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為迎接慶祝 「5·19 中國旅遊日」,在全市營造關注旅遊、參與旅遊、支持旅遊和推動旅遊的良好氛圍,為做好旅遊日的宣傳工作,5月19日上午,在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遊客中心廣場舉辦了「中國旅遊日」宣傳活動,敦煌市旅遊局副局長孫雪虎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活動。大型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和大型情景劇《絲路花雨》積極助力活動舉辦,帶來精彩舞蹈,現場掌聲不斷。
全域旅遊,美好生活
能去現場當然很棒
但是,去不了的小夥伴們不要難過,
接下來
為你帶來活動現場精彩回顧哦
文化的魅力
現場
設立景區宣傳區、旅行社宣傳區、旅遊政策宣傳區、旅遊惠民宣傳區、文創旅遊產品展示區,並對相應內容進行宣傳。
抽獎
現場進行了抽獎活動,開展關注「敦煌旅遊局官方微信」分享美文送門票活動。
舞蹈
《絲路花雨》《敦煌盛典》的演職人員在現場進行舞蹈表演。
5.19 愛旅遊 愛生活!
踏著春風的腳印,牽手五月的浪漫
你還在等什麼,去玩耍吧~
中國旅遊日
該節日起源於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人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倡議,建議《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遊日。2011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
歷史淵源
中國旅遊日源自《徐霞客遊記》開篇《遊天台山記》:"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寧中國旅遊日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徐霞客遊記》開篇的短短24個字,為後人留下了文化旅遊的瑰寶。因為"中國旅遊日"與我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有關,翻開《徐霞客遊記》,第一篇就是《遊天台山日記》。徐霞客30年來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寫下了許多遊記,令後人仿佛穿越時空,一覽當年迤邐風光。
設立目的
設立"中國旅遊日"旨在強化旅遊宣傳,培養國民旅遊休閒意識,鼓勵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旅遊活動,提升國民生活質量,推動旅遊業發展。旅遊日具體日期的選定,將體現下列原則:與旅遊有一定的紀念、宣傳等關聯意義;時間上適於全民外出旅遊休閒;有利於加強國民的旅遊意識,發揮旅遊的教育功能。
設立過程
1983年中國成為世界旅遊組織的成員。自那以後,旅遊學界和業界就有了是不是我國也應該有個"中國旅遊日"的議論。
2001年5月19日,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倡議;"作為由旅遊資源大國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的中國,理應有自己的旅遊紀念日。我們倡議,把《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遊日',以對徐霞客作永恆的緬懷和紀念,激勵全國人民闊步邁向世界旅遊強國。"
2011年3月30日上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將《徐霞客遊記》開篇日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
節日標誌
為宣傳國家設立"中國旅遊日"的意義,2011年4月12日至5月2日,國家旅遊局開展了向全社會廣泛徵集"中國旅遊日"標誌和形象宣傳口號的活動。
最終確定標誌造型以甲骨文的"旅"字及傳統的印鑑藝術為主;顏色以藍綠顏色為主,不僅色彩鮮明,視覺衝擊力強;標註字體上採用了中國傳統隸書和英文Arial體的雙語對照,在突顯"中國旅遊日"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彰顯了中國旅遊的國際化視野與現代發展理念。
整個標誌造型穩重,創意巧妙,色彩明快,旅遊主題鮮明,日期深刻,具有著濃厚的文化韻味和鮮明的感召力。
"中國旅遊日"的設立,標誌著中國旅遊業正邁入一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的新時代。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絲路花雨》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