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攜家人出遊,在北京機場偶遇了這則廣告。
藍色的主基調下,象徵開發者的小人懸浮在空中,中間白色大字:「讓未來充滿AI」非常醒目,下面點出了華為雲這波廣告營銷的主要標籤:「華為雲 普惠AI」。
個人跟蹤報導華為很多年了,而這則「不太華為」的華為雲廣告吸引我駐足觀看了很久。
後來和華為的朋友聊天才知道,近期華為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武漢、廈門、重慶、西安、杭州、南京、濟南等12個城市的機場,在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多個地鐵站,均投放了這則新廣告。
在上海地鐵站的廣告畫面更加豐富,漂浮的人們,以格紋襯衫、Polo衫、雙肩包、筆記本電腦、耳機、眼鏡、文檔點綴其中,更加強化了開發者的形象;而AR眼鏡、無人機、遊戲手柄等智能元素的加入,則展示了「讓未來充滿AI」具象願景。廣告上的文案,則更加令人觸動:
「做一名代碼詩人,讓每一行都美得優雅」;
「夢想著改變世界,也要享受二人世界」;
「經得住敲打,方能敲打出理想人生」……
我一直認為,做傳播就是貼標籤,而一個成功的營銷傳播,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華為雲的這波廣告營銷,絕對是一個極好的案例。
1「普惠AI」:一個超級標籤如何直擊人心?
顯然,華為雲這波營銷,要塑造的超級標籤是「普惠AI」。
「讓未來充滿AI」,就是描述那個「普惠AI」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到底如何美好?事實上,在今年5月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就做過闡釋,當時,他如此描述「普惠AI」:「我們的願景是實現普惠人工智慧,讓人工智慧高而不貴,讓各行各業用得起,用得好更重要的是用得放心。」
如何成功地塑造超級標籤?答案是切中客戶的痛點,方能直擊人心。AI這兩年是行業的最熱話題,但是卻有兩個問題:一是AI過分熱點化、娛樂化,仿佛AI就等於人臉識別,就等於智能音箱;二是AI高高在上,讓很多中小企業覺得距離自己還比較遙遠,不知道如何使用AI,不知道能否用得起AI。
在最近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鄭葉來說,AI跟人類歷史上的鐵路、汽車一樣,都是一門通用的技術。AI只有進入各行各業,被中小企業和普通人所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AI應該是普惠的,高而不貴。
普惠AI,對中小企業如此,對開發者同樣如此。伴隨技術更新換代的加快,以及開發環境的變化,開發者群體也變得日益焦慮。同樣,開發者+AI,能夠賦予每個開發者實現個性化創新的可能,幫助他們走出焦慮,邁進新的時代。
現在回過頭來看華為雲的這波廣告,能看出什麼不同來了嗎?是的,「讓未來充滿AI」中的「AI」,既是指「人工智慧」,也是「愛」的諧音。正是因為華為雲的普惠AI,中小企業、開發者們將會從AI中獲益匪淺,他們的未來將充滿AI,將充滿愛。
2 步步為營,一氣呵成的節奏感
如果說「普惠AI」因為直擊中小企業和開發者的內心,是「人和」,那麼華為雲這半年多來在營銷上的步步為營,則是「天時」。
今年3月,華為雲的第一波廣告在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機場上線,提出了「華為雲,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的全新品牌口號;4月,華為雲的「三問」廣告上線,其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對華為雲的品牌口號進行了深入解讀:
「什麼雲,真正讀懂你的焦慮——華為雲 厚積薄發 源於三十年技術創新」;「什麼雲,真正敬畏你的數據——華為雲 堅守邊界 絕不交易客戶數據」;「什麼雲,真正關心你的未來——華為雲 開放共贏 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顯然,過去的這波華為雲的廣告營銷,目的很明確,就是清晰地向客戶解釋了「華為雲是誰?」和「華為雲有什麼樣的戰略願景?」,核心的關鍵詞是「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那麼現在的新廣告,則再進一步,是告訴客戶「華為雲有什麼?」和「華為雲能為客戶做什麼?」,向所有的客戶和開發者合作夥伴們傳遞了「普惠AI」的標籤,描繪了一個讓未來充滿AI的新世界,這就是華為雲的能力以及給客戶帶來的價值。
必須要說,這半年多來的幾波廣告營銷,華為雲是步步為營,層層遞進。在「三問廣告」後,華為雲廣告延續「找彩蛋」的傳統,又將很多有趣的單詞、數字隱藏在廣告中。在機場廣告中,細心的人會發現飛翔小人身上的衣服和身邊的智能設備上,出現了EI、Atlas、C3ne這樣的詞彙。其實他們都是華為雲的重量級產品:「EI」即企業智能,華為雲EI目前已經服務於製造、物流、金融、媒資等多個行業客戶,使用人工智慧時更簡單、更容易、更方便、更快捷; Atlas本意是希臘神話中泰坦族的大力神,華為用這個名字來命名智能雲硬體平臺,強調它的算力強大,可以幫助客戶進行大規模、複雜的數據,億萬照片,秒級查詢;C3ne則是華為雲最新一代彈性雲伺服器,搭載Intel Xeon Skylake V5 CPU,以及華為自研25GE高速智能網卡u-NIC,不僅在計算能力上領先業界其他廠商,在網絡能力上更是達成了跨時代的突破:包轉發能力最高達1000萬PPS,內網帶寬最大達40G,內網時延低至0.03ms。
於是,藉助一系列的營銷,華為雲成功地樹立起自己的差異化品牌形象:一個「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的華為雲,塑造的「普惠AI」超級標籤已經日漸清晰。
3 覆蓋多個城市,華為雲全面發力?
接下來,我們說說「地利」。
華為雲的地鐵廣告選擇在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投放,很有講究。因為這個區域聚集了上海大多數的IT開發者、從業者、程式設計師,他們是普惠AI的第一批受眾,華為雲選擇這裡進行投放,將能更好地對開發者進行覆蓋和影響。
12城市的機場投放,更是精準。機場是商務人群的必經之地,而12城市也是華為雲的主要客戶聚集地,華為雲的這波廣告投放,顯然是面對自己客戶和潛在客戶的一波密集攻勢,要將「普惠AI」這個超級標籤強勢觸達給自己的客戶。
2017年3月,華為時任輪值CEO徐直軍在生態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強力投資公有雲,成立Cloud BU。同年8月,Cloud BU成為華為集團下的一級部門。在今年7月華為雲品牌正式啟用一年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如此評價華為云:「我們對Cloud BU這個部門的績效評價很高的,因為華為雲在公有雲這個市場的存在感已經建立起來了,不管是從渠道、媒體,還是來自客戶的感知和購買。」
為雲這一年多來,無論從業務上,還是從營銷上,都已經站住了腳跟,開始全面發力。最近,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在華為雲中國行2018杭州站上說,華為雲不是一個先行者,但是厚積薄發,通過華為30多年的技術積累,一旦明確方向後高強度投入,華為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是的,伴隨這一波「普惠AI」的營銷風暴,華為雲這個公有雲的重量級選手正在朝著「成為全球五朵雲之一」的目標,以及「普惠AI」的願景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