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編者按】:

  今天的人們並不理解,為什麼華羅庚會被稱作「人民的數學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0.618,黃金分割率,一個經典的數學與美學結合的概念。從古希臘帕特農神廟到中國兵馬俑,很多美學上的巔峰之作都驗證了這一規律。

  鮮為人知的是,在科學與工業領域也有一個「0.618」,即「0.618法」。這是一種典型的優選法,能夠通過較少的試驗次數找到最合理的工藝條件。實踐證明,解決同樣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達到常用的枚舉法2500次試驗的效果。

  何為「優選」?大概沒有人比數學家華羅庚理解得更透徹。他一生面臨一次次重大選擇,也在一次次的「優選」中定義自己的人生。 華老來了,辦法就有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有過一陣「華羅庚熱」。華羅庚所到之處,總會有很多群眾趕來聽課,高校、科研院所、工農一線、廠礦車間的都有。據說一些新產品在打樣開發時,工人們甚至會默念「華羅庚保佑」。

  索光明第一次見到華羅庚時,剛出師不滿一年。她是大慶油田鑽井裝建大隊的一名電焊工,初中學歷。當年,華羅庚去大慶油田做推廣「雙法」(優選法、統籌法)的報告,「當我聽到數學家的名字,腦海裡立刻出現一個問題:數學家的方法,我一個初中生怎麼能聽得懂呢?」

  到了現場,索光明發現自己不但聽得懂、學得會,在焊接工藝中也能用得上。華羅庚那次報告的內容就是介紹「0.618法」。

  課堂上,負責演示的同志拿出一張紙,紙上畫好100度到200度的刻度,分別選擇不同點位,第一點試驗是162度,第二個試驗點是138度,兩個數字對比,留下好的,剪掉壞的……多次試驗,論證結果。

  「影響焊接效率和質量的工藝參數有很多,比如電壓、電流、焊條材質、運條方法和角度等等,不好把握。華羅庚那個方法的好處是能夠儘快找出合適的工藝參數,有效提高焊接質量和效率。」索光明說。「0.618法」幫助她解決了焊接工藝的難題,也幫助她成長為技術能手,一線「小徒工」後來成長為高級工程師。

  為了讓更多工人受益,1965年,華羅庚把深奧數學原理轉變為最樸素易懂、易操作的「雙法」,寫成了幾乎全是大白話的小冊子《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與此同時,華羅庚身先士卒親自去了20多個省份辦培訓、搞推廣。

  1977年的冬天,山西大同口泉車站,100萬噸存煤運不出去,北京的缺煤問題卻越來越嚴重。華羅庚在山西大同臨時組建一個實驗小組,用統籌法解決上水、除灰、裝煤三排隊問題,當天運力就提高了20%。等實驗結束,運力翻了一倍。

  「一個數學家,竟然能夠直接給一線的工人講課,工人還能聽懂,立即動手解決問題。」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長池宏說,他曾跟隨華羅庚擔任助手工作。華羅庚在向工人們解釋什麼是統籌法的時候,用的是「燒水泡茶喝」的大白話。

  走到哪兒,華羅庚都離不開拐杖。從小左腿殘疾,他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這種費力的步履,被他稱作「圓與切線的運動」。「雙法」就是華羅庚給工人們打造的「拐杖」,所到之處,走進死胡同的項目有了轉機,停滯不前的項目有了進展。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在他的帶領下,研究應用推廣「雙法」的科技工作者隊伍不斷壯大。20世紀60年代開始時,參與者只有他和幾個學生;1972年形成「雙法」小分隊,1977年中科院成立了「應用數學研究推廣辦公室」;到了1981年,「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正式成立,各地分會也設立起來,「雙法」推廣工作有了進一步條件保障,成為服務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因天賦而不凡,因選擇而偉大

  是什麼讓一位功成名就的數學家,選擇在自己學術生涯關鍵期走出書齋,走向一線?記者向華羅庚的家人、朋友、學生問這一問題時,很多人都給了類似的答案——這就是華羅庚的選擇,這就是他會做的事。

  20世紀初的金壇清河橋東有一家「乾生泰」雜貨店,店主華瑞棟從小就精明勤儉,不料人到中年遭遇火災,家道中落。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後,家庭財力有限,初中畢業後沒有上高中,而是考取了設在上海的中華工商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初中畢業文憑」——這也是他終身最高學歷。

  因為天賦,華羅庚的數學人生極富戲劇性。1930年,僅憑自學的華羅庚撰寫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引起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的重視。1931年秋,清華大學破格邀請華羅庚到清華大學任數學系助理員。

  進入清華後,他兩年完成了數學系課程,自學英語、法語和德語,並在國外權威雜誌上多次發表論文。1933年冬,清華大學破格任命他為助教。

  1936年,華羅庚赴英國劍橋大學讀書,以極快的速度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兩年內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十多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法、德等國的雜誌上。1982年,華羅庚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首位中國籍院士……

  如果說,數學天賦決定了他的人生註定不走尋常路,人生在重要關口的選擇,則決定了他不僅僅是一名數學家。

  1937年,抗戰爆發,華羅庚立即決定放棄劍橋的學習,儘快回國。「東方來的人,不稀罕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你還是第一個!」彼時,劍橋大學海爾布倫教授表達了他的詫異。

  華羅庚坦率地給出答案:「我來劍橋大學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學位。」

  1938年,華羅庚加入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華羅庚來到昆明。白天,他拖著病腿給同學們上課;晚上,就著昏暗的油燈埋頭苦學。就是在那樣困頓的條件下,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數學名著《堆壘素數論》。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華羅庚選擇第一時間回國。1950年2月,他在歸國途中寫下《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他在這封長達2000多字的公開信中深情地呼喚:「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

  那一年,華羅庚、朱光亞、鄧稼先、葉篤正等1000多名留美學生衝破重重阻礙奔向新中國,很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950年兩度放棄優渥條件,華羅庚毅然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書齋研究與解決實際問題面前,他選擇奔赴一線,幫扶工農,把論文寫遍祖國大地……

  華羅庚常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矢志報國是華羅庚精神最深沉的底色,也是中國科學家的精神之魂。晚年,華羅庚不顧年邁體弱,為講學、交流而在世界各地奔走,發出中國數學的學研之聲,直到疾病突發,倒在三尺講臺。 何為最優的選擇?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這是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上的一句重要論斷。

  對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來說,這句話意義非凡。

  建國初期,國家積貧積弱,工農業水平落後,許多棘手的生產難題有待解決。而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對全國科學技術工作造成了空前的破壞。十年動亂中,華羅庚數次被批鬥、被抄家,甚至珍貴的研究資料被盜。但也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之下,華羅庚決心用數學為人民服務,走出一條中國式應用數學之路。

  20多年間,「雙法」廣泛應用於化工、電子、郵電、冶金、煤炭、石油、電力、輕工、機械製造、交通運輸、糧油加工、建工建材、醫藥衛生、環境保護、農業等行業,受益者眾多。

  許多單位在基本不增加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應用「雙法」選擇合理的設計參數、工藝參數,統籌安排,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果。

  比如,江蘇省在1980年取得成果5000多項,半年時間實際增加產值9500多萬元,節約2800多萬元,節電2038萬度,節煤85000噸,節石油9000多噸。四川省推廣「雙法」,5個月增產節約價值2億多元。

  胡耀邦曾高度評價「華氏雙法」,在給華羅庚的信中說:「幾十年來,你給予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東西,畢竟超過了自然界賦予你的東西。」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說,為「雙法」的影響之深遠而更感震撼的是他的一次親身經歷。一次,他在外地搭乘計程車時,當司機得知林群是搞數學的,那位司機順口就說出了:「哦,0.618。」這正是優選法裡普及的黃金分割數據。

  短短一句話讓林群非常驚訝,一個人能將數學的財富讓這麼多人分享是十分了不起的。

  作為教育者,在獎掖後學的育人工作裡,華羅庚同樣不拘一格,甚至喜歡和自己「對著幹」的學生。

  年輕的學生陳景潤曾在信中對他的《堆壘素數論》提出了不少改進建議,令他欣喜不已。儘管有人說陳景潤有「怪癖」,但華羅庚並不介意,他力邀陳景潤來到北京最高數學學府。又一位數學大師開啟了治學生涯。

  家有「家風」,校有「校風」,同一師門中也有「門風」。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王元說,自己受恩師華羅庚影響,絕不鼓勵科研人員鑽營名利,他認為科學家應該保持好奇、求實求知、創新探索的初心本能。他也鼓勵今天的教育能打破框架,培育出真正的創新人才。

  科技創新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賽,持續培養後備人才,科技事業方能長青。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向宇說,華羅庚先生一直主張「讀書從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要重視科普。「我本人就曾經讀過他寫的科普讀物《從楊輝三角談起》《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等,深受啟發。」

  如今,在華羅庚的家鄉,華羅庚曾就讀的「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現已更名為「江蘇省華羅庚中學」。

  「每年新生入校的一大傳統,就是參觀華羅庚紀念館,重溫華羅庚精神。」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譚瑞軍說,「在我們學校的課堂上,學生能自主解決的知識模塊絕不多講,而是鼓勵學生在實操中發現問題。教師的職責是激發學生的鑽研動力,引導他們熱愛思考,為創造性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什麼是最優的選擇?數學上的黃金分割率是化繁為簡,迅速擇優,達成目標。放到科學家身上呢?那一代科學家有著更樸素的理想,在新中國成立時,選擇回家報國;在獎掖後學的育人工作裡,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建設時期,選擇走出書齋,奔赴一線,把論文寫遍祖國大地。

  華羅庚曾說:「人有兩個肩膀,我要讓雙肩都發揮作用。一肩挑起『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送到工農群眾中去;一肩當做『人梯』,讓年輕一代搭著我的肩膀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然後讓青年們放下繩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

  時刻跟人民站在一起,讓大多數人得到發展,這才是最優的選擇。(記者 蔣芳)

相關焦點

  • 觀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
    他一生致力於中國山水畫、花鳥畫的探索,尤注重在生活中汲取創作動力和靈感,形成富於時代生活氣息的生動畫風。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護林》等一大批代表20世紀中國畫成就的精品力作,豐富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繼承和拓展了嶺南畫派藝術,也為新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驗,在中國畫壇影響至今。
  • 235幅國畫精品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
    12月20日上午,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肇慶美術館承辦,嶺南畫派紀念館、黎雄才藝術館協辦,肇慶美術館館長羅秋帆策展的「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美術館隆重開幕。
  • 招募| 「我是雷雨後」—恭請入座保利·央華《雷雨》《雷雨·後...
    曹禺的戲劇經典與戲劇和時代密不可分,它是當下人在時代中的律動。紀念曹禺就是紀念中國戲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就是紀念蓬勃發展的中國戲劇和時代的關係,和人性的關係,它是我們的職業在這個時代的立足點。  7月31日,我們舉行了「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演出行動」,是我們今年向曹禺致敬的開幕禮。活動中,我們發布了「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
  • 喜訊|江門市六件優秀作品入選「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
    12月13日,「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複評工作會在肇慶美術館舉行。此次複評評選委員會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組織相關專家評委組成,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圓滿完成了展覽複評工作。
  • 大型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成功首演,迎接建校110周年
    大型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成功首演,迎接建校110周年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7-05-10  瀏覽: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錢鍾書選唐詩》出版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21日正式發布。錢鍾書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著述豐贍,其中《宋詩選注》一書出版發行60餘年,是受到學術界讚譽和大眾讀者好評的經典選本。
  • 楊麗坤誕辰78周年紀念日,雲南的女兒,永遠的金花,永遠的阿詩瑪
    No.14月27日,是電影《五朵金花》《阿詩瑪》女一號、「雲南的女兒」、著名女明星楊麗坤誕辰78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楊麗坤致敬並致以深深的懷念!正值楊麗坤誕辰78周年之際,我們再一次熟悉她、懷念她,既是對美的感懷,也是對惡的鞭撻。楊麗坤出生於1942年4月27日,到今日正好78年了。作為雲南普洱一個彝族姑娘,她因在家裡兄弟姐妹12人中排行第九,故而大家都叫她「小九」,家族中的晚輩和當地人都稱呼她為「九孃」,大約是「九姑」的意思。
  • 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伏羲氏是我國遠古時代一位傑出的部落首領,風姓。伏羲又稱包羲、孢羲、宓羲、庖犧等。西晉史學家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載:「太吳帝庖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犧,長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燧人氏後,庖犧氏代之,繼天而王,首德於木,百王為先。」
  • 株洲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98周年生日
    重溫入黨誓言、召開表彰大會、送溫暖、開展文藝匯演……6月29日至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98周年生日之際,株洲市各基層黨組織相繼以各種形式來慶祝中國共產黨的生日,來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
  • 《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 獲首都理論界新聞界讚譽
    ■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 莊宇輝 李萍/文 何凡/圖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上,由深圳特區報和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聯合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在京引起積極反響。
  • 「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揚州舉行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10月13日電 (記者 崔佳明)今年是朱自清誕辰120周年,13日,揚州召開「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當日,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逾60名專家學者相聚在朱自清先生的故鄉揚州,共同探討朱自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文學史、學術史上的地位及貢獻。
  • 【2020建黨多少周年?】七一建黨節的由來和歷史
    關於【2020建黨多少周年?】七一建黨節的由來和歷史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建黨多少周年?】
  • 逆行者精神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這種精神凝聚了力量、增強了信心、傳遞了正能量、詮釋了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大無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是新時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逆行者精神的深刻內涵逆行者精神是逆行者在公共突發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強者風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映照。
  •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緬懷和紀念毛主席誕辰127周年)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緬懷和紀念毛主席誕辰127周年文/陳紅旗(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1965年5月下旬,毛澤東主席在巡視大江南北之時,千裡來尋故地,重上井岡山。38年前,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子弟兵,在這裡創建了第一個紅色根據地,燃起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 預測考點:2019考研政治周年大事件匯總
    (200周年)   參考: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的重要內容   1.馬克思主義的構成與來源   馬克思主義主要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構成。
  • 知識歸納丨2021年歷史周年大事
    2、1836年 (1)英國的憲章運動185周年 1836年,英國發起憲章運動,以《人民憲章》為政治綱領,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廣州開展活動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 新時代走好新長徵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廣州日報與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共同主辦了本次「高舉紅旗跟黨走 長徵精神代代傳」廣州優秀青少年代表團重走長徵路活動。活動組織青少年重走長徵路、重溫人民軍隊偉大曆程,以長徵精神激勵青少年發憤圖強,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長徵這段血與火的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長徵精神仍召喚著當代青少年昂然前行。
  • 陳子濤烈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雨花臺舉行
    11月25日上午,「陳子濤烈士誕辰 100 周年紀念活動」在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來自廣西玉林的陳子濤烈士家屬,以及陳子濤烈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籌委會代表,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憑弔儀式、祭掃知名烈士墓,並與雨花臺烈士陵園互贈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