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2021-01-09 小混兒的藍天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恐懼是來自於那些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比如:未知的發展、未知的結局、未知的掌控、未知的走向、未知的來源、等等等等……,因為那些未知的不確定性,致使我們擔心、焦慮、胡思亂想等,一系列的自我心理暗示,使我們更加惡性循環地對那些未知的部分產生了更加的擔心、害怕、和恐懼。

這種恐懼,往往在逐步可以掌控回自身、或者大量了解了相關新信息以後,往往就會慢慢被緩解。但這種恐懼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緩解,那往往還會影響到身邊甚至周圍的人。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只是自身造就出來的結果,是因為存在的那些不確定性,使人們自身陷入到了一種對未知的無端猜測當中,致使自身陷入到了一種似乎無法逃避開的恐懼之中。可其實,這種對未知恐懼的存在很正常,就像其它的自我保護機制一樣的正常,我們不需要太過度的擔心,因為這種恐懼往往是可以通過一些調節的手段來有效緩解掉一些的:就是每當我們感覺 到恐懼的時候,先看看是不是來源於對當時事物的未知;是不是如果你當時能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來進行了解、或者能具備更多的科學知識、或者能挖掘出更多的相關事物的發展規律,你就會不那麼感覺到恐懼了?

有些人說:我對死亡感到恐懼。那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科學研究對死亡本身還沒有研究的那麼透徹,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夠很好地用科學來解釋出來,所以我們並不十分了解死亡這件事物的本身,所以它也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這就像一個小孩子害怕從窗外映射在牆上的樹影一樣,而熟知其原因的大人是不會有小孩子們的那般恐懼的。

又有些人說:我對我的未來會有一些擔心的恐懼。那也是因為你的未來是有不確定性的,而你並不知道你的未來會不會向著你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所以你會有對「未知」的恐懼。那麼,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把握那些你自己能完全把握的:比如努力、比如奮鬥、比如相關知識的不斷積累、比如自我認知的不斷提升……,其它的一切就放心去交給時間來驗證。我相信在你積累到一定的能力和資本後,你會慢慢地發現你已經不再那麼恐懼了。

還有人說:我很害怕我的孩子以後過得不好,甚至都沒有現在的自己過得好。從這樣的說話裡,我讀到了兩個信息:一,你並不認為你自己過得很好,並不滿意自己現狀的生活,你認為或許在之前的某個時間點或事件點,如果把握住了當時,應該會對現在有不錯的提升。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能把握住這些「現在」,但他的「不配合」使得他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而你,就很替他焦慮、擔心這些「未知的恐懼「;二,你並不太信任你的的孩子對未來的把控。那也是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種並沒有參考的不確定性的」未知「。其實,或許當我們先把自己調整到很明白的時候,那麼,在我們這些」周圍人「的影響下,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半學習半影響的把自己也調整得很明白。最只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知道、明白、清楚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而孩子是否也真正明白、清楚地知道他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什麼。當這些都逐條展開、條理清晰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未來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對」未知「的那麼擔心、那麼恐懼了。

其實,到最後,所有這些源自於對」未知「的恐懼都主要是把握和掌控。而想要真正的把握和掌控住這些對未知的恐懼,就真是在於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把控:比如願意隨時隨地學習提升的心態,比如對於自身的自律和堅持,比如多積累有效的、有益的、能幫助提升自我的信息和方法等等……,很多很多種可以自我把控的事情,慢慢地,你的」未知「越來越少,你的」可確定性「也就越來越多了,你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多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了。

所以你看,恐懼到底還是來自於未知,而這些」恐懼的未知「其實並沒有你之前想像的那樣令人擔憂、令人焦慮、和令人害怕恐懼了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未知的東西?我們的恐懼來自哪裡?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離不開情感,每天都穿梭在各種情感之中,情感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大家好,我是情感學習生,我和你們一樣,是一個情感的初學者,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努力進步。恐懼害怕,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再偉大的人,他們也都有恐懼的那一刻,只不過有些人選擇了面對,而有些人選擇了躲避,成了他們一生的陰影。
  • 洗腦說源於對未知和反常的恐懼
    洗腦說其實都是虛構或誇大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夠流行,根本在於人們對未知和反常的恐懼。對心靈控制的證據越少,陰謀論就越多,如果媒體反覆講,邏輯和常識就會失效,了解洗腦真相,它會幫助人們認識到危險,並對自身脆弱始終保持警醒。據說,有種感官剝奪實驗,當人體六根都被隔離後,社交技能、環境覺察、意志力和判斷力會變得薄弱,這時向腦植入信息最佳,或是為洗腦打造了基礎。
  • 直面恐懼,從認識恐懼開始
    在這裡我將恐懼的來源從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首先,恐懼來源於對新事物的陌生。接觸新的事物,需要我們從零開始去了解它的未知,也需要我們去學習更多的技能,讓我離開本來已經待了很久的舒適區,自然心裏面往往就會產生恐懼。其次,恐懼來自對已知事物的片面認知。對一件熟悉的事物,我們大多時候都抱有一種掉以輕心的心態,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只是用一種大概了解的心態去認識它。
  • 大聲告訴那些未知的、讓你恐懼的事物,你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對未知事物,人們對待它的態度總是不太一樣的。有的人是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於是去探索、去追求,而有的人卻充滿了畏懼、害怕。所以一句話叫做:恐懼源於未知。其實,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總是在自己嚇自己。
  • 哪幅畫可以代表「未知」?你的答案將揭示你內心最真實的恐懼
    每個人內心裡都有他們潛藏的恐懼,你想知道自己心裡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嗎?今天蘇米君就為大家準備一個情景測試,通過這個情景測試你就能了解心中的恐懼。問題:你是一家畫廊的所有者,你打算舉辦一個以「未知」為主題的畫展,下面有4幅畫,你覺得那幅畫更適合放置在畫廊中最顯眼的位置來突出「未知」這個主題。A……情況的變化你內心在害怕的是「現在的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害怕變化、適應變化很麻煩等,理由有很多種,但不管怎樣,「維持現狀」很容易成為人生的第一個目標。這樣的你,往往不把目光投向可能性,而忽略難得的機會。
  • 恐懼:推動社會運作的隱藏力量
    這個冬天,整個中國都因新型冠狀病毒籠罩在一種巨大的恐懼之下。疫病,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不是稀客,可即便人類曾經歷過數次規模巨大的瘟疫,在2020年,科技與醫療都得到極大發展的今天,人類對瘟疫的恐懼心理依然不減。
  • 用「愛」掃除內心恐懼——在《惡靈附身2》中勇敢面對未知的戰鬥
    恐懼是人類的本能感受,作為一種情緒,很難實現量化,為了達到共情的效果,很多遊戲作品都會從電影、文學中借鑑表現手法。驚嚇式恐怖偏重於"動態",開門殺、回頭殺是主要的呈現方式;而場景式恐怖往往是靜態的,通過詭異、黑暗的畫面來渲染恐怖氣氛。作為一款經典的恐怖遊戲,《惡靈附身2》在"恐怖"與"遊戲性"之間進行了平衡,從而巧妙地打破了上述悖論。
  • 《迷霧》:面對未知的世界,除了恐懼更可怕的是人性
    《迷霧》這部2007年上映的高分科幻恐怖片《迷霧》,打開了一扇對未知世界的大門,一直被眾多影迷堪稱神作,緊張的劇情設計,光怪陸離的外星生物,滿足了人們面對恐懼的所有情緒。《迷霧》劇照超市中擠滿了搶購物資的人,看來這場暴風雨對鎮上造成了不小的破壞,大家都在囤貨以備不時之需。
  • 你離成功,只差這一步-克服交易恐懼
    正如交易心理學專家馬克·道格拉斯指出的那樣:「大多數投資者非常確定自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以至於他們過度關注交易的結果,為交易的收益而欣喜若狂,為交易的虧損而氣餒。」隨著每一筆交易在投資者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交易的恐懼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 未知很可怕,但我們必須勇於探險
    ,都發生了改變,而且,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轉的改變,這種改變是好是壞,現在的我們,無從得知。DNA對於未知的東西,未知的世界,大多數的人會害怕,這是動物自我保護的本能,這個未知的不論它會不會給我帶來好處,但最先要確認的是他會不會給我帶來壞處,若是沒有人去嘗試,去確認其安全,其他人是不會跟進的。
  • 情緒認知系列|認識恐懼
    不僅如此,恐懼還會讓我們犯下不該犯的錯誤,錯過不該錯過的機會,讓原本良性的關係惡化,讓原本幸福的人生轉向痛苦。在從事婚姻諮詢時發現,很多夫婦關係的惡化都是因為恐懼所致。尤其是當一方比較受歡迎時,另一方由於缺乏安全感,於是頻繁查崗、查手機,實施各種控制對方的行為,最終令對方感到難以忍受,雙方關係陷入惡性循環。於是,最初的恐懼——害怕失去對方——最終就在恐懼的折騰中成為了現實。
  • 盤點:大多數不信命的都是年輕人,活著活著就信了
    為什麼大多數年輕人都是不信命的?年少輕狂這四個字是有道理的,前幾天和幾位朋友聊起了這個事情,一般問事的人都是三十歲以上的,三十歲以下是很少的,最不相信的一群人是富家子弟,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因為預測是趨吉避兇之術,有錢人拿錢就可以做到趨吉避兇,而一無所有的人就不會太在意,而有的人總感覺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這股力量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但是自己還把握不住,這股力量讓人感到害怕,因為敬畏所以相信。
  • 雙魚座|情感世界的未知恐懼
    木星:是一顆巨大的液態氫星體,木星也是四個氣體其中一個,從光譜學分析它和其中之一的土星的組成最為相似,木星在佔星中象徵樂觀、擴張,而土星也是佔星學中象徵最為堅持自我原則性的行星,土星和木星也都具有成功的意思,不過土星發展速度較為緩慢有阻礙、壓抑恐懼等負面因素問題較多。
  • 十二星座的內心,在恐懼什麼?
    當然了,你要說雙魚座內心最恐懼的是什麼,那答案也總是相當的顯而易見。沒錯,他們恐懼的是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沒有愛情的滋潤,沒有另一半的陪伴。白羊座其實在不少人眼裡,白羊座往往都是這樣的一個形象,那便是天不怕地不怕。但說實話,這大多也不過是白羊座的外表,實際上對於他們的內心,往往也有柔軟的一面。
  • 放下心中的「恐懼」,一切都隨它們而去,心量才不會被任何事壓制
    佛學大師聖嚴法師曾說過:「如果你要求事情要在特定的時間以特定的方式呈現,卻抗拒和恐懼最糟的結果,那你就沒有真正的放下。唯有誠心地接受所有的發生,才能放下恐懼,而恐懼是唯一阻礙你達到目標的障礙。讓我們無法放下恐懼的是我們對恐懼的抗拒和否認。」人生在世,幾乎人人都有過恐懼的體驗。
  • 如何戰勝心中的恐懼?
    最美的是頭頂的星空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為情緒的一種。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心理就是平常所說的「害怕」。按照凱利的觀點,恐懼類似威脅但在程度上較輕。當一個人的建構系統的邊緣要素而不是核心建構被證明無效時,恐懼就會產生。我們中國的思想是博大而精深的,引用一句老祖宗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麼要戰勝恐懼,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恐懼,上面引用的就是恐懼的書面解釋,但是對應到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刻又會出現不同的恐懼。
  • 恐懼是一種什麼感覺?
    你經歷過「恐懼」嗎?這裡說的是一種深度恐懼,和看恐怖片不是一種概念。既然這樣,我就給大家強化一下「恐懼」的概念。未知恐懼「恐懼」和「恐怖」區別在哪?首先從語法上講,「恐懼」是一個名詞,雖然一種心理狀態,但它是存在的概念。而「恐怖」是個修飾詞,一般都是形容某些東西很恐怖,所以它不會獨立出現的。
  • 分析投資者的克服交易恐懼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克服
    正如交易心理學專家馬克·道格拉斯指出的那樣:「大多數投資者非常確定自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以至於他們過度關注交易的結果,為交易的收益而欣喜若狂,為交易的虧損而氣餒。」隨著每一筆交易在投資者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交易的恐懼給投資者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 心理專家:人大部分的焦慮和痛苦,均來自這種恐懼,而且伴你一生
    心理醫生 OwenYalon認為,大多數人生的焦慮和痛苦,都是因為害怕死亡。它實際上是一種分離焦慮,而它產生的根源也是死亡恐懼所致。何謂死亡恐懼死亡恐懼主要包括即將面對死亡或體驗死亡時產生的恐懼兩個方面。它是一種統一體,既有分離的割裂,又有無奈與恐懼,甚至還有幻覺。心理醫生貝克爾認為:害怕死亡,是人最基本的行為方式。
  • 巨蟹座的人生啟示:為什麼我們所恐懼的,只不過是自己的影子?
    巨蟹座渴望月亮母親的溫暖,他們通常都有敏銳的直覺,這種直覺,就如月亮的陰晴變化與月亮引起的潮汐起伏一樣,雖然反覆卻也很微妙。巨蟹座渴望安全感,這是他們對抗恐懼的武器,而這安全感,就來自他們的守護星--月亮。月亮就是母親,就是衛士,無私地守護著巨蟹座,也守護著整個地球。啟示2:水的可怕之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