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9日,是第20個中國旅遊日。中國人喜歡旅遊,出現過不少旅遊達人。徐霞客就是其中之一,一生中有近四十年都在旅遊。中國旅遊日的發起就和徐霞客有關。之所以選擇5月19日,是因為《徐霞客遊記》裡的首篇《遊天台山日記》記錄的就是這個日子。《徐霞客遊記》開篇的短短24個字,為後人留下了文化旅遊的瑰寶。因為「中國旅遊日」與我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有關,翻開《徐霞客遊記》,第一篇就是《遊天台山日記》。徐霞客30年來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寫下了許多遊記。
這個由民間發起的旅遊紀念日,該節日起源於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人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倡議,建議《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遊日。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了要設立「中國旅遊日」的要求。2009年12月4日,國家旅遊局正式啟動了設立「中國旅遊日」的相關工作。2011年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
中國旅遊標誌是—馬踏飛燕,其含義:
一、天馬行空,宜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
二、馬是古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以在中國盡興旅遊。
三、馬超龍雀的銅製品,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
我喜歡這個節日,因為我喜歡旅遊。心靈和身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心靈在路上是讀書,身體在路上就是旅遊。有句話叫: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古人最講究旅遊,把旅遊當作了一個學習的重要方法——遊學。古代文人熱衷於漫遊名山大川,憑弔歷史遺蹟,徜徉在山水之間,尋找精神慰藉和心靈寄託。現代人的旅遊,時間安排得過於緊湊,腳步過於匆忙,很少有人靜下心來,慢慢體驗和享受旅遊的過程。
旅遊應該是一種深度參與、全身心投入、慢節奏享受的文化體驗過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旅遊是一種修行方式,邊行走邊尋找人生的意義。詩人謝靈運將山水視為審美對象,從中參悟人生哲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旅遊是一次豐富閱歷,開闊視野的過程。詩人杜甫當年考試落榜,鬱鬱寡歡,就是通過旅遊,登臨泰山,激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情懷。可以說,旅遊是身體的閱讀,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身體和心靈,都需要讀書,都需要旅遊!愛旅遊、愛生活、愛中國!大家對旅遊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喜歡我們請關注全網同名自媒體號:優智旅遊,一個深耕旅遊的原創號。有一種旅行,不為跋涉千裡的嚮往,只為漫無目的的閒逛,不為人山人海的名勝,只為怡然自樂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則就是看心情。
去旅遊,想不想一年內免費民宿隨便住?關注我們吧。