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史記·留侯世家》中有言:「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的確,很多人容易被甜言蜜語洗耳,對於忠言卻嗤之以鼻。比如今天所要介紹的這位民國奇人,他不聽朋友醫生的忠言勸說,竟一次性喝掉六斤冰水,一頓吃掉六十個包子,我行我素最終只活到35歲,這位奇人便是蘇曼殊。
01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人類喜愛美食,這是毋庸置疑的人之天性。不過有些人是為了吃而吃,可有些人卻是因為宣洩情緒而吃。特別是類似於大胃王等類型的吃播產業產生後,人們對於美食,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品嘗,而是胡吃海喝,以此來博得眾人眼球。雖然觀眾會一邊懷疑大胃王吃播是否作假,但另一邊卻又情不自禁地被這類吃播所吸引。
不過,針對於這種博眾人眼球的吃播,網友呈現出兩種態度,一種是不贊成,另一種則是與他人無關。但令人唏噓的是,這種看似「享受」美食的吃播實際卻有著十分殘忍的後果。其實無論是暴飲暴食還是節食,都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民國「貪嘴」「好吃」僧人蘇曼殊,便是因為暴飲暴食而吃虧的奇人。
他雖滿腹才華,卻生性桀驁,吃起東西來十分瘋狂,特別喜歡嗜甜。魯迅曾提到過自己有位十分古怪朋友,只要有錢便去吃喝,沒錢則去寺廟混日子,這個朋友便是指的蘇曼殊。其實蘇曼殊之所以這麼嗜吃跟他的身世有很大關係。
02
蘇曼殊,1884年出生,父親為廣東珠海商人,母親因為是一名日本女子,所以在蘇家無名無分並不受待見,連帶著蘇曼殊在蘇家也不受待見。因為在蘇家的日子極為難過,所以蘇曼殊便隨自己的母親搬往日本居住,直至4歲時才正式回到蘇家,從此蘇曼殊便與自己的母親分離,可即便回到了蘇家,蘇曼殊的日子卻仍不好過,十分悲苦。
蘇曼殊是私生子,所以老被別人瞧不起,當他9歲時父親因生意失敗,家道中落,但不幸總是接踵而至,13歲時他生了場大病,但家人並未將他送去治病,而是直接扔在柴房中,任其自生自滅,萬幸的是,蘇曼殊最後活下來了。之後,他在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姑母,過了兩年寄人籬下的日子後,便得到表哥幫助有幸去到日本留學,可在他留學期間因為沒錢,卻只能吃摻了石灰的飯,住十分破舊的屋子。
之後,蘇曼殊在日本與一位菊子姑娘相愛,若這件事傳到普通家長耳朵裡必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可這事傳到蘇家長輩耳中,傳來的卻是蘇曼殊敗壞蘇家名聲的閒言碎語,最後家人硬是將兩位相愛之人分開,菊子受不了此等壓力,便自盡,而蘇曼殊則十分痛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待他回到廣東後,便即刻前往寺廟出家,成為一位半僧半俗的才子。
就這樣,蘇曼殊因為自小吃不飽飯以及菊子的事件落下了心病,為了填補這個心病蘇曼殊食慾大增。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買了包慄子,叫蘇曼殊一同享受,可蘇曼殊在吃完後並不滿足,隨即又外出買了包慄子,雖然朋友勸說他慄子吃多會脹肚子,還是少吃為妙。可蘇曼殊並未將此等忠言聽進去,待全部吃完慄子後,便興高採烈地離開,可就在這天夜裡,蘇曼殊卻因為慄子攝入過多,導致肚子脹痛,直到第二天才慢慢消停。
雖然有了前車之鑑,但蘇曼殊卻不以為意。最誇張的一次是,蘇曼殊跟朋友打賭,當著朋友的面,一下子吃掉了50個包子,當場便令朋友們瞠目結舌,他的朋友趕緊要求他停下此等瘋狂行為,因為當時的蘇曼殊已是汗流浹背,蒼白的臉色也令他的朋友十分不安。可蘇曼殊不以為意,繼續自己吃包子的行為,待到吃了60個包子時,蘇曼殊終將扛不住,隨即被他的朋友送往醫院進行搶救,儘管如此危險,但這只是蘇曼殊無數暴食記錄中的一撇。
還有一次暴飲暴食的記錄是,蘇曼殊有次一口氣喝下6斤冰水,這6斤冰水給蘇曼殊帶來的後果便是送進了醫院搶救。蘇曼殊長此以往,最後終因自己的貪嘴暴飲暴食,以及窮困於1918年在上海暴病而亡,享年35歲。
結語
蘇曼殊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味的暴行暴食,甚至通過暴飲暴食來宣洩情緒的這種做法,終將會令我們的身體出現危機。其實宣洩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需要找到健康適合自己的方式,或聽聽歌,或去旅遊,或找朋友聊聊天,這些都是宣洩情緒的好辦法,不必要去以傷害自己為代價。
參考資料:
《史記·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