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來說,恐懼從一開始就伴隨著我們,它潛藏於靈魂的深處,在心理學上它是藏於潛意識之中,在遇到的突發事情或某件事超過自己預期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的心理狀態。
恐懼和愛一樣,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它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出現,也會在你突發狀況時降臨。在這裡我將恐懼的來源從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首先,恐懼來源於對新事物的陌生。接觸新的事物,需要我們從零開始去了解它的未知,也需要我們去學習更多的技能,讓我離開本來已經待了很久的舒適區,自然心裏面往往就會產生恐懼。
其次,恐懼來自對已知事物的片面認知。對一件熟悉的事物,我們大多時候都抱有一種掉以輕心的心態,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中,只是用一種大概了解的心態去認識它。但當真正要用到時,才發現原來你對其事物根本是一知半解,在慌亂中從而引起內心的恐懼。
最後,恐懼來自心底的陰影或創傷。其實心裡的恐懼才是我們真正的恐懼。新事物的出現和對已知事物的片面認知只會給我們的內心帶來短暫的恐懼,而來自於心底的恐懼完全不一樣,它會時刻提醒我們,或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突然就讓你的心變得緊張不安。
一個從小被欺負的人,本身在他弱小的時候內心就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懼,當他交往的過程中再被欺負時,內心的空懼就會加深。長大後,當再次出現同類的情況是,那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陰影或創傷就會被無限的放大,表現在外就是自卑和軟弱。當然也有例外,一部分人被欺負後會被激起心中偏執,從而在遇到同類事情時直接做出過分的攻擊。
人的恐懼有多深,內心的黑洞就會有多大。內心有多恐懼,事情就會變得有多糟糕,只有身處恐懼的人,才會意識到自身的內心有多脆弱。
從恐懼的來源出發,我對解決恐懼的辦法提出了以下三種。
一、不斷接觸新事物和陌生的環境,培養自己對事物的接受能力。
現實生活中,多與未知的事物建立連繫,無論是陌生人也好,還是未知的事情也罷,只有不斷去嘗試,不斷地接觸,才會增加我們的適應能力,從而提升自己,以此來擺脫這種來自未知的恐懼。
二、提升自身的認知,理解水平,正確對事物做出判斷。
認知和理解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分析問題的水平,因此我們首先要提升我們自己認識問題的能力。
其次,任何人對事物的認識都具有片面性和整體性兩方面,而當我們對已知事物只是具備片面的分析認識時,我們的內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緊張感,甚至恐懼感,此時應讓自己平靜下來,從整體出發,全面完整地了解已知事物的本質和性質,從認知上消除對不完整事物認識的恐懼。
三、勇於挑戰自己,直面自己的內心。
恐懼的存在我們不可能直接消除掉,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直面自己的內心,來增加對恐懼的抵抗。無論是童年的創傷還是陰影,它的觸發都是需要經歷類似的事情,而再此之前,我們可以通過挑戰自己,為自己找一些可以引起內心恐懼的事情去做,一步步地去了解內心的恐懼,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後用合理的方法去引導。
對於許多人來說,恐懼固然可怕,但當你直面自己的恐懼時,你會發現只有勇於面對自己,才會真正贏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