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退「淘寶臺灣」,民進黨打壓陸資不擇手段(日月談)

2021-01-13 人民網

距離「雙11」已不到一個月,正當大陸的電商、消費者都在摩拳擦掌時,「淘寶臺灣」卻在近日關閉平臺下單、商家進駐及商品上架功能,做退出島內市場的最後準備。出現這一結果,正是民進黨當局打壓所造成的。

從下架愛奇藝、騰訊視頻到逼退「淘寶臺灣」,民進黨當局視陸資企業為洪水猛獸,挖空心思阻撓它們在島內的正常運營。他們這樣做,既破壞了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也傷害了臺灣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淘寶在臺灣的業務,不僅方便了千萬島內老百姓,更給當地的中小電商提供了進貨渠道和良性競爭機會,繁榮了臺灣電商業,提升了島內服務業水平和經濟活力。去年10月,「淘寶臺灣」在島內開站,當年「雙11」網頁總瀏覽人數就突破了1000萬人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淘寶臺灣」有3000萬多種商品上架,軟體下載量在島內達300多萬,積累了數十萬賣家。

民進黨當局活生生地把這一繁榮局面扼殺了。如今,數百位「淘寶臺灣」的員工正在等待勞務遣散的安排,數十萬家店鋪正在遭受失去平臺的衝擊,千萬臺灣民眾也不再擁有方便、接地氣的售後服務。今年「雙11」怎麼辦,島內消費者很發愁。

逼退「淘寶臺灣」只是民進黨當局打壓陸資企業、破壞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劣跡之一。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緊跟某些西方國家的腳步,下令限制島內企業從大陸進口原材料,禁止顯示「中國臺灣」的大陸手機在臺銷售,封殺在臺擁有大量活躍用戶的愛奇藝及騰訊視頻,嚴格對陸資的認定範圍,高喊要將小米、華為等大陸品牌列入制裁清單……動作接連不斷。

有島內專家指出,陸資赴臺投資項目的擴大與開放,資金動能的增加,可以為臺灣產業及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水,創造不少就業機會,同時也強化兩岸產業的合作與互補關係;臺灣公私部門及消費者採購大陸電子產品及原材料性價比往往較高。這些,都是對臺灣有利的好事。

況且,臺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每每有外資入島或臺資回流時,民進黨當局總會大肆宣傳一番,把它們作為重大政績。這種情況下,實力雄厚又有意願到臺灣發展的陸資,本該成為臺灣經濟最合宜的源頭活水。可是,民進黨當局想問題、看事情,從來不考慮是否對臺灣整體有利,是否對臺灣百姓有利,而只看是否能矇騙民眾。他們一心擁抱「臺獨」神主牌,搞「反中仇中」,用意就是煽動對抗、製造仇恨,獲得選舉利益。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當局始終選擇在兩岸關係上持續斷路、挖坑、築牆,不讓臺灣老百姓從兩岸交流中獲益的原因。

但是,這種小鼻子小眼的卑劣做法,改變不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大勢。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高達41%,大陸是臺灣最大、最對口的市場,也是水土最合的發展腹地。今年1至8月,兩岸貿易額達1589.28億美元,同比增長10%。臺灣所獲順差超過800億美元。目前,大陸企業在臺聘用員工近2.5萬人,每年納稅超過12億元新臺幣。

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只會壓縮臺灣的發展空間,斷送臺灣的發展機遇,讓島內商家承受「倒店潮」,給民眾搗亂添堵。到處挖坑的人,遲早掉進自己挖的坑裡。

相關焦點

  • 再次打壓陸資,蔡英文又在欺騙臺灣人!
    尤其最近臨近雙十一這個購物狂歡的節日,商家與消費者們都在無比期待著節日期間在淘寶上的銷售與購物,但是臺灣地區的網民們卻只能看著對岸的大陸網友們的網購血拼而唉聲嘆氣。陸資「淘寶臺灣」進入臺灣臺灣在網購上的便利自然要感謝「淘寶臺灣」的進駐。
  • 民進黨自尋末路(日月談)
    來源:海外網處心積慮鼓吹「兩岸脫鉤」的民進黨當局,最近又搞小動作。臺經濟和外事部門近日攛掇美國在臺協會以及日本、歐洲駐臺代表,討論「重組供應鏈」,意欲「擺脫對其他國家的過度依賴」。有臺灣媒體稱,這是向大陸發出「產業脫鉤」的強烈信號。那麼問題來了。
  • 脫黨十天拒見蔡英文 呂秀蓮自爆遭民進黨全面打壓
    【環球網綜合報導】宣布要跟民進黨說byebye的呂秀蓮,婉拒民進黨中央協調黨主席蔡英文會面一事。今天是呂秀蓮脫黨的第10天,她不願再多談民進黨,但她還是忍不住爆料稱,自己現在正被「全面打壓」。怎麼回事?
  • 臺灣誕生了民進黨,蔣經國為什麼默許了?
    1987年,「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令,解除報禁、黨禁,民進黨繼續參與臺灣政治,要求「總統」直選。之所以默許民進黨的存在,蔣經國曾在黨內各個場合不斷強調,國民黨面對新局勢,必須採取新做法,更開放、更沉著冷靜。蔣經國還說:「『戒嚴』已近40年,臺灣同胞能夠容忍,已經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有所改革才對。」
  • 日本「親中」民進黨訪臺灣 提前賀蔡英文當選
    4月25日,臺灣民進黨接待了來訪的「世界上另一個我」——日本民進黨。當天,後者訪問臺灣,並與臺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面。由於日本民進黨無法參加蔡英文5月20日的就職典禮,他們藉此行提前向蔡英文表示祝賀。 臺灣民進黨還介紹,雙方還就亞太關係、產業合作以及過去8年臺灣民進黨「如何重生」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 民進黨「點名」在陸臺胞?國臺辦發聲
    導讀:2020年儘管疫情肆虐,大陸依舊和臺灣開展了多次活動,涉及教育、藝術、經貿等方面,兩岸交流仍舊破浪前行,印證了海峽兩岸和平交流是民心所向。儘管如此,民進黨卻頻頻設法阻撓, 炮製「法律條文」禁止、甚至恐嚇臺灣民眾參與兩岸交流活動。
  • 看見臺灣|民進黨當局就是美國的「兒皇帝」
    這幾天,臺灣島內的國民黨籍臺中市長盧秀燕成了名人。盧的聲名大噪源自民進黨當局的攻擊。上周,「美國在臺協會」(Al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訪問臺中,座談中,盧清晰地表明了臺中市民反對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立場。
  • 臺灣青年:投票給國民黨,是因為更不喜民進黨
    來自臺灣的清華大學博士生陳翊瑄(謝明/攝)「從年輕人的角度看,我不喜歡國民黨,也不喜歡民進黨。如果非要從兩個中挑一個出來,是因為更不喜歡民進黨,所以才投給國民黨。」11月27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第23期金臺沙龍上,來自臺灣的清華大學博士生陳翊瑄表示。
  • 民進黨摧枯拉朽,臺灣一份「大禮」送往美國
    因此臺灣地區將開放「萊豬」進口的消息剛放出來的時候,臺灣地區的人民就開始抗議了,甚至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秋鬥」。可儘管臺灣地區的人民極力反對,在12月份,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依然選擇從美國進口這種豬肉。2020聖誕節,臺灣給美國獻上了一份「大禮」據悉,臺灣地區在聖誕節的時候,解除了「萊豬」的九道行政命令,允許「萊豬」進入臺灣。
  • 蔡英文辭職、民進黨慘敗!臺灣「九合一」選舉為何翻天?
    昨晚9時許,臺灣「九合一」選舉票還沒開完,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已在電視上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這場被視為2020年前哨戰的島內大型選舉,民進黨輸到脫褲子,本來一片綠油油的臺灣政治版圖,一夜之間幾乎全成藍色。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從原本的6席變成15席,民進黨從原來的13席變成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 民進黨當局切莫為兩岸交流亂扣帽子
    儘管兩岸交流大勢浩浩湯湯,但是臺灣民進黨當局卻從未停止過阻撓的「黑手」。今年9月海峽論壇舉辦前夕,民進黨當局公然拋出多項禁止令,更是拿所謂的「反滲透法」「國安五法」等,嚇阻臺灣民眾勿輕易參加,「小心觸法」;10月兩位臺灣藝人在央視國慶晚會合唱《我的祖國》、《守護》,民進黨當局得知後的第一反應,便是威脅「若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查處」;洪秀柱在10月赴陸參加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也遭民進黨當局撂狠話威脅…… 除了對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加以掣肘,民進黨當局還緊盯在陸普通臺灣同胞的動態
  • 馬英九清算民進黨,讓蔡英文「把『萊豬』吞回去」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元旦當天出席新年活動,繼續為「反萊豬」發聲,表示民進黨開放「萊豬」進口,是對臺灣民眾的食品安全問題漠不關心,還質問臺豬不能吃萊劑,但臺灣人如今卻要吃「萊豬」,難道是臺灣人不如豬?
  • 順者昌,逆者亡,民進黨當局的「言論自由」真是諷刺
    這部臺灣民眾口中「定義模糊、涵蓋範圍過廣、處罰過重、大幅限縮島內民眾政治權利和言論自由」的惡法,正式成為民進黨當局手中的鋒利匕首,任何不為民進黨當局背書、不贊成「臺獨」以及敢於同民進黨當局唱對臺戲的民眾、機構和團體等,都成為了這把利刃下的待宰魚肉,「查水錶」也成了民進黨當局非常慣用的「執政」手段。我門來看看民進黨當局是如何使用這把利器的。
  • 紀欣:假議題唬弄久了 民進黨當局做點實事吧
    民進黨當局為讓「臺灣走出去」,大打「口罩外交」、「國際杯」,其終極目標或想讓臺灣成為被國際認可的「獨立國家」,但立即目標則是希望參加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年會(WHA)。只是,衍生了不少假議題,徒使民進黨執政團隊騎虎難下。
  • 臺灣進不去RCEP,民進黨當局卻粉飾太平,遭島內有識之士聲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完成籤署,臺灣地區不得其門而入,島內各界紛紛對此表示隱憂,不過民進黨當局官員卻表現得悠然以對。蔡英文大言不慚地說臺灣早有準備,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巧辯稱臺灣若要加入RCEP,大陸定會要臺灣遵守一國兩制,臺灣民眾能接受嗎?
  • 民進黨當局推「臺灣豬肉」LOGO卻有「臺灣豬」字眼,島內網友開罵!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豬肉識別標上英文為「TAIWAN PIG」(臺灣豬)?據臺媒消息稱,臺當局「農委會」13日澄清:正確的臺灣豬肉識別標章上面寫的英文是「TAIWAN PORK」(臺灣豬肉)。
  • 民進黨2022選情不樂觀,傳黨內等蔡英文辭主席
    隨著元旦正式開放萊豬進口,臺灣民眾的怒火一觸即燃,「反萊運動」更如火燎原,而民進黨則是最關鍵的縱火者。看起來站在「廣大人民群眾對立面」的民進黨,民調支持度節節敗退,雖然距離2022年地方「九合一大選」還有一段時間,但面對此頹勢,外界普遍觀察認為,愈戰愈敗的趨勢恐怕難擋。
  • 臺灣輿論:民進黨當局將不能加入RCEP歸罪大陸是在製造假信息帶風向
    民進黨當局卻稱臺灣不能加入RCEP,是因為大陸設下要求臺灣接受「一國兩制」的障礙,阻斷臺灣加入。對此,島內輿論認為,這是民進黨當局在製造假信息帶風向、找藉口。  臺灣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23日投書媒體指出,兩岸2010年6月底籤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有了ECFA作為基礎,臺方陸續和RCEP成員中的紐西蘭和新加坡籤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和RCEP其他成員也在進行洽商。
  • 蘭斌強:民進黨當局機關算盡反被狠狠打臉!
    於是,蔡英文、蘇貞昌、以及臺當局陸委會、「內政部」等部門紛紛進行政治性表態:「維護臺灣主權」、「絕不落入中共政治陷阱」、「絕不接受『一國兩制』」等,而正真應該涉入該案的臺當局「法務部」卻成了配角。蔡英文及民進黨的這一系列操作,原以為可以將臺灣民意引向按照他們的意圖發展,並藉此聚集綠營選民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