達了《中共海南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嚴朝君作了講話。
  • 我國明確劃定四條生態紅線
    原標題:我國明確劃定四條生態紅線 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座談會上獲悉:我國將啟動生態紅線保護行動,該行動劃定林地和森林、溼地、荒漠植被、物種四條紅線,要求全國林地面積不低於46.8億畝,森林面積不低於37.4億畝,森林蓄積量不低於200億立方米,溼地面積不少於
  • 【時評】學深悟透領袖思想 做生態文明思想的忠實宣講者
    其中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加強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一名黨校人,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必須緊密聯繫黨校實際,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方向篤定前行,堅守理論宣講主陣地,全力做好生態文明思想的宣講者、實踐者。  必須在宣講好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上下功夫。
  • 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
    這充分表明,建設生態文明,既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也不是繼續工業文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發展模式,是要達到包括生態價值在內的經濟、生態、社會價值的最大化,要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謀求可持續發展。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專家視角 |「三線一單」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中的定位探析
    具體而言,下階段可重點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作為空間規劃體系的補充和延伸;二是作為相關制度對接的平臺;三是作為生態文明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四是成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 牢牢牽住綠色發展「牛鼻子」 續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頂層規劃到實際推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係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美麗中國先鋒榜4|福建莆田市木蘭溪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莆田市也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打造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  木蘭溪治理是「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為加強流域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水災害防治以及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鑑,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和久久為功、系統治理的思想提供了經驗,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生動範本。
  • 【學思踐悟十九大】生態文明建設,熱詞背後的砥礪前行
    但中國所走過的發展道路,並非是踩著別人的腳印前行,而是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因此,中國也就有了不同於任何時期、任何國家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如此。從十八大報告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文明目標,再到十九大報告中「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的改革責任擔當,都表達出我們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鮮明的立場和堅定的態度。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布局,並已經深深嵌入到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中。  建設生態文明,要有守住紅線的意識。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直面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
  • ——從一條河的改變看豐都生態文明建設
    這些新近發生在龍河沿岸的故事,都與這條河的變化有關。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在豐都採訪時發現,曾經以鬼城聞名的豐都,如今正在探尋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龍河的改變,豐都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可見一斑。停產化工廠變成河畔風景線深冬時節,龍河河水清澈見底,在沿岸的雙路鎮花園社區,沿河步道、綠植和緩流的河水相映成趣。
  • 【地評線】京彩好評:畫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延長線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時強調,「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這再次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畫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延長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