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內向的人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提高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進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於是他們看了許多人際關係方面的書籍,也學了許多人際關係的技巧,可是卻發現收效甚微,效果不明顯。
這說明光學習技巧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光是因為缺乏技巧,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原因。同時,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現在的人際關係方面的書籍是有缺陷的,是不完整的。內向的人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從信念、態度、技巧等多方面改變和提高。
開朗的人,從外邊上,一眼就看出。開闊明朗人與人之間,性格豁達很有禮貌的一種樂觀。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往好的方面著想。一種自以為是,做任何事都自己對,以自我為中心,自找麻煩累得要死,出力不討好。
一種無所胃型,看起來無所謂,其實事事情都認真,一分錢,還跟別人較真。還有一種,表面活潑開朗,內心斤斤計較。最可怕的,強制自己外表開朗,內心脆弱痛苦,長此下去會犯有抑鬱症。所以說開闊豁達的人,有一定你修養,才能明朗樂觀。
開朗和不開朗其實是相對來說的。世界上會有開朗的人那麼必然會有不開朗的人,他們呈現互補的關係,而並非對立的關係。它們有時甚至可以相互貫通。一個開朗的人可以很快融入一個集體,能更快讓他人了解自己的個性與為人。相比一些沉默寡言的人,他們更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在人際交往的起始階段,性格開朗的人往往能夠掌握主動權。
在一個集體中,也往往是性格較為開朗的人更能帶動一個集體的情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上課時,老師往往喜歡先叫一些比較活躍的學生回答問題,他們的發言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帶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性格開朗的人或許可以獲得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然而,孔老夫子曾經說過,過猶不及。一個人,如果性格過於開朗,「表現欲」過強,也有可能會導致「鋒芒畢露」而傷害到他人。他們過於活躍,非但不能得到他人的欣賞,反而會得到他人的排斥。近來「戲精」一詞很流行。
戲精在用於調侃時是一個中性詞,但是在某些場合,「戲精」是在批評某些在公眾場合過分表現自我,甚至已經妨礙到他人正常生活的人。同樣的例子,課堂裡,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無可厚非,但是,一部分學生處處和老師針鋒相對,調侃諷刺老師的話,擾亂課堂紀律。這樣的行為非但不能給自己的形象加分,反而會給他人留下極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