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組織召開平臺公司座談會,滴滴出行、申程出行、首汽約車等8家內地網約車平臺,將為老年人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開通電話叫車服務,爭取春節前開通試運行;從打車做起的「適老化」改造,正是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的一個開始。
省略地址輸入、選擇車型等App使用流程,「一鍵叫車」減掉的是技術距離,增加的是人文關懷。
每一個老人都曾風華正茂,恰是他們昔日的努力,鋪就了今天社會進步的基石。然而當韶華不再,青絲成雪,老年群體對技術的適用性卻時常被開發者遺忘在視線之外,小小的電子屏幕變成了阻隔老年群體享受網際網路紅利的高牆。儘管「一鍵叫車」功能能夠在何種程度上給老年人帶來便利尚需時間觀察,其體現的人文化努力卻毋庸置疑。
早在今年9月,上海市計程車統一平臺「申程出行」結合本市線下200個計程車候車點,開展了「一鍵叫車」服務,把老年人與智慧出行之間的距離縮短為「一鍵之遙」。
時代發展不應拋棄任何一個群體。據報導,目前我國有大約2.74億戶老年人使用手機,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老年人約1.34億戶,還有近1.4億老年人是網絡上「沉默的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命題,正視老年人對信息的需求,是填平「數字鴻溝」、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必然選擇。
幫助老年人實現App自由,還需要更多「一鍵之遙」。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54億,2025年預計將突破3億。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技術「適老化」正在期待更多領域的回應。此前,工信部已表示在篩選近百款App進行適老化改造,範圍涉及新聞媒體、網絡購物、政務服務平臺等諸多類別。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術距離上做好減法的同時,更要做好細節上的加法。比如「一鍵叫車」能否正常使用、如何保證有效接單、怎樣防止誤觸誤按、怎樣保護老年人信息安全、如何防止給信息詐騙行為以可乘之機,避免於微末之處辜負縮短技術距離的良法美意。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當社會搭乘技術列車向著現代化飛馳,發展越快,就越需要增強社會對技術的適應性。唯有縮簡訊息技術與老年群體的距離,讓那些曾經為我們鋪就了進步基石的人們不再望「車」興嘆,方能體現社會發展的意義。
本文來源丨科技日報
(編輯 翟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