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的時候,新中國當時一共有14個直轄市,只不過隨著新中國經濟改革和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全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我國經歷了從14個直轄市到三個直轄市的變化,當時的三個直轄市當中,重慶市並未被位列其中。
它們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其實也就是當下我國四大直轄市之其三,第四大直轄市,也是4個直轄市當中「最年輕」的一個,就是於1997年和四川省正式「分家」,於1998年正式成立的重慶市。
(一)四川重慶分家的背後,是地區之間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歷史淵源上來追溯的話,四川省和直轄市最早在周朝時期曾是各自獨立開來的。中國古代地理圖治上,四川省歸屬蜀國,重慶市則劃分為巴國,或許因為自古巴蜀是一家的地緣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很多人都對四川省和重慶市在古代的地緣格局上有些模糊。伴隨著中國古代到近現代的變化,從地緣政治上來看,四川省和重慶市先後經歷了多次如何分開,最終於1997年正式「分家」,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和重慶直轄市。
其實關於重慶和四川分開這個現象,更可以看作是一種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必然要求。兩地分開之後,對於那些重慶和四川的朋友們來說,感受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川渝分開後,兩地發展方式有差別。四川以成都為中心吸引優勢資源快速發展,邊遠地區發展相對較慢;重慶逐步行政解綁,取消地區管轄改為各區域直管,加強全市基礎建設,強化經濟一體化,重點突出,全域發展。
(二)面積人口遙遙領先,三峽工程起著背景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我國現存四大直轄市仔細對比過,單純從面積和轄區內人口來進行比較,重慶市相較於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無論在其面積上,亦或是從轄區人口總數來看,都遙遙領先其餘三個直轄市的這兩個指標。不過從重慶市的數據上也能折射到四川省的整體數據,畢竟四川省的面積之大和人口之巨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重慶市成為直轄市之一,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來源於三峽工程。三峽工程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聲名卓著的工程之一,其建造程度之深、建造難度之大、規劃時間之長,比起同時期世界上的許多文明建築和工程,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新高度。如果說三峽工程是重慶市和四川省分開的背景,那背後牽扯到的百萬大移民便是重慶市成為獨立直轄市直接的原因。
「185米壩高、175米蓄水位」,這是三峽大壩最初的設計標準,按照三峽大壩工程的規劃,三峽大壩一旦建成,在日後洩洪御洪等過程中,將有兩座中型城市和10多座小型城市在內的130座城鎮將會被淹沒。所以三峽工程背後的百萬人口大移民,更是這次工程建造的難點之一。
(三)三峽特區、三峽行政區、三峽省,再到重慶直轄市
在重慶成為直轄市之前,其實我國當時是有著建立三峽特區的一個設想。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提出:「建立三峽特區的建制,成立特區人民政府,直屬國務院領導,享受省、市(直轄市)一級政府待遇」的方案。
最初的方案是可行的,而且三峽特區的設立過程也相當順利,只不過同時期東南沿海的一些經濟特區,在建立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和內地的三峽特區有所衝突。所以三峽特區先是經歷了從特區改名為行政區,最終又將行政區的規劃變為了三峽省。在三峽省的統籌範圍內,大概共囊括了三個市區、二十八個縣城。
熟悉歷史的讀者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三峽特區發展之時,正巧和東南沿海的幾個經濟特區撞到了一起;三峽省發展之初,正值三峽工程正式啟動,同時期上海浦東新區成立。緊接著就是「以浦東開發開放三峽工程建設為契機,從而推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沿岸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展策略。
依託著浦東新區發展和三峽工程的發展契機,三峽省轉身又蛻變為了四川省三峽經濟開發區。和之前有所不同的是,這裡的三峽經濟開發區,囊括範圍小了很多,而且後來又加入了重慶這個經濟強市。在三峽經濟開發區內,其實能夠帶動起經濟發展的,整個經濟開發區都得依託重慶。
也正是因為重慶市的經濟作用日益凸顯,他最終使得重慶市成為四大直轄市之一的工作重點,被提上了日程。如果重慶市被列為直轄市,那麼剩下的三峽經濟開發區不是就名存實亡了嗎?1997年,政府正式設立重慶直轄市,重慶直轄市的設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取代了三峽經濟開發區,因為政府發揮的就是重慶經濟中心的作用,而且將三峽經濟開發區內的一系列工作都交由了重慶市政府。
(四)重慶直轄市的設立,真不愧為英明決策
除了以上我們提到的人口面積以及三峽工程,這些原因對重慶市成為直轄市起到的作用。其實這其中還包含了很多地區之間的因素,不過最根本的還是經濟因素,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不牢固,上層建築不牢靠」。
自重慶成為直轄市以來的幾十年時間裡,發展迅猛的重慶市,我想已經用它幾十年以來一系列的發展成就向國人證實了當初決策的正確性。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依託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的基礎之上,重慶市向國人證實了其內在發展的強大潛力。
還記得重慶市沒和四川「分家」之前,整個四川省都被成都一個市的發展所掩蓋,可當重慶市成為直轄市之後,國家政策等一系列新的助力條件,已經促使著重慶市的發展嚎頭日漸超越了四川成都。對於被分離出來的重慶市來說,自由度越來越高,政策越來越靈活,經濟發展越來越具體適宜。
亮郎說
整篇文章談到最後,我還是想給大家普及一些關於四川的常識。名義上的四川,所指的就是四川省。但其實單獨來看「四川」這個名詞,它又在多種不同的標準下有著不同的地理性範疇。
狹義上的四川:指的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行政區;
廣義上的四川:指的是今四川省大部地區、重慶市大部地區、陝西南部和甘肅南部;
文化上的四川:指的是周朝以來巴蜀文化圈區域,包括四川省和重慶市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