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 莊宇輝 李萍/文 何凡/圖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上,由深圳特區報和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聯合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在京引起積極反響。首都理論界新聞界權威專家學者對本書出版給予高度評價,專家一致表示,《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這本書,形象地回答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個重大的時代課題。它為深圳特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勇當「四個全面」排頭兵、「四個自信」踐行者,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由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今天在京和讀者見面。
據介紹,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從今年5月9日起,由深圳特區報、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深圳寶安區委宣傳部聯合推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大型採訪活動,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出席啟動儀式並為記者授旗。深圳特區報記者奔赴全國十餘省區市,行程3萬多公裡,實地尋訪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以及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近20種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發源地、當事人、傳承者,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對每種精神都撰寫了解讀性的理論文章,每個主題分別以整版陸續推出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在這些報導的基礎上,深圳特區報攜手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對中國共產黨精神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編撰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本書由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鄧純東擔任編委會主任,深圳報業集團社長陳寅、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宣柱錫、深圳特區報總編輯胡恆芳任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智庫秘書長金民卿,時任深圳寶安區委宣傳部部長陳紹華,深圳特區報副總編輯呂延濤任主編。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就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這本書恰好在這個時候出版,它可以形象地幫助我們理解六中全會精神,更好地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原總編輯何東平認為,這也是深圳這座城市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條件。因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弘揚黨的精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忘初心,不忘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才能為新時期走好新的長徵路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中國共產黨人的長徵永遠在路上。不斷凝練提升和永葆中國共產黨精神,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實現發展進步的重要經驗。」 全國政協委員、《求是》雜誌原總編輯張曉林說,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面臨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精神。《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的出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金民卿表示,本書聚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近20種中國共產黨精神,對它們的形成過程、豐富內涵、傳承發展、現實意義及當代實踐,進行了深入的歷史還原和時代解讀,有助於人們在閱讀中找尋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發展脈絡,感受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磅礴力量,在感動中見證、在學習中實踐、在重溫中傳承,在黨的偉大精神的指引下凝心聚力、奮發有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開拓前進。
「《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這本書形象地回答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個重大的時代課題。」何東平進一步表示,這本書,為深圳在新時期履行新使命,為深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勇當「四個全面」排頭兵、「四個自信」踐行者,打造實踐五大發展理念新樣本,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譜寫特區發展新篇章,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深圳特區報北京11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