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時下社交網絡中最受年輕人喜歡的流行語不知怎麼就火到了線下生活,玩具、貼紙、書包等周邊產品不光在小朋友手中熱銷,就連成年人都為之著迷,甚至真有人花錢紋在身上。
「紋身不紋嗜血狼,獨狼帶血家必亡。紋身不紋下山虎,猛虎下山反噬主。紋身不紋睜眼關,睜眼關公殺人間,紋身不紋唐三藏,九九八一難相抗。紋身不紋小哪吒,龍遇哪吒命喪涯。紋身不紋老鍾馗,避鬼不成反招賊。人生在世苦難短,無論紋啥別開眼。要紋就紋喜羊羊,眼睛越大越漂亮!」風水輪流轉,誰能想到紋身界的扛把子如今由小豬佩奇取代了喜羊羊。
中國紋身極簡歷史
紋身又稱刺青,傳說起源於遠古動物崇拜。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刺青成為了一種刑罰,中國自周朝開始流傳黥面之刑,《周禮·司刑》一節中注曰:「墨,黯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額為瘡,墨窒瘡孔,令變色也。」《水滸傳》中林衝、武松、宋江在發配前都被刺字,犯人被施以墨刑作為身份區分,蒙受恥辱喪失尊嚴不得翻身。不要以為紋身是輕刑,古代醫學技術受限,犯人因細菌感染而死絕非稀罕事。
紋身從犯罪標識走入民間審美有了裝飾意味是在唐朝,風氣開放豪爽示人。宋代沿襲唐風,嶽飛「精忠報國」的美談說明民間認可紋身文化。元朝至改革開放,刺青時尚逐漸轉入暗處,至今中國人普遍認為紋身的不是好人,走在街上瞅見紋身青年,有些大人會教育小孩,長大了千萬別成為那樣混社會的。
歪果仁怎麼看待紋身
鄰國日本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受中國傳統浸染已久,對待紋身的態度也是相似的。
日式紋身(彫り物)採用浮世繪為固定風格,從局部到全身覆蓋大面積皮膚,圖形複雜,色彩華麗,辨識度高,一眼就能與西式紋身區分。
在日本,黑幫成員熱衷於紋身,新人加入極道幫派必須忍受著紋身的痛苦,隱喻告別普通人的生活和對社會秩序的對抗,入此門不可回頭。
隨著明治維新帶來的西化風潮,日本政府以維護形象為由於1879年禁止紋身,直到1945年麥克阿瑟接管後才解除禁令。
雖然官方不再設限,但日本社會對紋身並不歡迎。在普通人看來,紋身約等於極道、暴走族,招惹不起避而遠之。紋身之美,如夜櫻於暗處綻放。
溫泉、浴室入口處多張貼有禁止紋身進入,老闆擔心極道人士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他顧客受到驚嚇,自家店的名聲也會被牽連。有意思的是,顧客購買某種貼紙覆蓋紋身後照樣能進去。
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紋身就像可樂漢堡一般平常。美國皮膚學會調查顯示,18到50歲的美國人中有24%的人紋身,差不多每四個人有一人紋身。
儘管西方人流行紋身,不過他們只要覺得COOL就行,似乎不在乎紋身的內容,有一些畫風相當特別,來感受一下。
雞湯麵?
糖尿病?
金拱門的小票
國內紋身是否會影響就業?
考公務員
根據《公務員錄用體檢特殊標準》(2016版)第4條,人民警察職位文身,不合格。
其他公務員、事業單位按照普通體檢標準不禁止紋身,這個問題我認為取決於你將來的領導對紋身的態度。
當兵
面部、頸部文身或瘢痕直徑超過2CM,著短裝身體其它裸露部位直徑超過3CM,或雖經手術處理仍有明顯文身瘢痕,影響軍容的,不合格。其它部位文身或瘢痕(因顱腦、胸、腹部等手術造成的瘢痕除外)不影響正常功能和形象的,合格。
空軍飛行員
自2012年起放寬對紋身的限制,「身上有宗教組織、犯罪集團標誌的文身、刺字;著短裝裸露部位刺有字、圖案且直徑超過2cm,其他部位直徑超過3cm,或雖經手術處理仍有明顯文身瘢痕,影響軍容的,不合格。少數民族地區純屬風俗習慣的紋身,著短裝不影響軍容的,合格。」
紋身和社會人劃等號,有色眼鏡看人,刻板印象先入為主,判斷一個人好壞善惡應觀其言察其行。時代在不斷發展,現代社會對待小眾文化將會越來越開放,但是在比較保守的當下,紋身與否還需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